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泉映月悼阿炳
作者:王宇鹏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无国界,音乐不分种族、年龄、性别和身份。它具有世界共通性,是人类的通用语言。它能够跨越民族隔阂具有打动人心,实现人和人之间的对等交流。中华民族传统弓弦乐器二胡,其发音如泣好如诉,擅长叙事抒情,富有洞彻灵魂的穿透力,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命运的挣扎沉浮和复杂微妙的情绪变化,形象传达心灵之痛和精神之伤。阿炳凭借民族弦乐二胡演奏出民族经典乐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一经面世,轰动整个音乐界。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虔诚地说:“《二泉映月》应当跪着听,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就让我们站着听吧。 阿炳错乱的人生经历留给我们太深的人生思考。实事求是地说,因为阿炳前半生乱世飘零、挥霍人生、自我麻醉,致使他后半生命运凄苦、孤寂、悲凉;也因为他坎坷沉痛的悲剧命运,从而凝结成他生命的绝唱《二泉映月》。
百年前的无锡街头,曾有一位头顶礼帽,戴一副深墨眼镜的佝偻老人。他神色凝重、衣着整洁,左手把弦、右手持弓,颔首专注于自己的二胡演奏。他以民族乐器二胡,演奏出世间大沉痛大悲凉。他用民族乐音《二泉映月》捍卫了生命尊严。他任由马尾弓在蟒皮与丝弦间节律腾挪,随着他手腕疾徐起伏游移,手指精准有力的空换移跳,阿炳的生命便与琴筒共振,低沉、悲怆、凄伤、哀婉、忧愤的乐音在天际间弥散;他用弓弦任性地抒怀,不幸的命运与哀痛深惋自他指间滑落。每个音符叩问着我们的玻璃心。听众无不心旌神摇,潸然泪下,灵魂震颤。
斯人已逝半个世纪, 而他完美演绎的《二泉音乐》已铸成不朽经典。这个阿炳,内心有多凄苦?人生有多艰难?我们能否通过乐音的通道触摸到他的苦衷?当我们凝神谛听时,溢出二胡的乐声旋律忧伤深挚,流露出他伤感悲怆的生命体验和超然达观的生命态度;在表面平静、婉曲抒情背后,隐含着阿炳不屈服命运安排的顽强、坚忍地生命抗争。整个演奏韵律沉抑悠长,意境悠远深邃,使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阿炳厚积薄发,他把终生的生命体验利用素朴简约的二胡演奏成了民族音乐的巅峰:哀婉凄绝的乐音,如泣如诉的旋律,诉说不尽他的孤独、忧伤、抑郁和人生的大悲苦;旋律时而沉静、时而激切、时而悠长、时而断续。掩抑凝滞的怆然悲鸣,表现了他深处社会底层沉痛的生命体验;铿锵乐音激昂悲切,让我们体味到阿炳对命运不屈的抗争和战胜命运的乐观信念;沉静悠长的旋律,体现出他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和期许……他能够精准细腻地把握好每一个音符的情绪变化,他熟悉每一种情感起伏变化的节奏与旋律。他以音符记录人生,抒写怀抱。他卖艺并不出卖尊严,他失明并而失去人格。流落街头的阿炳,只有在他身处在人生低谷时,他才能深刻体味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才能将自己悲苦的身世命运、凄苦孤独的生命体验演绎到极致。我们谛听他的乐音,仿佛一弯残月垂于天边。晦暗的柳影里,一位饱经忧患的老者拉一把耳胡,显得忧郁凄伤。如泣如诉的弦音掩抑着他的人生的凄伤。流水潺潺,老人兀自吞泪哽咽。他吃力地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受人间辛酸,他深切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要用二胡控诉自己的不平身世命运。他身后留下深深浅浅歪歪斜的脚印……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是人类普遍的命运走向,忧伤是人类共有的生命体验。忧伤哀怨的音符自然是打动人心的。因为阿炳有价值的生命被戕痛被伤害被毁灭,因此,人生悲痛情深因《二泉映月》更见凄苦苍凉。
可这人世间谁又能逃脱命运的拨弄?无论你是达官显贵,抑或巨贾豪强,还是底层百姓,即使通天利达、翻云覆雨,或屈就于命运摆布,而在未知的命运面前我们亦如刍狗。繁华喧闹的背后又何尝不是孤寂与苦恨呢?人们喜欢《二泉映月》,大概就是因为悲凉苦难人生能以低沉、凄婉、深广、悠远、哀痛的羽音形式淋漓极致地再现吧!流浪者的瞎子阿炳,岂能想到他从心底悲切嘶鸣的人生乐章竟成为民族音乐的经典。当杨荫浏教授将这首曲子整理见诸于世后,阿炳——华彦钧才名扬天下,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而铸成永恒。正当他要进入人生巅峰之时,华彦君却贫病交加,生命垂危。这就是命运。他受尽人世间眉高眼低,体验尽人生艰涩苦痛之后,当命运真的垂青他时,他的人生已成定局。
现今华彦钧(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已成世界文化遗产。跨越国界,响彻寰宇。当国际爱好和平、遵从人性善良的人们重新演绎这凄婉的乐曲时,我们谛听,我们体味,怎不动容彻悟。这是用灵魂涤荡灵魂,用生命启迪生命,用音符救赎灵魂的生命乐章。阿炳,传奇苦难人生,却把生命的音符永留人间,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王宇鹏,陕西商州人。麒麟读书会副会长,麒麟作家联盟副主席,《大家风范》编委会副主任。有80余万字作品发表在《武汉文学》《辽河》《中原文学》《三角洲.名家名典》《经典传奇》《时代作家》《北大荒文化》《文化时空》等杂志及媒体。出版小说《稻湾记忆(上)》。
《文化强国·大家风范》名家专栏
终身顾问:王业松
总顾问:
董山峰 阎雪君 耿建华
肖霖生 许莎朗(香港)
李 浩 赵林云 孙春亭
逄金一 赵洪祥 张希木
柏承恩 李式法 戴永夏
陈志铭 王培元 傅先河
编委会主任:戴思翰
编委会副主任:
紫轩 桂平 静轩 王宇鹏
总编:戴思翰
本期轮值主编:静轩
编辑:寒烟 子墨
投稿邮箱:djffzb@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