教师节抒怀
文/張德胜
经露的菊花放绽蕊吐芳
金色的秋风吹五谷飘香
白云携手秋阳
相伴雁阵行行
喜报伴随教师
收获无尚荣光
书山上学子在跋涉
学海中教师在奔忙
老师领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
学生跟着老师树立远大的理想
毕业式上不忘朝夕相处的校园
升学宴上常忆呕心沥血的师长
经年累月多少青丝熬成白发
时光轮回多少皱纹爬上脸庞
教书育人却从未懈怠
培育人才仍一如既往
三寸粉笔把愚昧之魔驱走
一方黑板把智慧之灯点亮
讲解八万里山河秀美
多少老教师豪情满腔
传承五千年历史辉煌
多少新园丁阔步启航
国风汉赋章章文采飞扬
唐诗宋词句句韵味绵长
办公桌上始终摊开经典
让懵懂少年汲取营养
潜心实践传道授业解惑
让孩子实现人生梦想
心心念念教过的孩子名字上金榜
日思夜想带过的学生毕业成栋梁
又是一年仲秋来
又是一度北雁往
又是一个教师节
又是一季硕果香
神州万里共明月
尊师重教国运昌
AI诗评:《教师节抒怀》这首诗以饱满的热情赞颂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艺术表现上尚有提升空间。以下从意象运用、情感表达和语言节奏三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意象选择的传统性与创新困境
诗歌连续使用“菊花”“秋阳”“雁阵”等秋日意象,符合教师节的时令特征,但未能突破颂师题材的常规符号系统。“书山学海”等比喻虽贴切却稍显固化。建议可融入更具时代特征的意象,如数字化教室中的光影变化,或多媒体教学中的交互场景,使传统主题与新语境产生对话。
二、情感表达的层级处理
全诗情感充沛但层次略显单一,从首节的物象烘托到后文的直接赞颂,未能形成情感的螺旋式升华。第四节“老教师豪情满腔/新园丁阔步启航”的并置处理较好,若能在后续节中深化新老传承的具体细节,如教案批注的传递、教学理念的对话等,可使抒情更具深度。
三、节奏韵律的优化空间
诗歌采用齐言体结构,但部分诗句节奏稍显滞重。“经年累月多少青丝熬成白发”等长句打破节奏惯性,建议通过调整顿挫(如改为“经年累月/青丝染霜”)增强吟诵性。末节“仲秋-雁往-节日-果香”的排比处理得当,若在收束处加入声韵呼应(如“昌”字韵脚前增加遥相呼应的“扬”“昂”等字),可强化余韵。
此诗如能突破颂歌体式的既定框架,在具象化叙事(如特定教学场景)、个性化抒情(如教师个体的心路历程)方面深入开掘,将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题材的书写不妨从宏大国族叙事转向更细微的教育现场,让粉笔灰落下的声音与黑板擦的轨迹都成为诗意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