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新枝教师节
文/小龙大成
9月10日的晨光刚漫过洛南的街巷,一场秋雨,便悄悄地裹着教师节的暖意落下来了。细雨细得像蔺老师黑板下散落的粉笔沫, 轻轻巧巧的,粘在老年大学诗词班的窗棂上——这细雨下的万物像“学员”,而蔺老师,便是这滋润万物的“秋雨”,在晨光的薄雾里,把知识与温情悄悄的润进每个学员的生命里。
生于1959年的蔺爱舍老师,大半辈子都像这秋雨般,默默滋润着教育的土壤。从中学讲台到老年大学的课堂,他从未停下脚步。今天中午不到两点,他便撑着雨伞走向学校,秋风吹乱了他的衣角,却没打乱他的脚步。就像过去几十年里,无论是晴还是雨,他总是第一个先到教室,拖地板,擦黑板,摆好桌凳,烧好开水,备好喝水的纸杯子,准备好上课用的挂图教具。此刻,雨珠顺着伞骨滚下来,滴在他的提兜里,那里面装着满是标注着平仄口诀的诗集,纸页被雨雾润得微微发潮。却向他的教导般,扎实又温暖。
老年大学教室的门刚推开,便见雨丝顺着半开的窗子飘进来,落在学员的笔记本上,学员来了,笑着说:蔺老师,今天的雨跟你讲的诗一样柔和!师生们都笑了。他指着窗外说,这雨是天地的学生,你们是老师的学生,咱们今天就跟着雨学平仄。他讲“梧桐更兼细雨,”声音像雨打叶片般的轻缓,怕学员记不住,把“平声如吹风,仄声似雨落”,又编成口诀,一句句领着大家念。忽然细雨密了几分,打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他顺势停下;这雨忽轻忽重,忽大忽小,就是诗里的平仄,自然得很。学员们跟着点头,有的指尖在桌上轻轻地敲着,“平平仄仄仄平平”,跟着雨声找节奏。向院角被雨润过的小草,努力地吸取养分。记住了平仄的格式。
退休后这些年,蔺老师就像晨雨,滋润着诗词班的学员,把养分撒向了更多的角落。作为陕西省家庭教育特证讲师,他经常去乡下做公益宣讲,雨靴上沾着泥, 却把“如何教育孩子”成人,讲进了家长的心里。哪些原本只会种地带娃的老人,竟能写出“雨打菊花黄,诗心伴晓光”的诗句,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就像秋雨不挑地方,落在菊瓣上,便养出金黄,落在青苔上,便催出翠绿,他的教导从不挑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
临近中午,雨渐渐小了,光从云缝里露出来,照在教室的黑板上。蔺老师正坐着给学员们修改诗句,衣角上沾着的雨星子慢慢干了,留下淡淡的痕迹,像他讲课时落在袖口上的粉笔灰。学员们围在他身边,有的念着修改后的诗句,有的指着窗外湿润过的秋菊,眼里闪着光,那是被知识点亮的光。也是被温情滋润的光。
今日的秋雨,是教师节最妥贴的礼物,而蔺老师是无数学员心里最温润的滋养。就像这秋雨,让每一个平凡的清晨,都藏着诗意与温暖,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李双扣,家居洛南县麻坪镇云蒙山村,精通水电安装,勤劳质朴,乐观向上,愿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一并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