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写在长沙时务学堂故址
作者:刘虹(广东深圳)

我不是俊杰,今天却要替身俊杰
来识时务——
背向市井的喧嚣,拐入小街
一个寂寞的故址,伏在这条被遗忘太久的
中山路。它正努力和路名一起
成为文物
满院里随便一件都价值连城,令人瞩目
满墙上更宝贵的名字和思想,却被
时光久久潜伏……此刻
我欲逆行回到128年前做它的学员
向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陈宝箴蔡锷们
请教与切磋,聆听一代先贤志士
传播济世信仰,放言民权民主
主义的大旗始于这里揭橥
古老中国迈向现代文明的第一步……
也许它没奢望成为洪钟大吕,不过是
在两次血腥的噪音之间——
读书。一次是生前甲午海战的炮声
一次是身后戊戌年菜市口的砍头声
从它走出的或人杰,或鬼雄
终成绝唱,像一道闪电彪炳史书
如今还能否点亮,我们被多彩物欲
亮瞎的双眸?
伫立于幽静的故址,无法宁静
我的思索。空气中仿佛鞠捧可拾
那个时代激越的音符!
越来越多参观谒拜的人,赶来时
不再迷路。尽管有些奥义
尚不能被百度;尽管故址维护人
苦劝文化官员保护文化,仍需上书
尽管中山路上的时务,一百多年后仍是
……时务。

注:长沙时务学堂故址,位于今天的长沙市中山路三贵街。于1897年10月成立的时务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前夕,维新派创办的名震一时的新式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发起者包括谭嗣同、黄遵宪、陈宝箴和其子陈三立(陈寅恪之祖父与父亲)等。熊希龄任提调(校长);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谭嗣同任分教习;蔡锷考上第一期学员。 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 传播维新变法思想,放言民权民主学说。 有学者认为,时务学堂无疑是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运动的“孕房”之一。
2025.9.17供稿

作者简介:
刘虹:国家一级作家,媒体主任编辑。曾任深圳市新诗研究会副会长,目前任国内大型新闻资讯平台冯站长之家“一日一诗”栏目副主编。生长于北京部队大院,文革后期曾随父母发配到过新疆。1982年初大学毕业。1987年出席诗刊社第七届全国青春诗会。迄今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近2000篇作品;公开出版6部诗集1部文集,以及5部自印诗图集。诗集曾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首届香港龙文化金奖等。分别于2009年北京、2025年悉尼举办个人作品研讨会。2007年入选深圳高层次人才库。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9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