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 穗园社区五年答卷:
基层治理的温度与高度
池朝兴
2025年9月16日
2025年9月16日下午,穗园社区第七届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会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是对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明芳五年工作总结的回应,更是对一种治理理念的认同,对一种社区精神的礼赞。这掌声,丈量着五年时光的重量,也映照出基层民主实践的深度。
五年来,穗园社区在上级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社区党委以“党建领先”破题基层治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网格党支部的建立,让党的组织体系与社区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党员成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这种创新不仅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更诠释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要论断在社区层面的生动实践。
民生实事的推进彰显治理的温度。从老旧管网改造到口袋公园建设,从人行道升级到文体设施更新,这些“微改造”背后,是治理理念的“大提升”——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真正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每一项工程都是一份承诺,每一次升级都是一次践行,展现了基层治理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担当。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对"一老一小"的倾情守护。日间照料与课外辅导并重,道路交通疏导与护苗行动并行,这种全方位的关怀,体现了社区治理中的人文情怀。在防“两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战役中,孙明芳书记带领团队顶酷暑、战高温,挨家挨户宣传清理,这种“脚下沾泥土,身上带汗水”的工作作风,正是新时代基层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
社区文化体育生活的繁荣,重建了都市生活中的邻里情谊和共同体意识。30个文体团队的活力,百余场活动的精彩,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社区文化基因,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生命力。
穗园社区的五年实践,深刻印证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治理逻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的生动演绎,看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如何从文本走向实践。这份答卷不仅属于穗园,更属于这个注重基层治理创新的新时代。
掌声过后,是新的开始。穗园社区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治理创新,始于对人民需求的深刻洞察,成于对初心的执着坚守。这是一条值得更多社区借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在这条道路上,穗园社区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及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家平台主编,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海珠区作协、荔湾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