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商会已成为网络上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特别是一些负面的视频段子在网上炒得特别火,尤其是《商会是一个怪胎》《老板、不要沉迷商会的虚名》《商会的局》《百分之九十的商会都会消失》等。一些人凭着自己瑕疵的认知,放大商会运行中存在的个别问题与某些负面现象博眼球、蹭流量,另有一些人跟帖起哄,导致这些“博主”兴趣更大,转发的人越多,他们蹭的流量自然就更多。而以南昌鄱阳商会秘书长徐胜平、重庆北京商会秘书长何秋艳、海南广西商会秘书长黄峥信等为代表的商会从业者也发出《批评与否定商会竟然成了流量密码》《谣言止于智者》《拒绝流量暴力,商会更需正向护航》《流量喧嚣下,(商会)呼唤专业与责任》等正向视频,虽然得到大多数商会从业者的认同与赞赏,但仍不足以抵制那些负面段子对商会的极大伤害。这一看似极不正常的现象,其产生还是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和值得人们思考的一些问题。
直面正视商会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01
近些年来,商会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就自然会出现与面临很多问题。
其一,商会发展“数量”与“质量”失衡。
各地为顺应形势与招商引资需要,近年来发展成立异地商会是越来越多,各区街道及农村乡镇商会以及一些行业协会商会如雨后春笋般的问世,这也是新时代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据武汉市民政局的相关通报,全市现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有近6000余家(不含市内省直商会)。商会注册登记的数量越来越多,成立体量越来越大。但“数量”并不代表“质量”。以武汉市为例,笔者预计,现有的商会组织(不含行业协会)能正常合规运行的应不足三分之一,可称之为优秀的规范化运作的商会可能不足百余家,很多商会组织缺乏有效管理与经费保障,早已“奄奄一息”“名存实亡”,被人称为“守摊型”或“僵尸型”商会,特别是一些会员数量较少的商会,往往逃不出“头年红红火火,二年冷冷清清,三年松松散散”的怪圈,商会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严重失衡。
其二,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不力,职责不明确。
众所周知,商会建设与发展中有两个关键性的人物。一是会长,二是秘书长。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会长主导决策,决定商会的发展方向;秘书长主导执行,执行会长与理事会的决议,负责日常的管理和运行。会长与秘书长没有选好,或者会长、秘书长两人认知相差太大,关系处理不好,这个商会的工作就很难有起色。
应当承认,商会中多数的会长都是具有情怀和愿意为商会奉献付出的。会长们既要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又肩负引领商会发展之责,难免会出现一些时间上的冲突和思想上的矛盾。这时就需要有责任心和执行力强的秘书长挑重担。但如果会长格局太小,德不配位,再优秀的秘书长也难做,毕竟会长才是商会的“灵魂人物”。同样,如果一个秘书长不称职,商会工作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推进。商会的凝聚力强不强,关键要看会长、秘书长。
商会虽然是一个松散型的民间自治组织,但它却是众多企业的“联合体”,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才进行深耕和用心经营的。商会重要事务必须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商会工作不仅需要虚实有度,更要有“温度”,要让会员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如果一个商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具体目标定位,是难以做好商会运营与管理的。这样的商会,也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与远景可言。
现在很多商会都不重视发挥理事会与监事会的作用,理事无事理,监事不管事,机构与职务都形同虚设。一年也开不了一两次理事(监事)会,总是那么几个人组织搞点活动,固定在那么一个小圈子,商会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这样的商会就很难有活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商会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需要有经常性的活动。有些商会一年到头连一个年会都不开,会员参加商会还有什么意义呢?收了会费,又长期不与会员联系,不定期开展活动,这等于耍流氓。水不流动,就是一潭死水;商会不开展活动,就成了“僵尸”。这样就很容易把商会办成理事与会员们的“伤会”,使商会失去了吸引力与凝聚力。
其三,内耗内卷严重,内部监管机制缺失。
有位商会秘书长说:“做商会工作,不能不认真,也不能太认真。”这话听起来有点矛盾,其实是有些道理的。不认真,商会工作就难有起色,太认真就可能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得罪很多人。且做事越多,就越容易犯错。你抬高了张某就有可能得罪李某,你帮助一个人,也就可能忽视了另一个人。特别是在涉及到某些人的个人利益时,你做和事佬,商会的利益会受损,你若坚持原则,就得罪他(她)了。很多商会的秘书长也因此而成为“背锅侠”,事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责任全是你的。
商会名声大了,影响力强了,做得太好也不行,人怕出名猪怕壮。有些人想的可不是你工作的努力与辛苦,而是感觉你权利大了,肯定得到了不少好处,就开始想方设法去诋毁你,恶人先告状,经常在他人或一些领导面前说三道四。有些领导与会长不经核实就轻信,感觉商会不团结,主要责任还是秘书长。不去明辨是非,弘扬正气,同时也不愿意因为你而去得罪他(她)。这就让一些本想干事的人心灰意冷,要么主动离任、离职,要么还会被解职。
还有一些商会,在商会换届中为争选会长、秘书长等职务,相互拆台,互相诋毁,甚至明里暗里骂声一片。更有一些人在商会内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小圈子,狼狈为奸,导致商会内部内耗、内卷严重,乱象丛生,商会发展就慢慢出现萎缩。没有几个商会能经受得住这种折腾。人怪事必怪,怪人生怪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商会的积怨一多,这种事对外一传,自然也就给商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商会发展的最大天敌,从来都不是来自外界舆论的影响,而是产生于商会内部自己人的内耗与内卷。商会不是老乡会,要有一批同频共振的人,商会是一个平台,但也并不是每一个企业的刚需。要本着“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原则。要吐故纳新,要经常性注入新鲜血液,入会要有门槛,会员的权利与义务要明确,否则会因入会把关不严,让“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粥”。
以上这几种情况,也许只是商会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特别是商会理事会、监事会不能正常履职与发挥作用,导致商会内部监管机制缺失。但这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在商会的发展过程中,的确是现实存在和难以避免的。
正确处理商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02
毛主席曾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三个人在一起就会有左中右。复杂的社会总还是会有某些复杂的原因。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如何去正确看待处理这些问题。
第一,商会既要有序发展、也要勇于探索。
我国现代商会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商人自发、自愿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非盈利性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的中间组织,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企业家依法经营的民间社会团体。同时,它还是各种工商联组织对外延伸与发展的一个触角,是政府与企业,社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商会应遵循有序健康发展的原则,这也就赋予了各级工商联与民政部门要对商会发展加强管控的责任。
无需质疑,各级工商联组织及民政部门,在促进商会的发展,维护商会的权益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商会加强党建引领和规范运作中,各级工商联与民政部门是商会的依靠与后盾,“四好商会”和“5A级商会”建设评比是推进商会发展的“神器”。但工商联以及民政部门与商会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关系。更多的则是一种引领、引导、指导与服务的关系,是店小二与顾客间的关系,而非是店主与店员的关系。建设健康生态型的商会,还需要有宽松和良好的环境,对各级人大及政府经过法定程序审议颁布的相关条例与法律法规,商会决不能违背。但主管部门绝不可人为设定一些条条框框,比如:对于商会内部管理岗位职务的设置,职数多少和收费分档等进行设限。这就如同市场监管局要对所登记的企业规定只能设多少副总经理、该卖什么商品、收多少费等进行干预和城管部门规定所在城市墙面户外广告只能用一种颜色一样,这些属于典型的权利任性。主管部门为商会制定章程范本等是一种服务,而不能是行政命令。现代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对公权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对私权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很明显,民间商会属于私权,而政府主管部门属公权。这也就要求主管单位及部门对于民间商会在加强管控的同时,更要规范自身行为。请不要“圈养”商会,让商会走独立自主之路,要给商会充分的自治权,要鼓励商会创新发展和敢为人先,而不能采取“平时不管理,有事卡死你”的作法。同时,也应加强商会的政治与业务学习,多为商会组织提供一些会与会相互之间的对接联系,让商会相互促进提高。
第二,商会要推进职业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任何工作,任何职业都是如此,只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去干一件事,才能做好这件事。因此,商会要加快推进秘书处专职人员“职业化”建设与管理,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商会专职工作人员履行专业服务商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有助于他们在专业服务商会工作中增长知识、提升技能、丰富工作经验,并在心理上、观念上、思维和服务态度上带来一个大的转变。促进他们更加爱岗、敬业、并在商会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更好把商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做好、做细、做精。
同时,商会还应倡导推行轮值会长制度,要把会长从商会的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让更多人来参与商会的事务与决策,让大家一起献计献策,群策群力把商会工作做好。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商会的“建章建制”是自我管理和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和保障,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首先,商会要有规范的章程,章程是商会治理中的“根本大法”,商会的党建引领,法人治理,组织架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财务体系,检查体系,都应在商会章程中有所体现。商会参与者要讲原则,懂规矩,明事理,尤其是商会的管理者更不能随心所欲。商会会长、副会长、理事、秘书长原则上都应经过选举产生,会长可提名副会长、秘书长,但不能随意罢免副会长、秘书长,一切都要遵循规则与程序为事。商会开展各种活动也要有计划性、程序性,商会发展更要有规划性,要进一步推进商会的制度化建设,稳中求进,商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商会才能行稳致远。
商会守正,首先要在思想上坚持守正。要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商会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并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要引导、教育商会会员和参与者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做有梦想,有情怀,敬天爱人,不忘初心,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乐于奉献,回馈社会的合法公民。
商会守正,更要在行动上坚持守正。要以服务会员为中心,明确商会的定位,立共创共享机制。与合作者共赢,与奋斗者共享。努力为广大会员建平台,找资源,拓门路。要坚持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学习、培训与会员交流日活动,促进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商会守正,要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守正。要做到知人善用和德才兼备。要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要把一些人品正、格局大、奉献多、团结向上的人选到商会的领导班子中来,要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自驱型专业队伍。同时商会的领导班子还须具有开放、包容的胸怀,能与会员同心同行,共享共赢。一个有公信力、正能量的领导班子,是商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商会守正,是为了能稳步前行;而创新,则是为了健康发展。
商会创新,首先要在思维上进行创新。要不断总结在商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与教训。商会发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大胆的探索创新。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了路。要善于借鉴学习其他商协会的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商会创新,同时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通过商会自身的实践,不断完善健全商会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研究探索商会的各种管理机制与组织架构,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使商会逐步做到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实现商会工作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商会创新,更要在服务上进行创新。要强化商会的文化建设,资源总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商会要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增强会员的粘性。要根据会员的心理与需求,创造性选择活动的形式与方式,为会员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培训交流等多元化服务。商会工作只要不断坚持开拓创新,推陈出新,才会有生机与活力,才会有凝聚力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对商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展开探讨,期待各位同仁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秦彬,武汉黄冈商会驻会副会长、创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