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良蔡侯纸探记
文/尚飞红
周山至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村起良,毗邻耿河,又接白马河,蔡侯造纸,千载流传。幸有探之,荣幸之至,遂以笔记之,以飨众友。
八月中旬,是日酷暑,《耿河》出刊,十二有期;文友正杰老师,数载心血,《乡吟》付梓。双喜临门,文友众皆庆往,把酒言谈,欢喜有余。会务有心,细致安排,一众人等,驱车支烟功夫,已至起良蔡侯纸博物馆矣。

有文友健全老师,先行而至,贴心备水,杯杯清茶,正解众人酷热之渴,心里谢之。馆长刘晓东老师,七旬有余,谦逊低调、炯目有神。古法手工造纸,娓娓道来,个中艰辛,风轻云淡飘过矣。老师一人,历时数载,不遗余力、呕心沥血,仅为心中所愿:造纸工艺,儿时目睹,念念难忘,祖先宝贝,岂容失传。
老师育人数载,九十年代末期,退而不休,筹划保护蔡侯造纸工艺,一点一滴、一步一印,始不放松、终不懈怠。及至今日,研学旅游,参观学习,慕名而访者,纷至沓来。蔡侯造纸馆,名扬全国,古法造纸,位列省市非遗。起良小村,撩起神秘面纱,探之,赏之,神往之矣。
造纸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起良造纸,又称蔡侯纸,即为麻纸。上溯至汉末,源起蔡伦改造造纸术,被封为龙亭侯,公元121年,因宫廷争斗株连,在其封地陕西洋县龙亭镇服毒自尽。其族人及造纸工,为免受牵连,逃出秦岭,隐姓埋名。此有人家两户,逃至今日之起良村,将蔡伦造纸术,传授当地村民,以示感谢收留之恩。又因被列皇室造纸,贡献卓著,明万历皇帝特批,赦免该村田税粮赋,故村名“起良”,亦为“弃粮”之谐音。
昔日起良造纸,工艺复杂,用工极多,起良人造纸辛苦备至,早起晚睡,不见两头之日,故有“有女不嫁起良村,从早到晚立墙根”之说,且流传至今。
刘老师事务繁忙,委托负责馆内事务之赵老师,带领一行人等,逐一参观讲解。老师耐心讲之,观者悉心记之。蔡侯造纸馆占地十亩,院内中式花园布局,青砖铺地,花木繁茂,汉白玉蔡伦塑像,正立其中,传承氛围浓厚,令一行人等大开眼界,赞叹不已。又对刘晓东老师不忘初心,造福桑梓之情怀敬佩不已,敬意油然而生。

蔡侯纸,材料采用构树树皮,皆为古法手工工艺,经过泡皮、蒸皮、踩皮、踏皮、切番、舂捣、打浆、搅浆、抄纸、压纸、晒纸等大工序36道,小工序72道。道道工序,环环相扣,马虎不得,历时一月,方可制得成品纸一张。纸张面观微微泛黄,古色古香;内在薄亮劲道、不发不印、不吸墨不褪色,为书法绘画上等佳品,保存千年,亦可完好如初,亦是博物馆、古线装书等最佳制作用料。

2016年,蔡侯造纸馆技术创新、传承发展,以大熊猫粪便做主料,构树皮和猕猴桃藤蔓浆为辅料,生产出了具有竹子清香之“熊猫纸”,为国内外关注认可。随之,遵从老中医建议,选用端午前后艾叶,分拣、浸泡后,经蒸煮、打浆,与构树皮浆融合,制成“艾叶纸”,古法造纸工艺,又上新台阶。艾叶纸,包裹艾条艾灸,效果极佳;用其书写绘画,艾叶之味,久久留香。

随众观之,当数抄纸工序,最为新鲜。见得工人轻捺轻颠,来回两下,抄出纸板平直扣翻,轻轻提板,上有蔡侯造纸印痕的湿纸,随之平铺完成。周而复始,湿纸厚度渐而加之,工作成效颇现矣。抄纸板控机构,犹有趣味,古老、简单而实用。木制拉杆上下平衡,控制绳索,抄纸按捺,均匀力度,紧衔密合而奇妙至极。遂有跃跃欲试之念,经抄纸师傅许可,按照师傅取纸步骤,严格操作,然终不得要领,抄出纸张,表面薄厚不均,遂以失败告终。所获之乐趣,却意犹未尽矣。

听从老师介绍,抄纸架子,用料颇为讲究,必用干楸木制作;帘子所用帘料,必用实心竹,拉成半个毫米粗细,以黄泥做坠,马尾丝连接,方保帘子光滑平整、结实耐用。

随现代技术发展,晒纸环节,配有专门烘房,温度平衡易于掌握,避免露天晒纸,受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如此,效率大大提升,带有人情温度之蔡侯纸,诗意顿然。

蔡侯纸,历史功绩斐然,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由此写就,诗圣白居易《长恨歌》,宜采用该纸,不朽名片,令蔡侯纸光彩熠熠。起良蔡侯纸,探之有获、探之有趣,探之有情,让历史说话,千年蔡侯纸,必将愈行愈坚、愈行愈远矣。
2025年9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