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5年9月14日,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绪彬以《汉风古韵---走进千年前的祝兹故里》为题,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讲坛上作了兼具历史深度与文化温度而引人入胜的报告。当陈绪彬带着汉陶的古朴纹理,徐徐展开祝兹侯国的历史长卷,我们忽然发现,那些隐于六汪镇柏乡水畔残垣中的文化记忆,正以鲜活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跨越千年的文化回响,在珠山樵夫的《汉代祝兹侯国赋》中得以充分具象呈现,文中既有对古侯国珍贵遗存的细致描摹,亦饱含对当代非遗传承者的深情礼赞。
珠山樵夫《汉代祝兹侯国赋》中, “铁山孕秀,胶水含章” 勾勒故地风华,“陶鼎存其朴质,瓦当凝其古妆” 细数遗存珍韵,更以 “绪彬秉匠心无悔,再焕文基耀梓桑” 点赞非遗传承。这篇赋,是对祝兹侯国兴衰的回望,更是对当下文化赓续的礼赞 —— 从高校课堂里的文化宣讲,到陶瓷工坊中的技艺复兴,千年文脉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新的生机。愿这篇赋,能让你同我们一起,读懂祝兹的过去,看见文化的未来!】


汉代祝兹侯国赋
珠山樵夫
铁山孕秀,胶水含章;汉土封疆,兹侯肇昌。高后临朝,吕荣始受茅土之锡;孝武承统,延年再膺珪组之光。都筑柏乡之野,地属琅琊之邦。历时十载而两替,留迹千年以昭彰。


观其兴废,可鉴兴亡。昔者诸吕专权,封亲固势;一朝树倒,族灭国亡。赫赫侯封,随吕后之崩而覆;炎炎权势,伴刘氏之兴而殇。后值推恩布德,裂土分王;胶东子裔,得践侯场。数载袭荣,未及百年之祚;一朝除国,空遗故垒之荒。盛衰有数,荣辱无常。是知倚势者难久,得时者亦亡。
察其故址,犹见遗芳。柏乡水畔,残垣隐于阡陌;水库波中,古墓沉于汤汤。陶鼎存其朴质,陶盆显其家常;石凿留其匠意,瓦当凝其古妆。《水经》有注,明胶水之经其域;《史记》留文,载亚夫之备胡方。断砖映汉月之辉,碎瓦承唐风之漾。考古者探其脉络,研究者溯其源长。


至若今时,文脉重光。绪彬执守,廿载耕耘以继往;匠心独运,百工复兴而开章。建馆立坊,传陶瓷之旧艺;开园拓野,融农旅之新方。进校园而播汉韵,入乡野而振家邦。昔日侯国故地,今朝文化名乡。
呜呼!祝兹之魂,不在侯封之显赫;千年之韵,长留文脉之绵长。观其史而知治乱,赏其物而识沧桑。承前启后,文化铸乡村之魂;继往开来,古韵焕时代之光。
颂曰:
胶水铁山蕴遗芳,汉侯故垒历沧桑。
吕封转瞬随云散,刘爵须臾伴露亡。
陶鼎犹存秦月韵,残垣尚带汉时霜。
绪彬秉匠心无悔,再焕文基耀梓桑。(2025.09.16)



汉时两度建祝兹侯国。首次是吕后(吕雉)八年(公元前180年)四月,置祝兹侯国,吕后封其族侄吕荣为祝兹侯,是年七月吕后病逝,九月祝兹侯吕荣被诛,国除。第二次是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实行推恩令,武帝封其弟胶东康王刘寄之子刘延年为祝兹侯。祝兹故城城址在今六汪镇柏乡三村西南部,柏乡水库北岸。此处曾出土不少文物,多为陶器,有完整的陶鼎、陶罐、陶匜、陶盆等,经鉴定均系汉代遗物。1984年12月10日,该遗址被公布为胶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祝兹陶艺非遗传承人陈绪彬简介

陈绪彬,男,生于1972年11月,祖籍山东省,生于吉林省,现居六汪镇,大学文化程度。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岛区人大代表。
2018年,他创立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六汪镇,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祝兹农业产业园;投资龙庵村建设青岛祝兹陶艺民俗文化村;在柏乡建设的祝兹文化展览馆(祝兹陶瓷工坊),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2023年,祝兹陶瓷制作技艺入选黄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祝兹文化陶瓷获评山东省乡村特色文化典型案例,并在国家农业农村部“印迹乡村”设计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他被青岛市和西海岸新区授予“新区乡村振兴公益之星”“最美新区人”“青岛市返乡入乡创业带头人”和“最美乡村筑梦人”等十几项荣誉称号。2023年12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创商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首届会长。
赋作者珠山樵夫简介

傅延法,笔名珠山樵夫,山东青岛人,青岛诗词学会会员,青岛胶南双珠诗社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文联副秘书长。
六十年代生人,爱好文学,诗词歌赋。在工商企业从事文秘工作多年。崇尚自由,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知足常乐是自己的人生信念。散文诗词歌赋作品散见于国内网络及纸质刊物。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志》副主编、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