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抄到《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金钏儿投井而死一节,说心里话,开始多少有一些怜悯之意,一个花季少女说没了就没了。但仔细一想,金钏儿之死非但毫无意义,非但不值得可怜,甚或还有消极影响。
既然说到消极影响,咱就不在金钏之死谁之过的问题上浪费精力和笔墨了。因为自《红楼梦》问世至今200多年,关于金钏之死的责任没少讨论了,而这种讨论非但没有什么价值,还误导了年轻人。
就《红楼梦》本身而言,金钏儿之死就有消极影响的例证。贾迎春的丫头司棋,因为殉情而一头撞死在墙上。贾府至高无上的老祖宗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在贾母薨了之后,用上吊追随而去。

金钏儿之死,换来的只是王大人的一点点愧疚,宝钗的冷漠,袭人的几滴眼泪;司棋之死,换来的只是母亲的悲痛和自责;鸳鸯之死,换来的仅仅是邢夫人的一句“我不料鸳鸯倒有这样志气”,贾政的一句“好孩子,不枉老太太疼他一场”。
其实,在这三个女孩子面前都有许多选项。以金钏儿论,被撵出贾府,难道就没有别的活路了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金钏儿如有这等豪气,便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即便找不到在贾府的体面生计,也不至于饿死在家里。
金钏儿之死的根本原因就是轻生,不知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又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当今的一些女孩子因为爱情受挫,或是因编织的事业美梦破灭等因素而轻生,其实都跟金钏儿的消极影响有关。
《红楼梦》确实是一部伟大而不朽的著作,但《红楼梦》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林黛玉总是哭哭啼啼耍小性子,不是让今天的女孩子学去了吗?贾宝玉整天混在女孩子堆里,迷恋女孩子的胭脂,不是让很多男孩子成了“娘娘炮”了吗?
2025年9月17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