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碑者 文/张海峰(陕西)
以錾为笔
在岁月中撰文
修改时间的停顿
落笔犹如人生休止符
在石头中永存
将一个人从踉跄里搀扶
沦陷在悲伤的纠缠中
每个笔顺的方向与刻度
才能托住逝者的灵魂
又能将生者抚慰
也许在以后的某一日
好将自己的影子
刻进未凉透的过往
2025.9.
评析:
《刻碑者》是一首充满沉思与人文关怀的诗歌,通过刻碑这一具体职业,深入探讨了生命、死亡、记忆与慰藉的主题。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优劣进行评析:
诗歌优点
1. 意象凝练,富有张力
诗歌以“以錾为笔”开篇,将冷硬的工具(錾子)与柔软的书写(笔)并置,形成强烈对比,暗示刻碑既是体力劳动也是精神创作。“修改时间的停顿”“落笔犹如人生休止符”等句,将抽象的时间与具体的碑刻结合,赋予仪式感与哲学意味。
2. 主题深刻,情感层层递进
诗歌从刻碑的动作(撰文、修改)延伸到对生死的思考(托住逝者的灵魂、抚慰生者),最后指向刻碑者自身的命运(“将自己的影子/刻进未凉透的过往”)。这种由外而内、由人及己的推进,使诗歌具有情感深度与普世价值。
3. 语言克制而精准
诗人用词简练却意蕴丰富,如“踉跄”暗指生命的脆弱与挣扎,“未凉透的过往”既暗示死亡的余温,也隐喻记忆的鲜活。克制的情感表达反而更显厚重,避免了滥情。
4. 结构工整,节奏沉稳
全诗分三节,每节功能清晰:第一节写刻碑的行动,第二节写其精神意义,第三节回归刻碑者的自我观照。语言节奏如錾子敲击石头般沉稳,与主题高度契合。
整体评价
《刻碑者》以沉稳克制的语言,将手艺与哲思结合,在石头与灵魂、逝者与生者、过去与未来之间建立了多重对话。更是对生死边界、记忆传承的深刻沉思。语言沉稳有力,情感真挚而克制,它超越了哀悼诗的范畴,成为对人类记忆工程的深刻隐喻——我们都在雕刻时光,也被时光雕刻。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兼具技术完成度与思想厚度的优秀作品。
注: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