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名誉社长:谭丽华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作者简介:李思義山东临沂诗人
莫逐浮名客,孤舟钓沧浪。
七律·白露吟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孟秋方尽晓风凉,仲月初临气转苍。
云淡天高光影浅,夜深星冷月华长。
金商应律催禾熟,玉液含珠映草黄。
莫道清宵人迹少,蟾宫桂子暗浮香。
七律·暮年吟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天高云淡夕阳斜,欲挽余晖逐晚霞。
晨汲山泉烹玉露,午临书案走龙蛇。
舟行碧海千重浪,雁过霜天万里槎。
莫叹青丝成暮雪,且将诗酒醉年华。
七律·血月观感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序: 农历七月十五日午夜至十六日凌晨天空现月全食伴血月奇观,或言凶兆,或道吉征,众说纷纭。然此乃地球影蔽日光之自然现象,何须多虑?
午夜冰轮渐染朱,天工巧绘幻形图。
昔传妖异刀兵起,今颂祯祥瑞气浮。
众口争评殊月色,孤怀静鉴古今殊。
自然妙理何须惧,且看山河万象苏。
七律·教师节感咏三章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其一·春晖颂
杏坛春暖沐暄风,绛帐灯辉映晓红。
三尺讲台耕岁月,千秋文脉贯苍穹。
诗书继世承周训,礼乐传薪启汉宫。
寸草衔环温故雨,师魂熠熠耀长空。
其二·师途咏
黉门数载守秋冬,桃李成蹊念始终。
坎坷常逢星斗暗,清欢自有蕙兰荣。
九州新政催芳树,四海雏鹰望玉京。
却问程门千丈雪,谁将绛帐系飞虹?
其三·退闲吟
浮生漂泊类飞蓬,云水襟怀本澈澄。
市井行藏衣胜雪,风霜谈笑气如虹。
三更灯火温槐梦,几卷诗书伴菊丛。
解却青毡封笔后,梅兰竹菊醉丹枫。
沁园春·星陨光恒日又东——纪念毛主席逝世四十九周年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丙辰秋深,星陨长河,光漫坤乾。看湘灵初耀,橘洲击浪;井峰方炽,赣水挥鞭。延塔擎霞,柏坡鸣镝,终遣红旌拂舜天。雄鸡唱,焕八荒禹甸,九域新篇。
百年烽篆心笺。引燧火熔成照宇寰。纵昆仑作柱,难量气度;潇湘为墨,怎述才贤?椽笔惊魑,针砭醒世,五卷玄机证本元。重霄上,瞰银潢斗转,犹护人间。
七律·教师节致园丁二章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其一
耕耘教苑烛影长,襟袖频沾粉笔霜。
桃李园中千树茂,芸窗灯下夜馨香。
讲台三尺雏鹰健,绛帐十年老凤昂。
莫叹青丝成雪色,看取新竹已过墙。
其二
绛帐秋晨日影斜,讲坛霜鬓映朝霞。
案头墨润新苗秀,笔底风清硕果嘉。
烛泪凝光甘自守,蚕丝织锦不须夸。
休言岁月风尘染,桃李芬芳遍地花。
何惧两鬓苍苍?有笔底、烟霞映晓光。纵霜丝覆顶,仍裁锦绣;丹忱照月,自沁芬芳。素纸藏星,朱毫琢玉,茧手催开金蕊香。乘风去,看栋梁擎日,星海徜徉。
满江红·师者吟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七秩回眸,青衫忆、傲霜斗雪。燃烛火、暗随星斗,目追残月。愿作云梯扶俊彦,甘为蜡炬焚清夜。看园中、蜜李与甜桃,繁枝结。
青丝逝,丹忱切;寒暑易,师魂热。守冰心玉壶,壮怀激越。老马仍存千里志,夕阳自有流虹节。待他年、再振木铎声,开新页。
七律·浮生感怀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人生如弈局中移,落子匆匆鬓已丝。
箭出弦端难复返,花开春半易离枝。
百年世事观棋变,万里波涛入砚池。
雾散云开天欲晓,停舟静待月明时。
七律·秋窗听雨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昨夜清辉映碧空,今朝细雨湿帘栊。
烟迷远岫千丝细,露润寒阶万点融。
世事浮沉皆若此,阴晴变幻总随风。
且将惆怅随云散,静待新晴照晚枫。
七律·秋雨幽居寄怀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竹雨垂檐悬玉帘,轻敲石径韵悠然。
风移芸幌翻书页,香沁瓷瓯润素笺。
山色经霜千嶂瘦,苔痕入鬓几丝斑。
坐耽寒碧流光里,一任春秋醉砚田。
五律·秋夜听雨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时近秋分至,凉生晓气清。
推窗迎细雨,倚户听寒声。
不似春丝软,偏宜夜色明。
如烟还似玉,静听诉心萦。
沁园春·贺《鲁南文学创作》百期华诞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毓秀琅琊,撷韵沂河,百卷琳琅。看银钩勒月,秦碑漱玉;青编蕴雪,汉简浮香。鹏击云涛,龙腾玉宇,铁板铜琶奏大章。墨潮涌,更文光射斗,万古苍茫。
群贤雅集兰堂,正砚海扬帆再启航。有雕龙手妙,铺霞词笺;裁云匠巧,织锦诗行。妙语珠联,奇思泉涌,笔阵如虹贯楚湘。抬望眼,恰鲲鹏举翼,直破天阊!
七律·《鲁南文学创作》刊行百期誌贺兼赞朱三社长(二首)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其一
鲁南文苑启新篇,赤子丹忱永向前。
古郡遗风承汉晋,名城气韵越千年。
乡音俚语描桑梓,墨海诗心绘大千。
百期刊行弘雅道,再扬帆影向云天。
其二
创刊三月百期迎,鲁苑文坛瑞彩呈。
朱纛高擎贤士聚,椽毫挥洒锦章荣。
雅吟长系山河志,清赋深融黎庶情。
今夕同酣琼宴乐,更期振翼九霄鸣。
水调歌头·半生悟道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漫道半山径,渐悟世途玄。四时更替如律,寒暑应周天。阅尽盈亏圆缺,参透穷通起落,弹指化云烟。幡影随风舞,梵呗透经帘。
枕黄粱,歌易水,几人全?星河欲转沧海,历历夜衾寒。谢却三春花事,听尽五更潮信,何处觅机缘?莫叹秋光晚,叶叶写霜笺。
七律二首·咏地瓜叶兼和孙景坡老师
其一
藤绕山坡碧浸墒,翠云翻浪拂穹苍。
宁输芍药三分色,独守荒畦九畹香。
苦岁曾支羸弱骨,珍筵今佐玉琼浆。
人间自有真淳在,一箸春晖忆未央。
其二
昔伴荆扉野蔓长,今镶玳瑁御炉香。
银刀裁就青绡薄,翠釜烹成玉露凉。
茧手犹拈新叶嫩,柴扉尚记午炊忙。
箸头撷得烟霞味,未抵慈闱半寸光。
附孙景坡老师原玉:
七律·地瓜叶
文/孙景坡(山东临沂)
青藤三丈拓沟墒,沃野郁葱衔翠秧。
不羡琼英争媚意,甘随红薯佐泥藏。
昔充饥馁果民腹,今入珍馐滋胃肠。
休道寻常风味去,而今感谓寄麻桑。
七律·乙巳双异天象感赋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乙巳中元夜未央,天公忽现血痕长。
银盘渐蚀三分魄,赤镜高悬万里霜。
岂料旬余雷隐怒,翻教碧落雹飞狂。
蛋形冰砾封京阙,吉凶谁辨问苍茫?
注:首联点明时间(乙巳岁七月十五中元夜)与核心意象(血月如痕)。颔联以"银盘蚀魄""赤镜悬霜"具象化月全食渐亏至血月的天文过程。颈联转承时空("旬余"对应一周后),用"雷隐怒""雹飞狂"暗写冰雹突降的剧烈天象。尾联聚焦"蛋形冰砾"的特殊形态与"封京阙"的覆盖规模,结句以"吉凶莫辨"的开放性诘问收束,呼应"众说纷纭"的世相。
七律·乙巳秋沂蒙水患吟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电裂苍穹贯鲁南,雷奔万壑撼层峦。
天河倒泻飞银瀑,阡陌横流没农田。
犹记炎蒸焦稼日,忍观泣祷望霖原。
玄冥何故秋时返?一色混沌接远天。
七律·鲁南秋涝忧农三章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其一
惊雷裂宇震重霄,暴雨吞山漫野桥。
银汉倾盆千顷没,黄流拍岸万畴凋。
夏祈甘澍滋丰岁,秋恨淫霖啮嫩苗。
天意何堪农事苦?忍看沧海变枯焦。
其二
子夜霆轰天幕开,狂飚挟雨撼楼台。
才忧夏潦归瀛渤,复见秋霖酿劫灾。
万顷膏田沉浊浪,千村父老泣声哀。
苍生合掌祈云散,但望金轮破雾来。
其三
电掣雷奔夜未阑,西风萧瑟送轻寒。
初欣稻菽翻金浪,骤骇洪蛟卷怒湍。
老树垂绦珠泪泻,颓垣咽露暮烟残。
最怜陇上霜鬟妇,独对苍冥泪暗弹。
七律三章·三生石畔赋三生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其一
初见何须叩夙因,惊鸿一瞥已沉沦。
云山亘翠眸长定,星汉垂光意愈真。
纵使霜侵玄鬓影,不教寒彻绛霞痕。
石前重锲来生诺,愿补深恩隔世尘。
其二
劫火重逢认旧盟,兰襟解佩寄丹诚。
血沁苍岩书未灭,霞裁霓羽舞犹轻。
万顷溟涛情愈烈,千寻琨玉志弥贞。
蓬瀛纵隔九霄外,待驭羲和破晓明。
其三
契阔三生悟已迟,孤檠剪影忆丰姿。
曾披烟雨裁心篆,更挽星河续梦丝。
石烙玄文镌劫历,云垂珠泪化瑰辞。
沧波照鬓相看处,誓许蓬山隔世期。
七律·"九一八"感怀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柳条湖畔夜狰狞,铁轨横陈裂国旌。
三百倭奴摧劲旅,八千壮士咽悲声。
三千万众沦刀俎,十四年间血泪横。
幸有忠魂擎赤帜,终教日月焕新晴。
鹧鸪天·雷雨过沂蒙战地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秋霖挟电裂群峰,银汉倾颓碎苍穹。
万壑风腥苍兕啸,千岩雨骤赤虬冲。
云压垒,浪摧篷,残阳如血战尘浓。
当年剑气冲霄汉,化作蒙山贯日虹。
鹧鸪天·秋霖伤稼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漠漠秋霖黯八荒,平畴积水浸寒芒。
千畦穑熟沉青苇,半载辛劳付渺茫。
听夜漏,纫荷裳,荒鸡啼破瓦檐凉。
天公若解农桑苦,早放金乌照廪仓。
七月诞生的诗行风暴——致《鲁南文学创作》百期华诞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七月的骄阳点燃了党徽的金芒,
鲁南文苑在炽热的扉页烙下火红的印章——
这不是普通的印记,是十四颗心脏同频的震颤;
这不是寻常的墨迹,是八百里沂蒙沸腾的岩浆!
七十个昼夜!比春雷更迅猛的拔节声响,
每一期文字里都跳动着执笔者的倔强:
主编的笔锋劈开混沌,
将"创刊"二字刻进蒙山脊梁;
诗人们用韵脚筑起长城,
让平仄在石榴裙下燃烧绽放。
听啊!第一百期破晓的号角——
整个公众号正喷薄着赤诚的岩浆:
老矿工敲击键盘迸出乌金的星火,
女教师批改作业后写下月光的诗行;
守山人粗犷的呐喊震裂晨雾,
退休老者铿锵的步履踏碎夕阳!
从鸭绿江畔到沂蒙腹地,
从滕王高阁到洗砚池旁,
丹东作家以战火淬炼的笔锋助阵,
南昌才女用英雄城的剑气添香;
连晚风都学会了押韵,
在高压线间传递未刊的誓言与柔肠!
这岂是冰冷的数字累积?
分明是百次冲锋的号角震天响!
当别人算计点击率的斤两,
我们早已将鲁南的星河装帧成卷——
每页都跳动着赤子的脉搏,
每章都奔涌着热血的滚烫!
此刻所有标点都屏息凝望:
听,百期钟声正孕育凤凰的翅膀,
看,文学的火炬在秋原上愈烧愈旺!
让这诗行风暴席卷八荒——
以七月的名义,以鲁南的荣光,
以永不褪色的汉字锋芒!
秋夜问心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一盏孤灯在窗前轻轻摇晃,
摇曳成故乡煤油灯的微芒。
窗外霓虹流转如星河倾泻,
而我只听见心跳在胸腔回荡。
时近中秋,桂香漫过黄浦江畔,
我却嗅到沂蒙山野菊的清芳。
二十余载光阴悄然滑落掌心,
乡愁却愈久愈浓,愈滚烫。
漂泊在这璀璨的不夜城邦,
钢筋丛林遮蔽了星空的形状。
我仰首问那轮皎白的月亮:
「可曾照亮兰陵老屋的斑驳土墙?
槐树下的石碾是否还在吱呀转动?
院中石榴又染红几度秋光?
父母坟头的青草,
可曾被秋露打湿思念的衣裳?」
儿时的月饼,五仁裹着蜜糖的暖,
如今精致礼盒堆满冰冷的橱窗,
却再难尝出当年的念想。
电话那头孙儿唤声甜软如糖,
唤不回山风里奔跑的旧时光。
秋夜啊,请你作证——
我问自己的心可记得归途的巷?
纵使步履蹒跚,鬓发如霜,
心中的故土仍是永恒的北极星芒。
当月光浸透雕花窗棂,
我听见蒙山溪水在轻轻吟唱。
今夜,让思念乘着月光,
化作一缕清风飞越千山万冈。
问心无悔,只恨岁月太匆忙,
唯愿来年中秋月圆时,
与亲人同赏这人间皎洁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