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絮语(组诗)
文丨冷先桥
1、这个初秋,被雨偷走了模样
——夏末与秋初原是一对孪生儿
同样的燥热,同样的浓绿
同样的炽烈撞进胸膛
直到某夜雨来
拽住了初秋的衣角
就再没松开手
北方的大地正咧着嘴喊渴
陕豫鄂湘皖赣
六个省份被晒得发烫
而我困在岭南的雨幕里
看太平洋的台风列队登陆
一轮接着一轮
像赴一场不肯散席的宴
白乐天吟“凉冷三秋夜”
在江南的秋梦里
把雨声裹进安眠
我却躺在佛山的雨帘下
提早半季,枕着潮湿的凉偷欢
忽然心生恍惚——
这隔着一道南岭的秋,怎就
活成了两个世界的天?
北方盼雨,像盼一封久违的信
龟裂的田畴等一声雷鸣的安慰
而我们在这头
被雨水追得无处可退
水库咬紧红色预警
沟渠胀破柔软的腰身
城市浮在漉漉的镜面上
有人拆不开防汛的沙袋
有人捧不起半朵湿透的云
这人间总是如此——
旱的旱死,涝的涝伤
我们共用同一个秋天
却活成相反的版本
我忽然想念阳光烙在脸上的烫
干燥的,像外婆晒化的麦芽糖
而北方某扇窗后,是否有人
正渴望一阵带雨的凉
愿把这满城淅沥
折成信封,寄往开裂的远方
可季节从不匀称地生长
雨不懂退,旱不肯饶
我们卡在秋天的两极
像红尘惯常的剧本——
十全十美是谎,顺心顺意是慌
只能先蹲下来,接住自己的那一份
于我,这雨是奢侈的烦恼
于他,那旱是沉默的燃烧
你听,雨又攥着续费的票
把我的秋天
承包到最后一页——
而另一片土地仍在等
一滴雨,轻轻落下时的
回响
2、秋与人间,慢慢相安
北方的叶正铺展斑斓
白昼收起灼人的暖
岭南却还裹着绿意
秋老虎的余威,在风里打转
刚从修水的烟火里折返
佛山的台风刚拂过檐角
长沙高铁站的公告板前
停运的车次,叠着旅人轻叹
恰逢桂垅村的中元夜
烛火摇着旧事,在心底漫
蝉鸣渐歇时,日光就软了
云把影子放轻,风也卸了躁
盛夏浸过的人间
正慢慢褪去往昔的热烈
染上秋的静美,像宣纸上
晕开的成熟,淡而真切
叶最懂秋的体贴
从葱茏里抽出橙黄、丹红
一片,又一片
不慌不忙地告别树梢
吻过大地时,不是落寞
是季节的私语
铺垫着来年的约
桂树缀满细碎的金
风里飘着清甜的信
篱边的雏菊,在晨光里舒展
蛙声也稀了,像藏进了光阴
一切都在自然里沉淀
不赶,不追
露着生命本真的痕
风掠过稻田,翻起金浪
漫过高山,染透层林
闲坐时看云卷云舒
风是温柔的手,抚过心境
把寻常日子的惬意
揉进时光,轻轻漾
果实的甜混着草木的芬
是秋酿的醇厚,漫过晨昏
收获与告别,欣喜与淡然
都在成熟里从容扎根
晕开岁月独有的韵
与人间相安,与世事相洽
草木泛黄不是落幕
是另一种沉淀,藏着分寸
秋用硕果和天高气爽
教生活懂了珍惜,学会了等
在热闹与沉静之间
把心放平,看起落皆有因
以感恩心,伴这烟火人间
不相负,这温柔的晨昏
3、不敢提的故乡
不敢提故乡
一提,修河就漫过记忆的堤岸
黄雀衔走双井村的晨雾
父亲弯腰的弧度
正与黄庭坚的笔锋重合
稻穗垂首,把千年文脉
压进湿润的泥土
不敢提故乡
怕那面红旗从历史里飘出来
带着幕阜山的风
带着十万个名字的重量
镰刀在博物馆里生锈
而当年磨镰刀的石头
仍在村口,把月光磨成霜
不敢提宁红茶的香
一提,母亲的茶篓就在肩上晃
嫩芽在沸水里舒展
像她未说出口的牵挂
在瓷碗里,浮成修河的形状
不敢碰赭砚
怕墨迹洇出陈寅恪的手稿
那些坚硬的方块字
是故乡最深的褶皱
藏着青瓦、古巷,和祠堂里
永远亮着的那盏灯
其实我常常在夜里拆开行囊
看故乡在月光下生长
稻子黄了又青,高粱红了又落
只有修河不说话
静静淌过所有不敢提及的
朝朝暮暮
4、秋光里的信
秋风自南坡缓缓漫来时
北方的菊香正被一瓣瓣点燃
我踩着浅浅凉意信步
林间落叶如打翻的胭脂盒
在足边温暖地漾开陈年柔软
拾眼见流云掠过黛色山脊
忽然读懂陶翁的南山意境
落叶轻触肩头——
春天的诗还未及润色
笔尖已落满秋日斑驳
恍惚又拎起碎花书包
田埂草屑仍沾在鞋尖
山枣酸甜藏在少年衣兜
旧时光是溪滩上的卵石
被阳光晒得能攥出温度
而今捧起一涧清凉
冷意渗入心底才惊觉
野菊香、雀鸟鸣、熟稻气息
依然如去年般鲜活
唯独掌纹里多了层岁月浅痕
思念是此刻唯一的通货
远方的唇齿正温热我的名字
将生活苦涩兑成微甜
当拇指轻触发光的屏幕
专属对话框亮起的刹那
那句“我想你了”
瞬间击穿所有荒芜长夜
面向山脊轻轻叩问
若抛却尘世羁绊 独看枫红遍野
能否再借一段少年时光
赤足踏过清澈溪滩
任秋风捎走欢笑 任夕阳拉长身影
风过林梢沙沙作答
原来岁月从不倒流
但秋光里的澄澈仍在
正如对话框里的温暖
与少年时代的明眸一样
总能将旧时光 重新照亮
5、秋门独坐
木门斑驳,铜环锈刻
岁月的印记
素唇未染胭红
我与秋,相映成镜
非是倦怠
是学会了风的轻盈
非是苍老
是懂得了云的沉静
不必活成他人定义的形状
灵魂的刻度,自有其重量
人潮穿堂而过
我如沉锚静驻
秋光漫入檐下
丰盈、安宁,浸透掌纹
不再追逐逝去的影
不再因微澜惊心
当风拂过额际
已能握紧自己的方向
旧门无需彩饰
清漆守护年轮的纹理
铜环不必新铸
掌心温度,可焐热时光
牵牛花攀上门扉
旧光阴里渗出蜜意
绿藤垂落檐角
似沧桑眉间
新生的温柔褶皱
小花轻触锈环
如稚子,握住了岁月的暖意
雁鸣南去
捎来微凉的叮咛
云似莲开
笑我安然胜雪
蝶翅轻振
共赴一场秋日的别宴
我不抬眼相送
只在心间
酝酿新旧诗行
独坐秋门之前
不盼不留
唯有留白
任记忆溯流
许当下停泊
唇角微扬时
不见风霜痕迹
6、桂垅秋事
幕阜山挽住最后的暑气
岭南的秋仍黏着蝉声
而修水的风已剃透脊背
桂垅的稻茬在霜刃下泛金
瓦檐低垂 捧出青瓷碗的云
山雾沉甸甸压弯柴垛
回想上世纪
叔祖父的烟锅明明灭灭
烫穿祖堂前飘散的稗尘
斑驳的不是木门
是祠堂碑文
锈蚀的不是门环
是井台铁索
秋光劈开赣北的山坳
晒场上的谷粒迸出
只有这山坳里生长的人
才能听懂的赣方言
不必说雁阵
这里的秋拒绝抒情
镰刀割裂的云絮坠入篝火
暮色里拾穗人弯成陶俑
新米粥在灶头沸腾如叹息
山月磨了千年
依旧钝重
照透岭北的硬
岭南的软
我站在晒场中央数星辰——
哪颗是祖辈落地未凉的汗珠
7、秋与人间,慢慢相安
北方的叶正铺展斑斓
白昼收起灼人的暖
岭南却还裹着绿意
秋老虎的余威,在风里打转
刚从修水的烟火里折返
佛山的台风刚拂过檐角
长沙高铁站的公告板前
停运的车次,叠着旅人轻叹
恰逢桂垅村的中元夜
烛火摇着旧事,在心底漫
蝉鸣渐歇时,日光就软了
云把影子放轻,风也卸了躁
盛夏浸过的人间
正慢慢褪去往昔的热烈
染上秋的静美,像宣纸上
晕开的成熟,淡而真切
叶最懂秋的体贴
从葱茏里抽出橙黄、丹红
一片,又一片
不慌不忙地告别树梢
吻过大地时,不是落寞
是季节的私语,铺垫着来年的约
桂树缀满细碎的金
风里飘着清甜的信
篱边的雏菊,在晨光里舒展
蛙声也稀了,像藏进了光阴
一切都在自然里沉淀
不赶,不追,露着生命本真的痕
风掠过稻田,翻起金浪
漫过高山,染透层林
闲坐时看云卷云舒
风是温柔的手,抚过心境
把寻常日子的惬意
揉进时光,轻轻漾
果实的甜混着草木的芬
是秋酿的醇厚,漫过晨昏
收获与告别,欣喜与淡然
都在成熟里从容扎根
晕开岁月独有的韵
与人间相安,与世事相洽
草木泛黄不是落幕
是另一种沉淀,藏着分寸
秋用硕果和天高气爽
教生活懂了珍惜,学会了等
在热闹与沉静之间
把心放平,看起落皆有因
以感恩心,伴这烟火人间
不相负,这温柔的晨昏
8、夜
自幕阜山下桂垅村
赴岭南三十霜月
多少夜
与文字对坐
自平仄间
拾暖,攒力
辨认生活的轮廓
夜压弯呼吸
发丝垂落
扛不住风的潦草
凌乱终不敌嚣张
泪凝于眶——
酸掺进苦
便不算滋味
赤裸的碾压
才是夜的真容
四面嘶吼
驱赶心底的野
在空笼中冲撞
无墙可碰
是虚空的疼
完好的躯壳
反成最深的伤
连昏厥都被剥夺
直挺挺清醒
呼吸碎如齑粉
若将夜扮作天使
呼吸仍无处可藏
碾压的命途里
只刻一字:承
9、向秋借寸暖
从幕阜山坳里走出三十年
岭南佛山的烟火
苍老了容顡
秋阳斜斜地倚着阳台上的栀子
它还未结出花苞——
这丰沛的温暖
竟显得无从消受
女儿问,为什么月亮变得那样远
我说是秋高气爽,却暗自心想:
是否因为你的爱太满
把银盘推向更深的天边
怕一语道破
又要被笑作沉溺幻想的痴人
落叶亲吻石阶
霜粒缀上草尖
连星光都曾为你写下诗句
可我只要一寸啊——
就像曾经种下的阳光
于掌心悄然发芽
那时你覆手遮住光
红尘暖了
我心尖的沧桑也被润透
既然光可生枝
爱也该成荫
待落日栖在西山时
总会有人踏影而来
秋啊,你的爱可容轻轻拆取?
不必铺天盖地
只借一缕
守在我窗前
轻声说“有你真好”
便抵得过浮世三千、人间万千
【作者简介】:
冷先桥,江西修水人,现居佛山。世界文化艺术学院名誉文学博士。国际诗人笔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国际汉诗协会常务理事、世界诗人大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新诗中心研究员。
出版诗集《心路漫长》《诗歌十人行》《二重奏》《冷面热心》、汉英对照《灵埃-冷先桥诗选》《在岭南寻找生命的支点》、散文集《烟火人生》等7部。诗作在美国、以色列、马来西亚、泰国、荷兰、秘鲁、韩国、日本、捷克、澳大利亚、西班牙、蒙古、俄罗斯、意大利、瑞典、印度等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