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时代之笔
——纪念支援先生诞辰106周年
文/李莉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作品宛如黄钟大吕,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里,我们迎来了哈尔滨市左翼作家群中杰出代表支援先生诞辰106周年的纪念日。而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周宪龙先生,以他那饱蘸深情与敬意的笔触,为我们写下了一篇具有鲜明个性和伟大历史意义的作品——《以文为刃,以笔为枪》,让我们得以再次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缅怀那位用文字铸就精神丰碑的文学巨匠。
周宪龙先生的文字,宛如一座深邃的文学宝藏,每一次阅读都让人感受到文笔的厚重与用词的精准。正如他在文中所述,在支援先生30年代和40年代的作品里,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对日本侵略者的血泪控诉。那些情节,如同一份份记录日本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是一份彰显中国人骨气的“精神宣言”。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支援先生以笔为枪,为抗战发声,用文学文字发出振聋发聩的吼声。他的作品,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有力的呐喊,成为了中国抗战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
支援先生被国家文联定性为抗战时期写下大量文学作品中,在哈尔滨唯一被授予为抗战时期“一支笔”的伟大作家。在三十年代,他可以和当时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和契诃夫齐名,这是国家对他最高的荣誉勋章,这比任何奖赏都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想象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是一位高产作家,用几十万字的文字,为那个时代留下了永久不被磨灭的记载。他的手模留在了抗战墙上,这充分彰显出他个人格的魅力,他的丰功伟绩将会成为时代的记忆,历史的见证。
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铁蹄下,敢于亮剑发声的文化战线的英勇斗士,又有几人能够活下来?支援先生的代表作《白藤花》,正是被誉为中国版本的可以和前苏联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短篇小说比美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在全世界全国广为流传,成为了千古不灭的经典巨著。它不仅展现了支援先生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周宪龙先生的《以文为刃,以笔为枪》,生动地体现了他作为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他用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支援先生那高大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黑暗中为光明而战的作家。他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沉重与压抑,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与光明。支援先生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活档案”,是中国人骨气的象征,是抗战文学的瑰宝。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再次缅怀支援先生,不仅是为了纪念他的诞辰,更是为了传承他的精神。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用文字书写时代的华章,用文学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支援先生,您是中国文学的骄傲,您是哈尔滨的骄傲,您是所有中国作家的楷模。您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作品,将永远流传在人间。
让我们以周宪龙先生的《以文为刃,以笔为枪》为指引,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我们的笔,书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用行动,向支援先生致敬,向所有为抗战发声的作家们致敬,向那个伟大的时代致敬!
2025年9月15日,写于哈尔滨

【作者简介】李莉,1985年第一次在哈尔滨日报副刊专刊上发表第一首诗歌《纺织姑娘》,日后在《新青年》上有作品发表!94年有一本诗歌合集《遥远的风景》是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96年加入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后被推荐,观摩没有上映的电影!为电影写评论!
2014年《在中华儿女》,黑龙江分社,《龙江英杰》聘为记者!2014在加入哈尔滨党史纪研究会为会员!还有延安文艺研究会会员。2021年因,电影剧本《喋血琴声》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宣传部,电影总局公示入黑龙江影视剧作家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