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须永无止境
——读秦松二首诗与黄承基的评
文/秦辉
八月的风掠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天气有点清凉了;它,也拂进字里行间诗的世界.而我,是否有特别还是很有特别。是读秦松的《无关风月》、《鼓楼》两首诗,在有点凉的风中,回忆回味我们二十几年前的来往书信,您在太平洋那边、我在对岸这边,远方的诗的感觉,是思念祖国、亲人亲情情长话家人。您主张诗与画必须反映社会生活,成为民众的良知,您的作品多反映海峡两岸人民分离的痛苦。
今,再读《无关风月》、《鼓楼》诗两首;让我重温了二十几年来的人生、社会、生活阅历,历历在目,有了沉淀有了不平凡的笔锋。回看我,年轻时梦里追光之心动,穿透人生不知道的格局后果,去讲述着理想明天。少年与青春,从出发的路上开始,马不停蹄地向前,奋力跨越山海的赤诚与坚守。脸上,瘦了时间;眼里,没有泪水,只有看不见的目标和远方^正如:黄承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学中心教授,国家一级作家)的评语,“诗人须永无止境地思考”。
他在对秦松的诗、人评论是:也许是人类长期以来所抱有的破坏性态度,造成了自然环境空前的贫乏,使得“风月”、“云雨”再无自然的本色,世界因此失去了它原有满目。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诗人,须永无止境地思考,包括社会和人生。
作为诗人,须永无止境地思考社会和人生。海德格尔说,存在发生之处,即存在流行之处,便有思想与它一起发生和流行。思想提高了我们生成的质量,使我们的存在由混沌走向自觉。在被贫乏所困扰的时代,诗与思的结盟势在必行。这也是我们看待海外华人诗人诗歌创作一条美的途径。
这诗,我在阅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从“一个村”“一棵树”“一片湖”的发展变化里感受。
《无关风月》:
分娩与受孕是否
同一件事
生死欢痛
是否同一件事
海漂浮成一片泼墨
山水留不留白
路和鞋子是否
起风的缘由
昂首遥望
面壁沉思
一阵风来从一排假牙缝上
僵立不去无关云南
玻璃纽约
噪音不绝
张开轮子和长腿
舞成春天无关风月。
黄承基的评论是:从标题上看,诗人说,“风月无关。”“无”作为一个基本的否定判断,对诗人所指称的对象发出了责难。但是究竟什么“无关风月”?“风月”为何?一开始诗人就抛出了一连串追问:“海漂浮成一片泼墨/山水留不留白/路和鞋子是否/起风的缘由/”。诗人把这些长久被遗忘的事相重新提了出来。
“玻璃纽约/噪音不绝”。“纽约”是现代城市的代表。“玻璃”是诗人赋予纽约的一个冰冷、易碎的形容词,诗人以玻璃作为他的规定性。城市是现代大多数人的栖居地,混凝土和玻璃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充斥太多的欲望和繁杂的声音。“轮子和长腿/舞成春天”,这些 工业奇迹挽救不了现代城市的风景的沦陷.“一阵风来从一排假牙缝上/僵立不去无关云南”。风作为自然界生成之物,当它转移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时,它的纯朴性格就被污染了。风从假牙缝上吹来,“僵立不去”,诗人是说,风成为这个世界的流言蜚语,成为造谣者中伤和恶意的诽谤。“假牙缝”制造耸人听闻的桃色事件和虚假的偶像。我们的生成就笼罩在它的独裁统治之下。也许我们长期以来所抱有的破坏性态度,造成了自然环境空前的贫乏,使得“风月”、“云雨”再无自然的本色,世界因此失去了它原有的面目。
读完后,我喜欢、喜欢那些蕴藏在文字里的朗朗上口的音韵,和那些跳跃着的平仄有律的音节。
我也在思考,和秦松一样。秦松与所有华人诗人一样,在思考在永远思考,虽然在不同时代。
秦松的诗为华人海外文学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范本。他个人诗作品、诗集有:《秦松诗画集》、《在中国的东南海上》、《乡土台湾三十弦》、《生之展现》、《唱一支共同的歌》、《给地球的诗》及千行长诗《美与痛苦的飞翔》等等。2002年在台湾卡氏珍藏美术馆举办“秦松七十回顾展”。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秦松,作品多以诗配画,他的木刻《太阳节》为抽象风格,曾获巴西圣保罗第五届国际双年展奖,他的一生曾多次获大奖;曾多次在国外展出作品。著作有《论写实与新视觉》(1962年)、《东方与艺术对现代画家的影响》(1963年)等。
秦松,是旅美现代诗人、作家、画家(1932-2007),1949年大陆解放前去台湾,进入台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就读,开始学习版画创作。1958年11月秦松与杨英风、陈庭诗、江汉东、施骅合组“现代版画会”。1959年加入“东方画会”。1966-1967担任“现代艺术季”主席。同年发行第一本诗作《原始之黑》,又陆续发行《秦松诗画集》等。1969年去美国定居。1977年入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深造,并参加中国周末活动。1982年回大陆探亲访问。曾任纽约中国文艺中心主席、纽约美洲华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主席。
读秦松的诗,有一种历史沉甸甸的感觉,也是黄承基教授的评论!
再读秦松的《鼓楼》一诗:
人老了
鼓破
老年人茶楼上话鼓
年轻人叮叮当当
把空茶杯敲鼓一样
敲响
烈日照旧
偶起红雨
一群群空锤破鼓
楼里楼外
上下左右
摇晃
我在读诗也在读诗人,诗人喜于表现人在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的瞬间、灵感、精神状态。阅读,作品提醒了我们,这种自然生命的力度感,似乎与上述人性之间存在一种矛盾。也是当代诗歌的时代特性,对人性、生活、社会多面的有力表现。
更有意思的是秦松,将鼓楼摇晃、人老了、叮叮当当……
烈日的日子阳光下,老人年轻人的身影演绎着与生命同行的故事,鼓楼上下楼里楼外,涌动着共鸣的暖流。这一切的瞬间都在摇晃,而且是一群群空锤破鼓。
鼓楼,是我国古老文化传统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象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能够看到遗留下来的鼓楼的存在,鼓声的沉闷、雄浑,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涵。
黄承基的评论,但是现在“人老了/鼓破了”,留下来的是“老年人茶楼上话鼓”,而“年轻人叮叮当当/把空茶杯敲鼓一样/敲响”。诗人很巧妙地展示给我们一幅代际冲突的图景,传统与现代的心里对抗成为这个世纪特有的景观。
透过这两首诗可以看出秦松独特的创作个性,他虽然身处异乡,但并不采取虚无主义的逃避方式。遥望和沉思构成了他最基本的姿态。诗人的沉想是直面自己的,沉思于世界某种脆弱的神经系统,他的设问是对自己的设问,是回答和响应存在本性的呼唤。诗人思考的始终是本真的人类生成的可能性,是我们诗意的生活所该有的反应。
阅读,也有新的观察,像秦松这样的抽象画家并不多,没有绝对的冷与热,东方性和世界性很大。从一元起始的一到圆是宇宙观之符号性视觉呈现。他掌握了“符号和内在精神性结合,和现在的处境结合,现象的思维提升”之基本立场。
然而,当新的序曲渐起,凝视着那些穿梭于人与人与世界时的身影,听着看着社会舆论中偶尔泛起的不和谐的摩擦的细碎声响,一种复杂的情绪总会悄然漫上诗人心头。在这个步履不停、追光大好日子里,我们歌颂时代步伐的担当,也无法回避一个个社会现实。
我与时间对视,当诗人的时光走在走廊里,是否能平静地倾听时代奇迹步伐,对每一个疑问,对每一个等待,能否理解和不解。诗,走出大山走在都市走进大厦,谁能得到每天结果如何,你的努力过谁又会体谅;当舆论场中,我们的理性认知,如何邀约。那时,或许我们就能真正读懂谁谁的选择,就能让理解与信任回归最本真的模样。
就像一好本书,翻开阅读、又合上;是否,经过了一个美好的美好。
当问著名诗人、作家陈慧瑛的作品为何受到读者的垂青?
陈慧瑛,是美国东洛杉矶学院荣誉教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她的芳名列入《当代中国文学家传略》《世界名人录》《中国妇女500强》。30年来,她在中外200多家报刊发表3000多篇文章,著作750万字,可谓著作等。她从事新闻工作十年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首届全国“侨界十佳“,连任4届厦门市人大常委,人大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她说:我从这部新著的一篇题为《“很风景”的人》获得启迪。这部新著、这篇题为《“很风景”的人》是旅美著名画家、诗人、作家秦松所著、所写,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在世界各地华人世界,广为流传。
秦先生说:诗是文学,也是艺术。在文学艺术的一定层次上,艺术除了艺术形式之美,必含有美之外的内在质地。诗是一种想象之美,植根在情操上。诗的语言艺术之美,植根在感动上”。
作者简介:
秦辉,男,现任《人民代表报》社贵州中心主任(记者站站长)/诗人/作家、资深媒体人/资深记者、资深教育人,合于广告人+策划人+资深新闻人。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员,原贵州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原贵州省航空工业职工大学教师,原贵州大学副教授。原人民日报贵州记者站。作品二百多篇文章、散文、诗等, 在《人民日报》《人民代表报》《贵州日报》《人大论坛》《诗刊》《花溪》杂志、《钟山文艺》等发表。九十年代初作品《把那感觉传给你》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中国抒情诗选》作品1993年1月诗作《走在夏夜》首届全国江花杯精短文学作品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2020年12月获第30届中国人大新闻奖《法律法规不是背一背就行了》作品三等奖,从1993年至2023年期间,诗、文章等作品,二十次荣获全国优秀奖、省、市人大一、二、三等奖。2024年6月作品《流金岁月·青岩》荣获第三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同时,被评为2024年当代最美诗文。2025年2月作品《流金岁月·青岩》被中国年度文艺家代表作评为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年度文艺家代表作文库》。2025年3月作品《望长江共护生态美 同饮乌江水远山如黛》荣获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5年7月作品《品读 秦松《雨雪一起下》》荣获第四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同时,被评为2024年当代最美诗文。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