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读吴琼《永远的英子》有感
文/云蒙山人
他说,“这本书是很私密的读本”,但他还是把这印量极少的《永远的英子》题赠我阅读,那无疑相当于把我看作血浓于水的亲人,我自当郑重以待。我用了三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深感那个来自安康的女子和这个源于洛水的男人的爱情执着而艰难的程度远远超出同龄人,这血泪交织的悲喜人生让我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感慨——他们,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深情,是内敛的恋情
千里姻缘一线牵,因为相识于西安市新桥服装技校,这一对俊男靓女互生情愫。在那个拉拉手就算是“恋爱”的年代,“古历十月底,琴突然来信了,说‘琼,我想来想去,我愿意确定我俩的关系了。我答应你!我现在每晚做梦都梦见你,每天都盼望你能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好像一下子重新活过来一样,浑身充满了力气。而我们知道,这一路的风雨泥阻、鲜花硕果,也催生了一位才冠洛州、名满三秦的痴情诗人。
深情,是刻骨的亲情
爱情有多美好,婚姻就有多现实。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家庭的“雪上加霜”之下,两位主人公的光景岂是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可以形容!生活所迫,他像高加林一样憋足浑身的气力喊出“谁换旧衣服?”环境所逼,她在老家土炕上、煤油灯下土法接生迎来第一个孩子“丫丫”;开车挣钱,他在保安把三轮车陷进没膝深的冰河;异地逃难,她背饼上华山去卖,归来还捡回一大捆纸箱板……
终于,他们在豫灵镇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谁承想,却又在重返华山后被地痞流氓双双刺伤……屋漏偏遭连阴雨的日子,何时才能船到桥头自然直?好在县城农贸市场摆摊卖鞋最终给了他俩一条生路。不论生活多么辛苦和艰难,吴琼对文学的执念从来没有断。在他的勤奋和坚持下,那个生涩的情诗小子,也终于麻雀变凤凰,成了驰名全国的“小小说王子”。
深情,是博大的温情
限于政策、迫于传统,生了四个女儿的夫妻俩不得不将两个孩子送人。这本是隐秘的、无奈的、悲惨的,却让一对大爱之人演绎出了别样的人间温情,也是这一家六口的故事最感动我的地方。吴琼在《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认亲生父母》一文中坦陈:“之所以两个女儿都养了半岁多才送养,就是考虑找个好人家,就是说好要互相认……”“现在孩子都长大了,结婚生子了。四个孩子和我们亲生父母、养父母都相处得很好。”在我们散步聊天中,他很释然地讲那些辛酸的“送养”往事,算是这暗沉的故事中的一抹亮色,仿佛冬天里的一缕春阳。
深情,是恒久的痴情
如果说二十七年的同甘共苦让我羡慕,那么六年的深情眷念则让我佩服。常常于朋友圈关注吴琼的动态,偶尔也读到他的深情美文,但如此痴情的念妻文字呈现在我面前时,仍有一种不亚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震撼。这世间固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读吴琼对亡妻爱妻的缅怀与追思,却让我坚信爱情依然神圣,人间自有痴情在。“我忽然惊醒,斯人已去,草木一秋……以为从此风平浪静,心如止水,而薄薄几本书,几页纸再一次勾起我记忆深处的岁月。今日立冬!冬天里,我家的赵老师,做家政的爱人,你在那边穿厚点,我知道你怕冷!”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一直没忘记。
我们的吴琼能在这样的年纪毅然北漂,不仅是为了回避睹物思妻的痛楚,更是为了拓展相濡以沫的征途!他怀念她,是感激她、感谢她、纪念她……因为她是我们的至亲!愿世间充满爱!第四部分《天堂里的母亲》收入了女儿们怀念母亲的文字,即是最好的传承、最好的熏陶、最好的证明。
生前,她与吴琼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逝后,她依旧在《永远的英子》里深情地活着。现在,他们夫妻俩的故事在薄情的世界里依然深情地活着;将来,他们的女儿亦将传承这难得的血脉,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只要心中还有那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请永恒的爱指引我们每个人回家的方向!
【二〇二四年一月三十(癸卯年腊月二十)于洛州彩虹桥】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陕西商洛,自称云蒙山人。普通从业者,文学爱好者。有作品散见于纸媒和网刊。联系电话:13991446206(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