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和扩大庆阳文旅软实力宣传的建议构想(以西峰区为例)
庆阳市西峰区文化馆:窦维博
文旅软实力是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本质在于通过文化价值、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感召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地区形象,吸引资源汇聚。为系统性地提升庆阳文旅软实力,以西峰区为例,特提出以下五点宣传与建设并举的战略构想:
一、建设文旅聚合平台:打造庆阳(西峰)文创产品综合市场
建议规划建设一个集展示、销售、体验、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市场。
●功能定位:不仅是批发零售的交易场所,更应成为西峰文旅的“会客厅”和“打卡地”。集中展销以南佐遗址、香包刺绣、唢呐乐器、地方美食(饸饹面、手工臊子面、什社小米产品等)、窑洞主题文创等为代表的全线文创产品。使已经举办了二十届的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不再是有“节”无“实体”。
●宣传价值:该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宣传载体。通过“一站式购齐”的便利性和丰富的品类陈列,能极大增强游客体验,形成“游在西峰,购在市场”的口碑效应。可定期举办非遗展演、新品发布会、创意市集等活动,使其持续保持热度,成为传播西峰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实体平台。
二、树立文化地标核心:建设庆阳(西峰)民俗文化博览馆
建设一个现代化、高水平的民俗文化博览馆(展览馆),起到“点睛”和“统领”作用。
●内容策划:馆内系统陈列西峰区的历史文化(南佐)、民俗艺术(香包、刺绣、剪纸等)、民间音乐(唢呐)、传统舞蹈(荷花舞)、民居智慧(窑洞)等,运用实物、图文、多媒体、场景复原等多种手段,生动讲述西峰故事。
●宣传价值:博览馆是提升文化自信、进行深度科普的核心阵地。它能将散落的珍珠(各类文化资源)串成华丽的项链,为所有文创产品提供深厚的文化背景支撑。其建筑本身也应成为地标,通过举办高端展览、学术论坛等活动,吸引专家学者和文化爱好者,显著提升西峰文化在业界和公众心中的专业地位与品牌形象。
三、打造视听艺术精品:创编“黄土地的回响”大型情境音乐剧
以陇东唢呐和荷花舞为核心艺术元素,融合其他民俗符号,借鉴“乐动敦煌”的创编经验,分别打造大型精品舞台表演剧目(舞台剧或音乐剧)。
●剧目构想:打破传统单项表演形式,以现代审美进行创编,讲述黄土地上生命繁衍、劳动耕作、节庆祭祀、情感抒发的故事。巧妙将唢呐的豪放与荷花舞的柔美融入剧情,运用现代灯光、音响、舞美技术,营造震撼的视听效果。
●宣传价值:一部成功的驻场演出是“移动的风景”和“文化的名片”。能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动夜间经济。其高艺术水准易于形成话题效应,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吸引年轻群体,并可作为文化使者外出巡演,高效、直观地向外界输出西峰文化的魅力,成为软实力宣传的“王牌”。
四、筑牢发展根基:强化文创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树立“保护先行”的理念,为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具体措施:设立文创知识产权辅导站,协助企业、作坊和个人对原创设计、特色产品、品牌标识及时进行著作权、商标权、外观设计专利的登记申请。建立区域性文创产品认证体系,打击侵权仿冒行为。
●宣传价值: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本身就是优良营商环境的“宣传书”。它能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创意人才安心落户,鼓励原创设计,推动产品走向“精品化”、“高端化”。在宣传中强调“正版”、“原创”、“独家”,可以提升西峰文创的整体品牌价值和市场信誉。
五、推动产业能级跃升:引导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型
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推动传统生产模式的现代化升级。
●实施路径:鼓励成立专业合作社或文创企业,整合分散的作坊资源。引入现代管理理念、设计人才和工艺标准,在保持手工特色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的品质一致性、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培育几个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宣传价值:规模化、专业化、精品化是支撑大规模宣传的产业基础。它能确保市场供给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满足更大范围的市场需求。强大的产业主体才有实力进行广告投放、参加大型展销会、开展跨界合作,从而持续扩大“西峰文创”的品牌声量和市场占有率,实现软实力向硬实力的高效转化。
通过“建市场、立地标、创精品、固根基、促产业”五措并举,构建一个从内容挖掘到产品生产,从产权保护到市场推广,从线下体验到线上传播的完整软实力建设与宣传体系,必将全方位、深层次、可持续地增强和扩大庆阳的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和产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庆阳文史拾荒者,本名窦维博,笔名、网名:江河水、西江月。甘肃省庆阳市人。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庆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西峰区作家协会理事。曾任《西峰文化》执行主编。文史地理、古诗词、摄影爱好者。自号“庆阳文史拾荒者”。主要致力于西峰地方行政区划(地名)、建置(建制)地理及人文历史研究。著有《西峰物产》《西峰政区史略》《西峰建置机构录》《西峰地名辑要》等文史著作。参与编纂《萧金镇志》《西峰历史人文丛书(第一辑)》《西峰区志》《庆阳古村镇(西峰篇)》《大塬遗韵——西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等史志、人文书籍。主编《庆阳市西峰区地名志》。
(备注:本美篇的文字、图片除特别注明的以外,以“庆阳文史拾荒者”创作为主。非“拾荒者”本人作品,均在文章及图片标题后用圆括号注明作者所在地及姓名或来源。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