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哈拉巴山“石头”的悲歌
作者:刘连成
双辽农场境内的哈拉巴山,本是一座安安静静的千古青山,谁能想到,它的命运因为石头,变得热闹非凡;因为石头,千疮百孔,真容消失……
二十世纪 五十 年代初,辽西省荣军农场的荣军们,在一片黄沙岗上要建自己的家园。没房没地?不怕!没有建筑材料?也不怕!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哈拉巴山。于是,在山脚下,有了第一支采石队伍。
当时,有个叫老耿的荣军,那可是采石场的 “活宝”。有一回,大家正热火朝天地开采石头,老耿突然大喊一声:“都别干啦!” 众人一脸懵地停下手中的活儿,看着他。只见老耿一本正经地说:“我琢磨着,这石头啊,肯定有灵性,咱这么噼里啪啦地开采,它会不会疼啊?” 有人就笑他:“老耿,你是不是干糊涂啦?石头哪会疼!” 老耿不乐意了,双手叉腰说:“你们懂啥,这石头在这山里待了多少年啦,说不定是山神的宝贝,咱可得悠着点。” 大伙笑得更欢了,可老耿还是时不时地对着石头念叨:“石头石头,对不住啦,要是疼你就吱个声。”
随着时间推移,农田、水利等建设对石料需求大增,哈拉巴山热闹起来。1958 年,全国大跃进,人民公社成立,兴修水利成了主流。双辽农场把采石场划归畜牧场管理,采石工人一下子增加到 30 多人。这时候,邻居四大队也眼红了,组建了自己的采石队伍。
畜牧场和四大队的采石工人们,那可是暗暗较上了劲。畜牧场有个叫大壮的,人高马大,干活那叫一个猛,每次都能抱起超大块的石头,还喊着:“看我,这石头在我手里就跟小鸡仔似的。” 四大队有个叫机灵鬼的小个子,虽然力气没大壮大,但脑子转得快。有一回,大壮正炫耀呢,机灵鬼笑嘻嘻地说:“大壮哥,你这力气是大,可你抱的石头再大,要是卖不出去,不也白搭?你瞧我,我找的可都是形状规整,好卖的石头。” 大壮一听,挠挠头,觉得还挺有道理。
到了 1967 年,在无政府状态影响下,哈拉巴山开山采石掀起了高潮。一时间,周围好多地方的采石场都来了,怀德县的秦家屯、八屋、十屋、桑树台采石场,梨树县的沈洋、刘家馆子石场,双辽县的双山、新立采石场,还有梨树农场、双辽农场采石场等等。这些采石场为了抢地盘、争石头,那场面,热闹得像菜市场。
有一次,秦家屯采石场和双辽农场采石场的人因为一块石头的开采权吵了起来。秦家屯采石场的一个人叉着腰说:“这块石头我们先看中的,你们别想抢。” 双辽农场采石场的人也不甘示弱:“这在我们农场的地盘上,凭啥你们先挑?” 两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这时候,双辽农场采石场有个叫老张的,灵机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弹弓,对着天上 “嗖” 地射了出去,然后大喊:“看,那是我们农场的信号,这石头归我们啦!” 秦家屯采石场的人一愣,还真以为有啥特别的规矩,正犹豫呢,老张赶紧带着人把石头搬走了,留下秦家屯采石场的人在那干瞪眼。
随着采石的进行,哈拉巴山的生态遭到了破坏。从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双辽农场领导多次上访,要求明确哈拉巴山产权和采石场开发权限。1978 年,四平地区行署总算明确了哈拉巴山归双辽农场所有,采石场收归农场管理,可周边几个县还是可以继续采石。
1987 年,双辽县政府又想把哈拉巴山收归县管理,这下,双辽农场不干了,全体场班子成员还有老干部,跑到四平市找领导。场长对着市长诉苦:“市长啊,这哈拉巴山一直在我们农场境内,历史上就归我们管,以前都有文件明确过的,可不能让我们丢了这块宝贝啊。” 市长决定让有关部门调查,最后决定由市计委代管,虽说保住了山的归属,可开采批准权却被双辽县沙石管理所收走了,还批准 “三县两场” 十几个单位来开采。
这些采石场在哈拉巴山周围安营扎寨,开始了掠夺式开采。没日没夜地干,机器的轰鸣声震得山都好像在发抖。就这样,五十 年时间,一座大石山渐渐被铲平了。到 2005 年左右,哈拉巴山基本没石头了,各地采石场纷纷撤销解散。曾经年上缴利税百万元的大理石厂和双辽农场采石场,也因为没了石料,只能停产、解散。
那些曾经在哈拉巴山采石的人们,有的感慨万分,有的若有所思。老耿看着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山,叹了口气说:“当年我就说这石头有灵性,这下可好,山都没了。” 大壮也没了往日的神气:“以后没石头可抱了,感觉浑身力气都没处使。” 机灵鬼则说:“这山就像我们的饭碗,饭碗都没了,以后可咋办哟。”
而哈拉巴山,这座曾经热闹非凡的山,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归于平静,只留下那些关于石头的传奇故事,在人们的口中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