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培中
中国书法伴随汉字产生,始于甲骨和金鼎刀刻,继以文房四宝为工具,延续两千四百多年。历代书法名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篆、隶、楷、行、草等各种精美书体。无论是秦篆、汉隶、魏碑,还是唐楷、唐草。不管是李斯之小篆,二王、徵明之行书,颜、柳、欧、赵之楷书,还是张芝、张旭、怀素及过庭之草书,庭坚之行草等等,其笔法、结体和章法,精美绝伦、各具特色,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的璀璨明珠,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其碑、帖原作和创作理论成为后人学习、临摹和传承的依据和范本。
众多书家感叹,传承不易,创新更难。书法传承始于对传统优秀碑帖孜孜不倦、长年坚持的临摹,始于对历代书家创作理论反复推敲、深思熟虑的领悟。不仅要学其一字一形,更要掌握其用笔、结体和布局之特点和规律,以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书法创新必须遵循以汉字为基础,以可辨认为前提,以大众审美为标准,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为目的,集前人之长,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和个人特色的精品力作,形成更为科学的创新理论。
当代书法界热闹非凡。忠实传承者有,大胆创新者有,在传承与创新中成功者亦有。田楷避柳楷之硬骨,去颜楷之粗实,增赵楷之力度、承欧楷之圆正,博采众长,成为当今唯美楷书。不可不认为其只是模仿,没有创新。难道只有把汉字写歪,写怪、写丑,写得大家看不懂,才叫创新吗?除田楷外,当代在传承与创新中成功的书法名家名作众多,甚感欣慰,不一而论。然,也有少数书家虽临摹多年,也有一定功底,但在创新中总不得要领,黔驴技尽,且心有不达名声之巅而不甘。于是乎,另辟蹊径,把中国优秀书法依附于西方抽象艺术、行为艺术或纯艺术范畴。开始创作所谓吼书、丑书、乱书、鼻书、发书,无奇不有。完全背离中国书法创作之正确轨道和遵循原则。承认,作为个人书法探索,无可厚非。但集之展览,且有当代名家背书、喝彩、赞评。更甚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装疯卖傻、故作癫狂、随意涂鸦、表演示范,其行为之丑、作品之劣、影响之广,确有亵渎中国优秀书法艺术,误导广大书法爱好者之嫌。广大书家,书法爱好者切不可为其鼓掌,切不能仿之、学之。
我等中华子孙,应当坚守中国优秀传统书法之正道,大胆实践具有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之创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孙培中,字慎子。浙江省绍兴市人,定居山东省青岛市,爱好文学、书法、兰花。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