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辉成
秋末时节,黄豆等秋粮进入集中收割期,农民抢抓晴好天气晾晒粮食以保颗粒归仓,本是保障收成的民生之举。然而,部分地区出现农民沿路晾晒秋粮的现象,且部分路段粮食完全挤占路面,既严重侵占公共交通空间,更给过往车辆通行埋下致命安全隐患。笔者近期的一次亲身经历,更让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与基层管理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近日,笔者驾车沿某县堤防公路出游,行至某村路段时,眼前景象令人震惊:整段路面被黄豆、秸秆及塑料布完全覆盖,路中央未留任何通行空间,庄稼与杂物从路的一侧漫至另一侧,仅能隐约看到路面边缘的白线。因无避让空间,笔者只能缓慢驾车碾过粮食前行,不料行驶至路段中段时,车轮碾压黄豆的过程中,大量豆荚、秸秆被卷入车底,缠绕在底盘部件与轮胎之间,导致车轮突然无法转动,车辆彻底卡在路中,进退不得。
笔者下车查看,发现车底已被庄稼堵得严严实实,正在翻晒粮食的农民也停止了翻晒,边站在路边观望。在笔者停车清理车底障碍物时,该农民却如没事人般,继续低头翻晒粮食,丝毫没有伸手相助的意愿,全程袖手旁观,仿佛车辆被困、交通受阻与他毫无关联。
情急之下,笔者只能联系当地朋友,详细说明车辆被困的位置、路面被粮食完全占满的情况,以及车底被庄稼堵塞的困境。朋友得知后,迅速骑车赶来。他先趴在车底,用手掏出缠绕在底盘上的秸秆,再一点点清理缝隙里的豆荚,彻底清理掉车底残留杂物。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忙碌,车辆才终于恢复正常行驶。此次经历虽有惊无险,但全程的无助与耗时,让笔者深刻感受到“庄稼漫路”对交通的严重阻碍,更意识到基层管理的缺失已成为公共安全的“拦路虎”。
沿河堤防公路不仅是群众出行的交通要道,更承担着防汛应急的重要职能。粮食完全占路不仅会导致车辆无法避让,更易引发庄稼卷入车底、轮胎卡滞等故障,若后方有车辆驶来,还可能造成追尾事故;同时,晾晒用的塑料布、秸秆若堵塞堤防排水口,遇突发降雨将直接影响汛期防洪排涝能力,潜藏交通与防汛双重安全风险。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县、乡、村三级政府联动发力,构建“疏堵结合”的管理机制,从根源上化解“晒粮需求”与“通行安全”的矛盾。
其一,县级政府应牵头制定《秋粮晾晒管理细则》,明确禁止在堤防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主干道晾晒粮食,同时统筹县域内闲置厂房、村集体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设立临时集中晒粮点,并配备通风、防雨设施,安排专人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晒粮无地”的痛点,减少违规晒粮的诱因。
二,乡级政府需组建由交通、农业、应急、执法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巡查队,在秋粮晾晒季加大对堤防公路、城郊路段的巡查频次,一旦发现粮食漫路、完全占路等违规行为,第一时间上前劝导制止,对拒不配合、多次违规的农户,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同时通过乡村大喇叭循环播报、微信群推送安全警示、村口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高频宣传违规晒粮的安全隐患与相关规定,强化农民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规则意识。
其三,村级组织要发挥“最后一公里”的纽带作用,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提前摸排农户的晒粮需求与粮食产量,主动对接县级临时晒粮点,协助农户有序晾晒;同时通过村民大会、村规民约宣讲等形式,倡导“互帮互助、文明晒粮”,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公共交通秩序,杜绝“占路晒粮、袖手旁观”的现象。
秋粮晾晒关乎农民一年的辛劳收成,公共安全关乎每一位群众的切身利益。唯有县、乡、村三级政府协同发力,既正视农民的实际需求、提供贴心保障,又强化日常监管、做好宣传引导,才能让秋忙时节的乡村既有丰收的喜悦,又有安全有序的民生保障,真正实现“颗粒归仓”与“通行安全”的双赢。
作者简介:王辉成,山东泰安东平人,山东省优秀语文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北京中关村网络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晚报情报员,“齐鲁壹点”个人号、都市头条、微信公众号《玫城文学》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