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九华山感怀
作者:何建辉
何建辉先生简介:
曾先后任乐安县县长,乐安县委书记,抚州市民政局局长,抚州市政协副主席,江西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等职。
九华山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于一体,有“莲花佛国”之称。二十年前,我与几位好友慕名登上九华山,山峦嵯峨风光无限,千年道场香火缭绕。这两天参加团队活动,再次朝圣九华山,感觉心灵又一次受到洗礼,收获内心更多的宁静与豁达。
重游九华山感怀
(2025年9月19日)
廿载重登九子峰,
莲台依旧梵音浓。
化城寺里寻禅味,
月身殿前叩愿钟。
天台云海追圣迹,
百岁烟中拜真容。
地藏巍巍辉天地,
大愿昭昭万虑空。
注:1️⃣ 九华山古号九子山,天台峰亦叫九子峰。2️⃣化城寺,为九华山开山祖寺,是九华山寺院的“总丛林”。3️⃣ 月身宝殿即肉身宝殿,供奉金地藏肉身。4️⃣天台寺,即地藏寺,又名地藏禅林。5️⃣ 百岁宫内供奉着明代无瑕和尚的肉身,活到126岁才圆寂。
诗词赏析:
这首《重游九华山感怀》是江西省政研室原副主任何建辉先生的七律作品,全诗以九华山为背景,通过二十年之后重游的时空对比,展现了佛教圣地的禅意与作者的心境升华。以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赏析:
一、意象构建的精妙性
诗中"九子峰""莲台""化城寺""月身殿"等九华山标志性景观的选取(注:月身殿为供奉金地藏真身的核心殿堂),配合"梵音""禅味""愿钟"等佛教元素,构建出立体化的佛国圣境。尤其"天台云海追圣迹,百岁烟中拜真容"一联,将自然奇观(天台峰云海)与人文信仰(百岁宫肉身菩萨)相融合,虚实相生的笔法暗合"山川即佛国"的宗教美学。
二、情感升华的层次性
全诗以"二十载"时间跨度来展开,首联"依旧"二字奠定物是人非的基调,中间两联通过"寻""叩""追""拜"四个动词,展现从感官体验到精神追寻的递进。尾联"地藏巍巍""大愿昭昭"的崇高意象,最终完成"万虑空"的心灵净化,形成"景-情-理"的三重升华。
三、佛教哲学的文学表达
诗中暗含"无常"与"永恒"的辩证:自然景观的恒常性(莲台依旧)与人生际遇的变迁性(廿载重登)形成对照,而"大愿昭昭万虑空"既呼应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又暗喻作者参破世相的悟境。这种将佛教义理不着痕迹融入山水抒怀的写法,颇具王维"诗佛"遗韵。
何主任作为政界退休厅级领导人,这是他赋闲后遍游名山的修行之作,该诗在严守七律格律(平仄工整,押冬韵)的同时,避免了说教色彩,以景语传禅意,堪称当代官员诗中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层面,更展现了传统文化修养对原领导人精神世界的滋养作用。
公 仆 赞
——致为民办实事的何主席
作者 陈学林
田间巷陌履痕深,一盏心灯照夜沉。
解困常怀三寸笔,筹谋总系万家音。
荒山染绿春开路,旧巷通明暖入衾。
莫道功名镌石处,口碑自在水云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