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东阳桥畔:千年城河孕故园
作者:萧祖能 杭州

东阳桥静卧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的千年城河东段,青石桥身浸润着时光的痕迹,俨然是萧山城厢千年文明的一枚具象印记。河水自南宋以来便不息流淌,至今仍带着旧日的温润,将两岸岁月的褶皱揉入粼粼波光,也将百年老街的烟火气晕染得愈发醇厚——清晨的豆浆摊白汽袅袅,午后的杂货铺传来算盘轻响,傍晚的江寺桥石阶上坐着摇蒲扇的老人,每一幕皆是古城生活鲜活的注脚。
萧山城河之上,七座古桥自东向西依次而立:回澜桥、东旸桥、惠济桥、梦笔桥(江寺桥)、仓桥、市心桥(真济桥)、永兴桥。晨光初洒,河畔便渐渐苏醒,成为一方生活的舞台。太极爱好者于晨雾中缓缓起势,招式中蕴藏着江南人特有的温婉与从容;孩童嬉笑着在河埠头奔跑,手中的纸鸢掠过古桥飞檐,仿佛欲将纯真的梦想托付苍穹,与河面上的云影共舞。不远处的品桥边,老人们三五围坐,闲谈如流水,从昔日城河漕运的繁华旧事,到如今街巷社区的点滴新变,言语间尽是对这方水土的眷恋。东旸桥的石板早已被岁月步履磨得光滑如玉,每一道纹路都似镌刻着百年沧桑,既见证过商贾络绎的盛景,也守护着市井人家的寻常春秋。
巷弄深处,藏着这座古城的根脉。数株百年古樟屹立巷口,枝叶参天如盖,斑驳树影间仿佛叠映了几代人的悲欢——老人常说,幼时便在樟树下听故事,如今孙辈仍于其间追逐嬉戏。时光更迭,树荫下的温情却从未改变。而这份温情,如今亦被“七彩社团”赋以新貌:孩子们于活动室中摹画古城风物,笔尖流淌出对故乡初萌的热爱;老人聚在一处剪纸习字,剪出的花鸟鱼虫皆带江南灵韵,写下的墨迹亦藏岁月沉淀之雅。邻里和睦更是寻常,你家端来一碗刚煮的馄饨,我家顺手代收一件快递——这些细碎温柔的善意,悄然织就了东阳桥畔最动人的生活图景。
立于东阳桥上远眺,城河如练蜿蜒远去,两岸白墙黛瓦与现代楼宇相映成趣,千年古城的厚重与新时代的生机于此交融。如今的东阳桥畔,是孩童奔跑嬉游的乐园,是老人安顿身心的归宿,更是每一位居民心底柔软的眷恋。我们以共治共享的初心,守护这一方水土,愿千年城河之水依旧滋养生活,愿古桥故事永远流传,愿东阳桥畔的岁月,始终如晨光映照的河面,明亮、温暖,生生不息。
愿东阳桥社区成为城河两岸百姓共治共享共恵的美丽家园。

2025年9月17日凌晨于萧山城厢街道众安花园

萧山世纪中心

作者简介:
萧祖能 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
青年从军,执笔为戈,历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师政治部宣传科报道员,勤于海防前线锤炼文心,军旅笔墨常现各类报刊杂志;退伍后深耕政工领域,持高级政工师职称,主政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二十载耕耘自成章法;公门履职亦未辍翰墨,时评政文常见诸报端;花甲归林不改书生本色,执掌萧山区老干部诗词协会秘书长,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秘书长,融身省市区等各类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散文诗词过百篇散见主流媒体,字里行间咏颂家国情怀。名曰:瞬逝戎马铸忠诚,一纸翰墨绘丹青。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9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