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的余温尚未散去,怀化这座“五溪明珠”已站在文旅融合的新起点。当聚光灯从会场移向山水,当“网红打卡”的热度逐渐消退,如何将省旅发会带来的“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留量”,成为怀化文旅破局的关键。
一、从“单点爆破”到“全域共生”:打破资源孤岛
省旅发会期间,雪峰山索道、榆树湾文旅街区等项目以“爆款”姿态出圈,但怀化的文旅版图远不止于此。安江农耕文化园的稻作密码、洪江古商城的商道传奇、通道转兵纪念地的红色基因,如同散落的珍珠,亟待一根主线串联。
破局之道:以“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带”为轴心,构建“一核三带多点”格局——以沪昆高铁为纽带,串联溆浦雪峰山、洪江古商城、通道侗寨三大核心区,辐射安江农耕园、芷江受降纪念坊等特色节点,打造“2小时生态文化圈”。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实现“一票通游”,让游客从“打卡一个点”转向“沉浸一座城”。
二、从“观光1.0”到“体验3.0”:让文化可触摸
怀化的文化资源常陷于“博物馆式陈列”的困境:非遗馆里的侗锦静静悬挂,洪江古商城的镖局锁着门扉,游客成了“文化过客”。省旅发会后,年轻群体对“深度体验”的需求倒逼文旅升级。
破局之道:1. 非遗活化:在榆树湾非遗馆增设“匠人工作室”,游客可亲手体验侗布扎染、辰溪木雕,付费定制专属文创;
2. 场景重构:洪江古商城推出“商帮夜行”实景剧本杀,游客化身镖师押运“湘茶”,在青石板间解锁商道密码;
3. 科技赋能:安江农耕园引入AR技术,扫描稻田即可呈现袁隆平院士育种故事,让历史“活”在当下。
三、从“过境地”到“目的地”:交通枢纽的二次赋能
作为沪昆高铁、张吉怀高铁交汇的“湘西门户”,怀化长期扮演“旅游中转站”角色。省旅发会后,如何让游客“下高铁即留步”?
破局之道:1. “高铁+索道”无缝衔接:在怀化南站设雪峰山索道直达专区,游客出站即乘缆车,23分钟直达云端秘境;
2. “微度假”产品开发:针对周末游群体,推出“雪峰山2日游”套餐,含索道、梯田民宿、花瑶长桌宴,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3. 跨境旅游联动:依托怀化国际陆港,开发“中老铁路+雪峰山”跨国线路,吸引东南亚游客溯源五溪文化。

四、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创”:构建文旅生态圈
省旅发会期间,政府主导的项目迅速落地,但文旅产业的持久活力需激发市场与民间的创造力。
破局之道:1. “乡创计划”:鼓励村民将老宅改造成侗寨民宿、稻田咖啡馆,政府提供设计补贴与流量扶持;
2. “城市主理人”制度:招募青年创业者运营榆树湾文创市集,利润的30%反哺社区文化保护;
3. “游客共创”机制:开设“怀化文旅建议箱”,被采纳的创意可获免费旅游券,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
最后: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
怀化的文旅转型,本质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既要守住安江稻作文化的“根”,也要嫁接数字技术的“枝”;既要让洪江古商城的青砖灰瓦保持原真,也要让年轻人在剧本杀中读懂商道精神。省旅发会带来的不仅是项目与资金,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定义旅游”的深刻思考。
当雪峰山的缆车划破云层,当侗寨的篝火映亮夜空,当安江的稻浪随风起伏,怀化文旅的未来,或许就藏在这片土地的“变与不变”之间:以敬畏之心守护文化基因,以创新之志拥抱时代浪潮,让每一处山水都成为故事的载体,让每一位游客都成为文化的传人。(喜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