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苍茫,山河形胜。一方水土养一方民,亦藏千年秘辛。今以史笔为刀,剖开黄土层叠的记忆,绘就刘寨百年沧桑画卷。全书凡三十章,自上古传说至近代灾变,以天地为经,人事为纬,叙写边地民族的交融、战争与生存的史诗。
---
第一章:天涝坝·神马泣血
黑窑洞的西山梁畔,天涝坝静卧如巨目。相传上古时,每逢子夜,一匹银鬃天马自远岇深山踏云而来,垂首饮汲坝中明月。其蹄声如雷,目如炬火,惊起四野狐兔奔窜。坝水清冽如神泪,饮之可愈百病,故周边乡民奉为圣池,岁岁献祭青稞与彩帛。
然洪武年间,暴雨三日,山洪撕裂坝底,浊流裹挟黑泥奔涌而下。乡老见涝坝穿漏,皆叩首悲呼:“天马失池,灾厄将至!”果然,次年大旱,赤地百里,蝗虫蔽天。有巫师夜观星象,言见彗星扫过坝址,乃兵燹之兆。此后西夏铁骑踏破乱马川,烽火照彻陇西——天涝坝遂成谶地,其传说与忧患,深植刘寨血脉之中。
---
第二章:郭家集·墟市初兴
刘寨未盛时,郭家集已为四县通衢。驼铃叮当,商队蜿蜒如长蛇。棉花自关中而来,盐巴自河套而至,瓷器茶叶堆积成山。集市中央有古槐,树下设茶寮,老者言此处曾见西夏银币与宋瓷碎片同出,汉羌回藏在此交易,言语不通则以手势论价。
然郭家集终衰。或因耕地瘠薄,或因匪患频仍。某年冬,大队蒙古流骑劫掠集市,焚屋三十余间,幸存者迁至刘寨上川。唯留残垣断壁间,一座小庙香火未绝。庙中泥塑龙王像腹内,后世曾掏出明万历年间账册,墨迹斑斑录着:“赊胡商盐二百斤,换粟米五十石”——此乃边地贸易之铁证。
---
第三章:靖远残城·鹿鸣惊旗
宋时筑靖远城,三墙已立,独北墙奠基时忽闻鹿鸣。士卒见白鹿衔旗杆西奔,官督拍马急追三十里,至今日靖远县境,鹿没于芦苇丛中。风水先生占曰:“鹿引贵地,此城当弃!”遂废城建新,留刘寨残垣如断齿。
今小学墙角犹存夯土遗痕,孩童嬉戏时常掘出带血箭镞。有老教师言,六十年代平整土地,曾挖出万人坑,骨殖交错,箭镞嵌于胸肋之间——想必是宋夏交战时的殉难者。残城西北有古窑洞十余,传说夜半常有泣声,妇孺皆言是西夏伤兵幽魂不散。
---
第四章:鼠疫始末·猫皮哀歌
1962年酷夏,郭全德家的狸猫暴毙。女儿哭求皮帽,郭氏持刀剥皮,血染黄土。三日后,他咳血而亡,丧宴杀羊待客,跳蚤携疫菌跃入亲眷衣襟。疫情如野火蔓延,十日连丧十一人。
北京专家钱宇平驰援时,见窑洞门后支着猫皮,苍蝇聚如黑云。分离出鼠疫杆菌那日,全公社封锁,民兵持枪守要道。患者隔离所设于古庙中,神像目睹人间惨剧:妇人咯血染红供桌,孩童高烧惊厥而亡。更悲者,有家属夜盗尸体回乡安葬,竟使疫情扩散至西吉县——猫皮引发的灾劫,成为刘寨人世代不敢言说的痛楚。
---
第五章:古墓秘辛·明清坟茔
北庄社老坟湾有陈氏祖茔,碑文漫灭仅识“洪武二年迁自晋阳”。农业学大寨时推土机铲平封土,现出青砖墓室。乡人点烛入内,见棺椁旁散落铜钱、陶罐,壁上彩绘仕女图犹鲜妍。忽闻异香扑鼻,众人头晕退出,翌日皆生红疹——自此再无人敢盗掘。
黄家祖茔平毁时,掘出鎏金腰带扣;裴家墓穴中有蒙古弯刀一柄。可见明清时此地方为汉蒙混居之地。最奇者某樊姓墓中,尸身不腐,面如生人,发辫缀珊瑚珠,怀中揣羊皮地图,绘有通往河套的密道,可惜出土即风化如蝶纷飞。
---
第六章:烽燧狼烟·边塞争锋
登乱马川城遗址,可见七十二座烽火台残基。元时在此设“急递铺”,快马三日可达兴庆府。明嘉靖年间,鞑靼骑兵夜袭,烽火照天,刘寨壮丁据堡死守。箭尽后以沸油泼敌,惨叫声彻夜不绝。
堡子山巅有礌石坑遗迹,1985年暴雨冲出一具铁甲尸骸,左手执环首刀,右掌紧握波斯银币。考古队判定为西夏“铁鹞子”骑兵,其头盔刻有吐蕃符文——印证了此地多民族军队混战的历史。乡民传言,每值雷雨夜,山间仍闻金戈交鸣之声。
---
第七章:寺庙兴毁·新龙宝寺
寺儿湾的新龙宝寺,屡毁屡建。明万历年初建时,喇嘛、道士、师公同殿祈福。清同治年间回乱被焚,仅存铜钟沉入枯井。民国重修罗汉殿,壁画兼有藏传佛教唐卡风格与汉地工笔技法。
最神奇者,1958年破四旧,村民将经卷埋于槐树下。1980年重建时挖出,油布包裹的《金刚经》字迹如新。如今每年农历四月八,庙会仍汇聚四县香客,羌笛声与秦腔梆子交织,酥油灯与纸元宝同燃——信仰如草,火烧不尽。
---
第八章:驼道遗韵·商贾悲欢
刘寨古驼道石板上,深陷蹄印犹存。老商人言,民国十八年大旱,驼队运粮途经此地,饿民跪求施舍。山西粮商乔氏开袋放粮,返程时遭匪劫,血染乱马川。其子十年后寻仇至此,竟与匪首之女相恋,二人投崖殉情——今有野牡丹生于崖畔,红如泣血。
1953年,地质队在驼道旁发现沉船木料,考证证实宋元时期祖厉河可通航筏子。羊皮筏子载瓷器和茶叶顺流而下,至靖远换驼队出西域。一截朽木揭开千年水运之谜,然如今河道枯竭,唯余风沙诉说辉煌。
---
第九章:移民垦荒·洪武大迁
刘寨老户多言祖籍南京珠玑巷。明初移民令下,官兵缚手押解,迤逦西行。有王姓兄弟偷解绳索夜逃,一人葬身狼腹,一人至刘寨掘窑而居,今王家沟皆其子孙。
垦荒斧劈荆棘时,常掘出西夏箭簇与残骨。每值清明,汉人祭祖,羌人祭山,蒙古人敖包撒奶酒——土地记得所有亡魂。公社时期平整田地,犁出“大顺通宝”,想必李自成义军亦曾途经此地。层层历史如千层饼,每一锄都是时空交错。
---
第十章:鼠疫余殇·医者仁心
1962年疫情后,钱宇平专家留守三年。建防疫所于古庙,教乡民蒸煮消毒。某夜巡诊归途,遇老妪拦路赠绣花烟袋,内装祖传鼠疫药方:柴胡、黄芩、红花配雄黄。钱氏验之竟有疗效,收录入《陇右验方集》。
1980年他重访刘寨,见当年幸存孩童已成壮年,率众植树万亩。秃峁染绿,鸦雀归巢。老人指青山笑言:“鼠疫逼人逃荒,如今绿水青山留人。”夕阳西下,新龙宝寺钟声荡谷——灾厄终成过往,生命如芨芨草顽强再生。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