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名誉社长:谭丽华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秋菊无耐花落去
董谦
我说的这个秋菊是一个年轻善良的乡下女人。
我们一直都叫她小菊,甚至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她姓啥。
这个叫小菊的女人是乡村里常见的那些纯朴妇女中的普通一员。中等个头,不胖不瘦,肤色细嫩,面容和善,红润润的脸蛋让人常常能想起秋天的红苹果。两只笑咪咪的眼睛闪着纯洁善良的光芒。细细地联想起来,真有点菊花的淡雅和纯朴。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好人不长寿,赖人活不够”,我常常思索这句话的含意,总想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怎么好人就不长寿呢?生活中人们公认的象雷锋、任长霞、孔繁森这样的好人,也确确实实地活得都很短暂。这个乡女小菊也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好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公认的好人,却年纪轻轻的就悄然地离开了人世。
四姨娘家有四个儿子,小菊是四儿子媳妇。我们这些亲属都管她叫老四媳妇。四姨娘家的四个儿子都住在一个屯子里,喝着一口井里的水,吃着一块土地的粮食,姨娘姨夫跟老四媳妇住在一起,因此,一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或是姨娘姨夫生日祝寿什么的,我们这些外男外女的就都往老四家去。偏偏这老两口子的外男外女的还特别地多,仅五姨娘家就十一个姑娘,还有大姨娘、二姨娘、三姨娘家的姑爷子外男外女,一去就是大车小辆的几十号人,家家都是一个孩子或是两个孩子,加起来就是浩浩荡荡的探亲队伍,这就给老四媳妇带来了许多接待上的劳累和负担。可是,我们每次来去的都有一种亲切热烈的感觉:炒瓜籽,闷豆饭,杀猪,杀鸡,沏茶,倒水,老亲少友的侄男哥女就从来没有慢待过就没有疏漏过。两间土屋特别窄小,走道都转不开身,一口大锅,烟熏火燎,死冷寒天的,就没见过小菊着过急,她总是满面红光,她总是喜气盈盈、从从容容、嘻嘻哈哈、张张罗罗,把家族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亲亲友友,接待料理的乐乐和和、欢欢喜喜。
那个叫小菊的乡女就是通过这些细节和能力征服了所有的亲友们,一致公认她是房家的过日子能手,是房家的孝顺儿媳。我们相处的总是那么和谐和睦,从我们相识一直到她离去的全部过程,都是一曲很美妙的和谐乡韵。印象深了感情就近了,相处的机会和场面也就更多了,大人孩子一到节假日就能想起到老四家去看看他们这个善良的舅妈,每次去的时候,她都在和老四俩忙着田野里的活计。他家种了八墒多地,每一条垅,每一寸地,每一根秸杆,每一穗包米,每一粒种子,不经过他们的双手,那些丰收和希望,不可能一年一年地搂进他们那个小康人家。乡村的妇女最苦最累:风吹雨淋,风吹日晒,冰天冻地,冰霜雨雪,汗一把,霜一把,风里来,雨里去,那么些活计,那么些劳累,谁能代替得了?雇人得花钱,求人得供饭,只有自己劳作,只有自己劳累,那感觉才是最最甜蜜的,那梦才是最最甜稳的。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乡村的日子本来过的和和谐谐的,过的滋滋润润的,五谷杂粮地吃着吃着却突然就吃出了不和谐,吃出了三灾两难的。四姨娘家的四个哥兄弟,先是老三患骨癌,那么健壮的大小伙子,那么通情达理的乡村教师,得上骨癌就一病乌乎了;老二的媳妇是个肺心病,喘不上气,下不来炕,家里来人,干扎撒手下不了地,干着急伸不上手,四十岁刚过就扔下儿子撒手西去了。老三扔下个媳妇,老二扔下个爷们,一家一个小子噌噌往起长,日子还得往下过,有点啥事都往奶奶家跑,老四媳妇就成了照顾他们伺候他们的亲娘和保姆了。吃的,穿的,用的,啥心都得操,四家的孩子都以老四家为中心,都往老四家奔,孙子找奶奶,儿子找妈妈,什么困难都有,什么事情都管,她这个四婶娘就成了房家的中心人物了,就贪黑起早地跟着劳作和操心。大伯子,小嫂子,两个侄子,经常以四姨娘家为中心,吃在这家,用在这家,人们就从来没见过老四媳妇发过脾气,说个不字。就没吊过脸子说过什么难听的话语。后来,经过小菊的撮和,二大伯子和老三的媳妇再婚,这个临时的幸福家庭重新组合了,老四媳妇又开始为他们提供无私的奉献,免费提供各种各样农副产品,为了那个新组合的家庭,小菊无私奉献,小菊乐此不疲,她为那两个受伤的侄子操心,也为两个带伤的哥嫂操心。我们每次去乡下的时候,每次看见她,她总是在辛勤地劳作,炕上地下,家里家外,脸色总是红润润的,挂着汗水,手里总是忙碌地拿着各种活计。
四姨娘已经八十多岁了,耳朵虽然听不清了,但她眼睛却很明亮,儿媳什么样,凭感觉看脸色,她都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老太太很少在别的儿子家住,她就愿意在老四媳妇身边,偶尔去了女儿家或是去了别的儿子家,老四媳妇便急忙去把她接回来,别人一要留她多住几天,老四媳妇说想妈了,想的睡不着觉了,说着说着就把眼泪掉了下来。老四家年年都要杀一口过年猪。无论年景什么样,老四媳妇总是想方设法地养口猪留着过年杀。四姨娘是冬月初三的生日,老四媳妇就把杀年猪的日子定在冬月初三那一天,连杀猪带给婆婆过生日,城里的亲属们连祝寿带吃猪,一举两得,时间长了,一听说叫我们去吃猪肉就知道是四姨娘过生日了。那一天,老四媳妇最忙:早晨起来,得先把杀猪的各项准备工作做了:搓绳子、磨刀、切菜;然后是烧水、抓猪、杀猪、秃噜猪,然后是开膛、破肚、灌血肠、烀猪肉,然后是烀豆子、焖豆饭、炒瓜籽、拌凉菜……杀一个猪,其实是个很复杂很忙乱的事情,杀猪前的准备,杀猪后的清理,各种活计一件接一件,提水,劈柴,摆桌子、烫酒、切肉、煮血肠……那天一大早,我们去的人都很惬意,带点水果带点礼金大车小辆地开车去了,进屋就把香喷喷瓜籽嗑起来,进屋就把热乎乎的茶水喝起来,女生们围住耳朵有点背的四姨娘大声地说话,男生们就围着一张桌子喝茶打牌找乐。只有那个年轻的小菊却在全身心地、全神贯注地、聚精会神地忙碌在厨房里,忙碌在当院里。切血肠、盛豆饭、抱柴火、烩酸菜,给大伙忙碌出一桌桌农家的杀猪饭菜来!这些吃年猪的人们唠过了玩过就开吃开喝,而老四媳妇却闪着喜盈盈的目光,汗津津地看着姐姐们姐夫们妹妹们和妹夫们,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外男外女们香喷喷地吃着,而她却不肯先吃一口,甚至连尝一口的样子都没有。姐长妹短的伺候完打点走了,她还能想起找几只方便袋和塑料袋,给亲友们再带点猪肉血肠烩酸菜,装点炒熟的瓜籽热乎乎地塞进你的手里,不容你不拿,你非拿不可!还给外男外女们小子辈们往兜里一捧一捧地装瓜籽装水果。
我们一家人一到冬月初三那天,就能想起小菊为亲友门准备下的那口年猪,一到冬月初三那天,我们就能吃到农家大锅灶上焖出的红通通的豆子饭来,就能吃到大锅灶上烀出来烩出来的白嫩嫩的猪肉和酸菜,就能看见老四媳妇那红扑扑的苹果似的脸蛋,看见那毛嘟嘟喜盈盈的黑眼睛。想一想,杀猪的那一天,她是第一个起来的人,又是最后一个上炕休息的人,想一想,我们大车小辆地下车了,然后是酒足饭饱地拎着杀猪菜上车了,她才能坐下来吃一口饭,她才能坐在炕上小息一刻,你能说她不伟大吗?须知,杀完猪,吃完饭,那些堆积如山的活计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她追来,她都承受了,她都承担了,你不能不由衷地感到,我们北方的那个纯朴的乡女小菊真是很伟大很伟大的!我们每次见到她,她总是神情饱满的样子,她总是朝气蓬勃的样子,她身上那么多的活计,她身上那么多的疲劳,却一点也没有萎靡的样子!她总是精精神神,旺旺盛盛,鲜鲜活活,朝朝气气,蓬蓬勃勃的样子。那样子跟农家小园里园樟上带着露水的牵牛花一样,新鲜鲜地动人心弦!那样子跟她家小园里生长的小葱一样,总是那么鲜灵灵脆生生的旺盛!
我是一个在乡下成长起来的人,在农村生活了三十多年才因工作关系搬到县城,因此,我身上总有一种乡村情结在紧紧地系着,那些乡村里的朋友们总爱到家里跟我说说话,特别是当了业余作家以后,经常写些乡村人物的文学作品,惹的一些乡村朋友对我刮目相看,惹得他们心系于我。我常常借着下乡的机会到老四家去坐一坐,总想吃一吃他家小菊焖的豆子饭,有一次,为了吃一顿白菜叶打饭包,她特意从街里买了一些新小米儿。她知道我们爱吃菜包的习惯,因此她会把小米饭捞的散散落落,鸡蛋酱煎的油油汪汪,白菜叶洗的水水灵灵,香菜根摘的干干净净。
有两件事我是总也不会忘记的。
每到秋天向日葵丰收的时节,我总爱亲自到农家的葵花地里掰几头大葵花头,掰个三个五个带在身边无所顾忌地吃着那鲜鲜的嫩嫩的大湿瓜籽,秋天真是个饱满的季节,那鼓溜溜的大瓜籽,那甜丝丝的清香味,那脆灵灵的感觉,那鲜生生的滋味,那感觉真是一种富足的感觉,真是一种绿色的感觉,一种感受农家特色的感觉。那时的葵花粒,成熟而饱满,湿润而大方,双手捧着丰收,双手捧着秋天,双手捧着成熟,双手捧着沉着,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沉甸甸的幸福和享受。这种事情,对乡下人可能是不屑一顾,而对于我来说却是美的不可形容,每到那个丰收的季节里,我都想去找找这种感觉和满足。而老四家的小菊恰恰就能记住我们的心思,恰恰就能帮你找到这种感觉!每到收获季节,她会把一些硕大而结实的葵花头单独摞在一起,给我们留着。那个时节,她会坐在自家的房上,一边用木棍敲打着葵花头,一边会居高临下地往西边的国道上望去,她估计着我们会很快就会从那国道上下来,会高兴地拐进她家当院喜盈盈地捧起她选留下来的葵花头。这时候,老四媳妇会骄傲地跟你报告葵花丰收的喜讯,报告田野里一个一个的丰收的消息。我抱着那沉甸甸的葵花头,我会兴高采烈地像小孩子一样,坐在她家的房上或院子里美美地吃个痛快,然后再把一些大葵花头装到轿车的后备箱里,带一些回家,站在楼房的阳台上再美美地接着吃下去。
有一年秋天,小菊在收获葵花时特意将一些大葵花头留了下来,放在一边等着我们去品尝丰收,我却因工作太忙把吃葵花的事情给忘了,她便打电话给我:“大姐夫你不吃毛克头啦?我都给你留好几天了,你咋还不来呢?”我接了电话就带着车风快地跑去了。那一年的向日葵真是个大丰收的向日葵,丰收的向日葵在她家的当院堆的像小山一样。我去了以后,她和老四俩坐在当院正用木棒敲打毛克头!小菊看见我,急忙把自己特意留的毛克头全都拿出来,那大毛克头沉甸甸,厚墩墩的,籽粒饱满地像一枚枚黑珍珠一样,吃在嘴里的感觉,就是个香,就是个甜,就是个美,就是个爽,就是个舒畅!一个在乡村长大的人,一个很喜欢写作的人,一个终生系着三农情结的人,容入到这个情景里,还能说什么呢。我把那沉甸甸的丰收和厚重重的感觉捧回家去,倚在自家的阳台上,望着那遥远的乡村,品着清纯,嗑着浓郁,感激着惦记着我的那些乡下的亲人们……
还有一件总也忘不了的事情,就是二月二啃猪蹄儿的事情。
这个年代了,猪蹄儿猪耳朵对人们已经没有了太大的诱惑了,可是她偏偏把那一份情感给你留着,叫你不忍心不去吃她给你留存的二月二的情结。每年的二月二,她都要把他们家杀的那头猪的猪头猪蹄猪耳朵给我们留着,其实,城里的人早就不以这些这东西为贵了,可是她把这些东西当作珍贵给你留着,还没到二月二的时候她就给你打电话,约你去吃猪蹄啃猪头。也不知她那猪蹄猪头咋保管的,总是那么的新鲜,总是那么的柔嫩,总是那么的有滋味。小菊做啥还特煞愣快,每次去,她把那些冻肉冻鱼就从仓房搬出来,不多一会就摆的满桌都是,这时我的那些两姨弟弟们就会操着手坐到酒桌上,倒酒陪我们一杯一杯地喝酒,而她却站在远处不停地招呼你嘱咐你,叫你多吃点多喝点,一共四个猪蹄,两只猪耳朵,人家劳动一年了单单加工出来给亲友们吃,好像她天生就不喜欢吃那个东西,甚至她根本就不会吃那个东西。说白了,那其实就是一种牺牲,一种风格,一种精神。
有一年,小菊和老四俩突发奇想,忽然要大养其猪。
他们家族里的老二媳妇没了,老二跟跟老三媳妇联亲以后,倒出了两间土房子,老四俩口子就住了进去,然后把跟公婆合住的三间房屋腾出来,往东接出三间,改成了一个很规模的猪舍,里边用水泥红砖重新间格着,按照养猪的规模,老四媳妇摇身一变成了养猪专业户了,每次上她们家去,十有八九都在猪舍。那猪叫她给喂的,真真是膘肥体壮,真真是肥头大耳,门口撒上白灰,定期给猪消毒,粉饲料,搞配种,想不到一年时间的养猪事业就形成了规模了。那些时日,我们每次看见她里,总发现她的脸比过去明显的胖了,样子虽然很精神,话语虽然很响快,但明显透着是一种病态。慢慢地就知道了她得了一种叫溶血性贫血病,已经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医生,也不见好。因为她年轻要强,虽然患了重病,日子照样过的很圆满,满圈的肥猪照样养,满地的庄稼照样种,老太太生日照样过,过年的年猪照样杀,亲戚朋友们来照样一如既往,一点没有萎靡不振的意思。一点没有勉勉强强的意思。看不出丝毫的纰漏,看不出丝毫的痛苦。其实,他们是把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深深地埋藏起来,不想让别人来分担他们的不幸和痛苦。后来我们才知道,为了她自己的病,他们已经把自己养猪挣的八九万元和种地挣的钱全部都投入进去了。
再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每次见到老四媳妇,她依然是风风火火的,依然是忙忙碌碌的,依然是笑笑盈盈的,依然是精精神神的,她的状态,她的话语,她的脚步,从来就没有一点要倒下的感觉,每年的冬月初三,还是那么风风火火地杀猪,热热闹闹地庆贺,乐乐喝喝地迎来送往。这样的日子整整过去五六年了,自己看病已经花进去了十几万元了,可是她的病仍是不见好转。我们这些亲友们也还都不曾想到她会患上那样一种难治的病。后来才听说,她犯了病,浑身突突,手脚无力,上不来气,吃不进饭。她这才终于倒下了。
她在齐齐哈尔住院的时候,她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死,她也不想把自己住院的消息告诉任何人,还在计划着出了院以后还要干这个干那个,还依然惦记这个惦记那个,唯独不惦记自己的病情。她的善良和她的美丽,感动了医生和护士们,医生和护士们为了救治她的病,上网查找北京上海最最权威的溶血性贫血专家治疗方案,都没能找到对她最有效的治疗效果。最最病重的时候,输进体内多少血都不当事儿,便出来的依然还是鲜红的血液,一直到连血也输不进去了,她才疲劳地“睡着”了。
2006年7月1日,我们突然接到老四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告诉他大姐:“小菊不行了,再来晚了你们就看不见了……”我们急忙找车往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医院跑去,等到我们到达那个医院的时候,小菊已经在半个小时前闭上了那双美丽的眼睛了。
在料理小菊的整个过程中,小菊身边的所有人不情不自禁地说着那句话:“真是好人没长寿!好好的,这么好的人她咋说死就死了呢?”小菊死后的好长一段时间人们才把小菊的死迅告诉了她的婆婆——我们的四姨娘。四姨娘的眼里静静地流着泪水:“好人没长寿,赖人活不够,小菊过门这些年,没跟左邻右舍吵过架,没跟哥嫂妯娌红过脸,没跟公婆发过脾气,没跟老四俩生过气……”四姨娘自言自语地念叨着:“我每次住姑娘家,过了三五天,就电话问电话追的叫她回去,这么好的孩子才三十六岁怎么说没就没了……”四姨娘已经没有力气哭了,只能用静静的泪水去思念。
小菊一死,老四家的那道风景线就彻底地消失了。
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就好人不长寿呢?我们常常在殡仪馆或听到一个公认的好人死去以后,总要说一句“好人没长寿”。我常常拿雷锋和任长霞孔繁森这样的好人来解释和理解这句话。可是无论怎么解释也还是不能自圆其说。后来,我是这样给自己解释的:一个人的一生中应该七十年做的好事情,结果她用三十五年就提前做完了,那么,她就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王铁人曾经有一句话,叫“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后来的实践证明,他不光少活了二十年,他至少要比现在活着的人们少活四十年!雷锋,从小受尽了苦难,是共产党把这个孤儿送到部队去当了一名共和国骄傲的人民解放军。小小的年纪为感激共和国给予他的幸福和欢乐,为感谢共产党给予他的幸福和恩情,他几乎是拼着性命去为人民做好事,结果把一生中该做的好事提前就做完了。上帝看他做好事请做的太多了太累了,就选派他去做别的事情了,剩下的好事情叫别人去接着做。任长霞如果不当公安局长的话,她大概也不会死的那么早,结果她当了公安局长,为了登封的人民拼命地抓坏人,拼命地做奉献。结果把她一生要作的好事情提前做完了。一个年纪轻轻女公安局长,便于2004年4月14日下午4时乘坐在一辆车牌号为0044的轿车上,结束了自己40岁的年轻的生命。上帝大概就是这么设计的,他是看见任长霞好事情做的太多了,就把她给调走了给派到更加需要她的地方去了。对待乡女小菊的安排,我想上帝也是这样想的,除此之外,别无解释!看起来,好人做好事是要留有余地的?好事做多了上帝是不允许的?除此之外还能有更贴切的解释吗?
我写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为了歌颂一下我们伟大的乡村妇女,歌颂一下大家公认的很不长寿的好人!象她这样完美的人,世界上真的很少很少的,或许上帝那里太缺少象小菊这样的好人,还有更加苦难的世界里需要小菊这样的善良女人去承受去牺牲,去忍耐去奉献!或许上帝那里本来就需要更多更多这样善良的女人去投胎苦难的家庭?去拯救更多不幸?去投送更多幸福?
唉,我们的上帝,你做这样的人事安排究竟用意何在呢?
本文选自作者散文集《一个人的乡土》
2025年9月8日
简介
董谦,林甸县原文体局局长;黑龙江萧红文学院首期作家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为黑龙江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大庆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林甸县作协主席。业余创作以来,先后获得过国家文化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文艺精品工程奖和文艺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