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有时间空闲下来在下午的这个时间写感悟了,和前两天相比,这种轻松的状态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过去几天,几乎都是在夜里很晚才停下来写感悟,甚至有时边写边困到眼睛打架,还夹带着一丝醉意。能在那种状态下依然把文章写出来,我回想起来也确实佩服自己。可那几天为什么会这么晚才写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最近一直忙于海外跨境电商新公司的创立,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今天很多事情已经基本落实,剩下的一些环节也都在稳步推进,所以才得以在白天的光亮里写下自己的思考。也正是因为这次创业过程中的种种经历,让我有了一个特别深刻的感悟:一个人能解决多少变化,他就能成就多大的格局。
过去这段时间,我所经历的变化太多太快了。每一次变化的出现,都是一个考验。它考验我能不能在混乱和不确定中保持冷静,能不能在局势突变中迅速调整方向,能不能在遇到问题时找到解决方案。变化就像人生随时抛出的试卷,而真正的能力不在于自己事先准备了多少,而在于自己能否在瞬息万变的局面里拿出智慧、勇气和执行力,把问题化解,把局面重新稳定。可以说,一个人在变化中展现出来的反应和行动,才是他真正的本领。
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优秀,但今天回头看,我之所以能从一个偏僻小山村走到现在,正是因为我始终在变化中磨砺,在变化中成长。我曾无数次被迫面对新的局面和难题,曾被现实逼到绝境,也曾因选择而站在人生岔路口,但每一次我都选择了迎上去。尤其是这次创业过程中,我看到自己比过去成长了十倍百倍。因为在变化面前,我能越来越冷静,越来越平和,不慌不乱地思考、分析,再逐一把问题拆解、解决。每一个难关都是一次训练,每一次训练都让自己更有韧性。
就比如在公司成立的过程中,有位原本谈好的股东,在很多关键事项已经敲定之后,突然提出不再参与。换作过去的我,可能会陷入焦虑,甚至责怪别人不守承诺。但那一刻的我却很冷静,我认真分析后发现:有他在,固然会让公司走得更快,但他不在,我们依然可以走下去。而且,他虽然没进入股东层,但他能帮我们的地方依然在帮,能提供的资源依旧在支持。这件事情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顺势而为”。变化不可避免,而人在变化中能否快速找到平衡点、重新站稳脚跟,才是能否持续前进的关键。正因如此,这件事不但没有打乱我们的节奏,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不依赖、不抱怨、不退缩,才是创业者该有的姿态。
更有意思的是,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人生的奇妙。生命中的人和事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有些人注定只是路过,他们的出现也许只是为了让你在某个时间点得到推动,然后就会消失。有些人则会一路同行,因为他们和你有共同的目标、理想与坚持。无论是陪伴你走一程还是走一生,每个人的出现都意味着某种答案。而这个答案,不是立刻能看明白的,往往需要时间沉淀,需要你在回望时才能恍然大悟。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身边人来来去去,其实正是这种“来与去”,拼接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道路。
所以,我越来越相信,每一次变化都是命运的一种安排,每一位出现的人都是一种提醒。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敏锐的觉察力,能不能及时看到其中的意义。有时候,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他得到多少,而在于他能从多少变化中悟出东西。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洞察力、持续的反思力,以及果断的行动力,这些才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根基。
这次创业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变化对自己来说不是敌人,变化是最好的磨刀石。没有变化,就没有机会让我真正看清自己有几斤几两;没有变化,我也无法培养出随机应变的能力。变化是一种礼物,它让我暴露短板,也逼我锤炼本领。越是能承受和解决变化的人,越能在时代洪流中站稳脚跟,甚至逆流而上。那些真正成长的人,并不是一路平顺的人,而是一次次在突变中重整旗鼓的人。
当然,承受变化是痛苦的。它意味着不确定,意味着焦虑,意味着无数个夜晚的失眠与纠结。但也正是这种痛苦,造就了一个人真正的韧性和力量。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变化,而是我们害怕变化、拒绝变化。当我害怕时,我会退缩,我会停滞不前;但当我学会拥抱变化,我就会在其中不断脱胎换骨。很多人羡慕别人的成就,却忽略了那些成就背后,都是一次次变化的洗礼和淬炼。
此时此刻,我更加清楚自己坚持写感悟的意义。它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把变化中的思考留下来,把成长的痕迹镌刻下来。写作对我来说,不是炫耀,而是自我雕刻的一部分。我想让人们看到,一个人命运的改变不是偶然的,它背后一定有长期的积累、反思与坚持。而我所坚持的点滴,都是因为我明白,只有这样,才配得上未来更大的舞台。
我们人生的变化不会停止,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本身。我们要做的,不是企图阻止变化,而是学会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方向对了,变化就是助力;方向错了,变化就是消耗。很多人把一生耗在抱怨与恐惧里,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答案藏在变化之中。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不可预知的风浪,但我坚信,只要我能在变化中保持清醒、在不确定中坚定前行,我就能把这些风浪化作前进的动力。所谓的成长,不是抵达终点,而是在每一次变化里都活得更清楚、更通透、更坚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