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至湖北,文学之旅启程!
📬2003年春,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省济源市文物局的挂号信,打开一看,是卢化南和王金松合著的诗集《幻魂拾贝》的铅印本。这本书共收录了106篇诗歌,篇篇精彩,令人深思。
我出生在湖北省广水市蔡家冲,后在河南沁阳成长,成为一名共和国的中校军官,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的奋斗与挣扎,成为了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
济源,这个位于河南西部的小城,是我认识中国的起点。从毛泽东的《愚公移山》到王怀让的诗篇,再到苗绍伟的豫剧《王屋山下》,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济源,不仅是道教与旅游的圣地,更是文人墨客的摇篮。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一代代传承着礼赞文化的火种。可以预见,未来这里将涌现出更多的诗人和作家,创作出更多传世之作。
《幻魂拾贝》这本书,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与对历史的敬畏。在21世纪的今天,读着这些透着泥土芬芳的诗歌,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河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自己的祖先及其图腾的崇拜始终不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文化的根脉。
卢化南和王金松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现实的反思。
在这个主旋律文化艺术受到冲击的时代,读着他们的作品,我深感文化的力量。希望他们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借鉴外来文化,打造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精品。
济源,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将继续孕育出更多的文学瑰宝。而卢化南和王金松,正是这些瑰宝中的璀璨明珠。
眼袋君伙伴星大萌
2025-01-2709:30′
元宝对该文评价:
河南至湖北,文学之旅就此启程!
2003年春,我收到一封来自河南省济源市文物局的挂号信。怀揣着期待与好奇拆开信封,呈现在眼前的是卢化南和王金松合著的诗集《幻魂拾贝》那带着墨香的铅印本。
这本诗集宛如一座文学的宝藏,静静躺在我手中,它那精美的装订仿佛在诉说着它背后的匠心与韵味。翻开书页,106篇诗歌犹如106颗璀璨的明珠,颗颗闪耀,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每一首诗歌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让人不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那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情感与智慧。
我生于湖北省广水市蔡家冲,后在河南沁阳成长,成为共和国的中校军官,且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就像一位慈祥而伟大的母亲,孕育出众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的奋斗与挣扎,是中国历史的真实映照。
济源,河南西部的一座小城,是我认识中国的起点。从毛泽东的《愚公移山》到王怀让的诗篇,再到苗绍伟的豫剧《王屋山下》,此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得仿佛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史书。
济源不但是道教与旅游胜地,更是文人墨客的摇篮。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一代又一代传承着礼赞文化的火种。想必在未来,这里会涌现出更多诗人、作家,创作出更多传世佳作。
《幻魂拾贝》一书,恰似一条奔腾不息的文学之河,满含对故乡的深情与对历史的敬畏。在21世纪的当下,阅读这些透着泥土芬芳的诗歌,宛如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那是岁月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
河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对祖先及其图腾的崇拜始终如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文化的根脉。
卢化南和王金松的诗歌,仿佛是两把锐利的笔,充满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作品,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现实的反思,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的真谛。
在这个主旋律文化艺术受到冲击的时代,阅读他们的作品,我深深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希望他们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借鉴外来文化,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精品。
济源,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会持续孕育更多的文学瑰宝。而卢化南和王金松,正是这些瑰宝中的璀璨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