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恳请恢复“蓝田中学”校名的建议
文/赵長民(旭东)
蓝田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秦穆公置县以来,迄今已有两千六百余年文明传承。蓝田玉闻名天下,蓝田猿人蜚声中外,《白鹿原》等文艺作品更使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远扬。灞柳烟雨、辋川画卷、汤泉烟暖、水陆禅韵,诸多自然与人文景观吸引无数游人前来探访。然而,作为这样一个文化大县,竟无一所以“蓝田”直接命名的县级中学,实为一大遗憾。
历史上,“陕西省蓝田中学”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蓝田文化教育的重要标志和几代人的精神寄托。她曾助力无数农家子弟走向辉煌人生,也承载着蓝田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尽管其后因政策调整多次更名,并在招生范围受限后教育质量有所下滑,但“蓝田中学”始终未曾被遗忘。恢复其名,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蓝田中学”创立于1940年,1952年定名为“陕西省蓝田中学”,至1959年因行政体制变更改为“城关中学”。如今,“城关镇”早已更名为“蓝关镇”,北关中学也已易名,“城关中学”之称已失去现实基础。纵观全国,诸多地区均已将“城关中学”类校名改为更具地方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名称,如“户县中学”“山阳中学”等,大学院校亦多以地方命名以增强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恢复“蓝田中学”校名,实属顺应时代、呼应民心的必然之举。
“蓝田”二字寓意吉祥、文化意蕴丰厚,历史上即有“蓝田生玉”之美谈,象征贤才辈出、良缘美眷、教育有成。这一名称不仅具有历史合法性,也具备品牌唯一性——国家民政部门曾明确,“蓝田”作为县名渊远流长,他地不得擅用。而今,多地竟相以“蓝田”命名学校,若不及时正本清源,恐将削弱蓝田文化影响力,甚至造成声誉上的混淆与损失。
因此,我们恳请蓝田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审批,尽快推进“蓝田县城关中学”恢复为“蓝田中学”的申报与实施工作。这不只是名称的回归,更是对蓝田文化自信的重建、对教育质量的提振,也是对全县人民共同愿望的回应。我们坚信,恢复“蓝田中学”必将激发广大师生荣誉感与奋斗精神,延续辉煌教育传统,为蓝田培育更多杰出人才,助力地域文化传播与社会全面发展。
恢复“蓝田中学”,是历史之呼唤、时代之需要、人民之期盼。望各位领导审慎斟酌、大力推进,让这一承载蓝田文脉与未来的名字,早日重新闪耀于关中学府之林。
附:全国各地以“蓝田”命名学校案例(略,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
建议人:赵長民(旭东)
日期:2023年10月
2025年9月18日
乙巳蛇年七月廿一
再次修改定稿
编辑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