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隆行·致儿女的邀约
2021年5月初
你们递来的邀约,像春天拆封的信,
字里行间,都裹着武隆洁白的云和山水人情
说要带我们去看——
喀斯特的山铺成的美丽画卷,天生三桥在崖间写成的传奇。

那是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组成的自然奇迹,
三座石桥皆高过200米,横跨于天坑之上,
央视曾多次为这鬼斧神工的景观驻足;
还有龙水峡地缝藏着的地下秘境,修长的峡谷沿岩壁纵深延伸,
最窄处仅1米,飞瀑从崖顶垂落,与“一线天”的天光在幽暗里织就神秘,
脚下溪流伴着栈道蜿蜒,步步皆是奇观。

天龙桥坑底的青石板,还留着电影里的旧影——
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兵戈踏过,甲胄映着天坑微光,古驿的飞檐下似还飘着盛唐的风;
也是《变形金刚4》的机甲驻足,
钢铁身躯衬着喀斯特岩壁,让科幻与自然在崖间撞出奇妙回响。
如今我们踩过同款石阶,像走进两重时空,
指尖触到的不仅是斑驳石壁,还有银幕里的神话故事与滚烫时光。

有垂直电梯载着我们往天坑深处探涯的奥秘,
金属轿厢贴紧岩壁下降时,喀斯特的纹路擦过眼底;
有从青龙桥洞穿来的山风带着湿润的凉意,
像轻声问好,轻拂过你久违的衣襟。

还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碧绿,33万亩森林拥着10万亩天然草原,2033米的海拔托着“南国第一牧原”的盛名。
夏季21℃的清凉里,草甸铺成绒绒的绿毯;
冬季雪落之后,又成了可驰骋的南方雪场,
他们等我们去踩软绒绒的绿被,
看野花缀满草原、撒欢的牛马,
像一把撒在绿毯上的欢快童年,欢快的星星。

看归原小镇旁的古寺,
檐角风铃随山风轻晃,摇落时光满谷的幽静;
仙女山旁的净心寺更显特别,
背靠和尚岩悬崖依山而建,
全球最大的琉璃药师佛殿(由35万公斤琉璃打造)
在阳光下闪着温润微光,“空殿礼佛”时的光影奇观、“天圆地方”设计的玻璃蓝光殿,
让禅意与喀斯特的崖壁相融,站在殿前便觉心神安宁,回归自然。

濛濛细雨漫过仙女山时,草浪与云影叠着天际,
像淌在山间的一抹绿绸,
浮在鼻尖的草香混着雨的清润,
软和得如醉如痴,让每一步都踩着松弛与欢喜。

儿子举着相机跑,笑、喊、追着深蓝的天际,
镜头对准低头啃草的牛群,
也框住我们苍老鬓边的风与光,
你说“爸妈看这边”,按下快门的瞬间,
连衣角都沾着草香,从镜头里漫出来的全是幸福。

这里时间慢下了脚步,灵魂浪漫心扉,
没有催促疲惫,只有慢,漫在心底,伴着鸟鸣、笑语,
一声声揉进缠绵的微风铺就的暖意。
我们坐在草坡上眯眼,就像被时光轻拥,
把日常的琐碎都忘在了这无边的青翠里,
无边氧吧里,生命的童话里。

茫茫的草原,任风拂过发际,
不用急着追赶什么,时光瞬间慢成眼前的风景,
连话都轻了几分,怕扰了这片天外飞仙般的静美。
突然觉得,原来最暖的旅途,
是孩子的陪伴,是我们也能像孩子般,醉在仙女山天赐的绿意里。

垂直电梯载着我们往百米悬崖下沉,
喀斯特的岩壁擦过眼底,惊险又新奇;
青龙桥的倒影映在溪水里,
石壁上天然形成的龙形纹路昂首栩栩如生,似要跃出石脊。
天生三桥的雄奇撞进心里,连空气都裹着岁月刻下的苍劲。
儿子牵着我们走在岩石铺就的蜿蜒栈道上,
指给我们看桥洞外闲置的竹轿——那是旧时延用到现在的轿夫
载客观光的工具,也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
又指着悬崖上青龙的鳞爪纹路,
说“爸妈你看,这苍劲的巨龙像在腾云驾雾,诉说这里古老的传奇”。
我们摸着斑驳的石壁,指尖触到亿年地质的痕迹,
听青龙桥洞穿来的轻语,连呼吸都放轻,怕惊了这亿年的奇迹。

我们伴着天坑里的溪流声、脚步声,一声声揉进喀斯特的肌理。
站在自然形成的山桥底下抬头,看云从桥顶慢慢移过,
把生活的忙碌、半生的疲惫都卸在了这壮阔的一线天地里,
卸在了这鬼斧神工的天坑里。

石阶绕着崖往下时,
宝顶寺与松影嵌进岩壁,红墙灰瓦隐在绿意间,
像被岁月磨亮的禅意,檐角的风铃语随风飘来,
沉静得让呼吸都跟着慢了半拍,少了俗世的纷扰。

儿子扶着妈妈走,脚步慢而稳,不时回头提醒“小心台阶”,
读着石阶旁的古迹介绍,又在佛殿前帮我们整理衣巾,
说“来,爸妈站这儿”,
女儿举着相机找最好的角度,
将我们与古寺的红墙、香火的轻烟一并锁进风景里。

虽有游人往来,却没有喧闹,只有静,
只有心底的诧异与惊奇绕着殿宇。伴着钟声、梵音,一声声轻叩心尖的尘泥。
我们立在佛前轻语,像寻到了休憩的角落,
把奔波的疲惫都卸在了宝顶寺的清净里。

若说起未及赴的约,
还有芙蓉洞的绚烂——作为世界三大溶洞之一,
18℃的恒温里,石笋、石柱林立,珊瑚晶花在灯光下绽放着亿年的绚丽,
每一处钟乳石都似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珍宝,
等着我们下次再来探寻。

我们站在殿门前,看他翻着相册念“这张拍得好”,
香火的淡香绕着衣角,心也跟着静了。
不用想琐事,只把思绪融在这清幽里。
原来最妥的圆满,是陪着家人,
是看孩子把武隆的山、草原、桥、龙、寺、洞,连同银幕里的光影,
都拍成记忆里的甜。
2021年5月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