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荣静(知音识曲)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这是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里的插曲,很浪漫,很美好。此刻,当我站在宁夏中卫沙坡头沙丘上的时候,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立刻在脑海里浮现。
沙丘美不美呢?很美,浪不浪漫呢?一点儿也不浪漫,因为风沙太大。我和丈夫来到沙坡头景区里边的打卡地,准备拍照。我把帽子、外套和手机放在沙滩上,几分钟后,当照片拍完去拿地上的物品时,一层细沙已经盖在了衣服和帽子上,手机上也覆盖了沙子,用当今流行的话,可谓“秒盖沙”。风卷着沙在脚下飘着,我穿的鞋子也被风吹进了沙子。
因为风大,地上总有沙,景区工作人员不断地用扫帚扫地上的沙,真是黄沙漫天迷人眼,沙尘飘飘欲成仙呢。他们是怎么适应这里气候的?并且日复一日每时每刻地干着重复的工作。这种生存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何等坚韧,令人佩服。
风吹沙飞,仿佛沙子都进到了我的身体里;皮肤被沙子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脚下是细沙,前方是黄河滔滔,身后是沙坡头的沙坡,景色确实如诗如画,更有唐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不断在眼前展现,可我在沿海湿润的环境待惯了,到这里太不适应了,一说话,沙粒还会立刻进到嘴里,满嘴都是沙子,即使看到如此美景,也高兴不起来,已经没有了欣赏风景的心情,快点儿找一避风处,使劲抖落掉身上的沙子,向前走。
可接下来遇到的事情,心情立刻好了起来。
没吃早饭的我们,走进景区内的肯德基店内吃早餐。在点餐中发现宁夏人太大方了,骨子里透着豪气。
在内地省份,一份标准的鸡翅,由四个小鸡翅组成,每个鸡翅很小。在沙坡头景区内的肯德基餐厅里,服务员问我要什么,我按照图片点了和内地一样的一份鸡翅。当餐盘端上来时,让我大吃一惊,这鸡翅也太大了吧,一个鸡翅相当于我们当地四个那么大,怪不得刚才点餐时服务员问了我好几遍,要几个?这是担心我吃不了那么多呢。哈,宁夏人这么豪横吗?这让我想起丈夫曾给我讲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类似于今天的点餐。
丈夫年轻时候去广州出差,第一次吃早茶,点馒头时,服务员问要几打?20世纪90年代,山东做面食,一个馒头最小也得有两三两吧,大的得有半斤,一个小伙子,两三两的馒头,一般能吃一个到两个差不多就饱了。丈夫回答服务员:“那就来两个吧。”待服务员端上来两个馒头时,一个馒头的大小也就两个手指头那么大。和丈夫一起吃饭的这帮山东小伙子,一看就懵了,广东馒头原来那么小一个, 太精致了,人家说的“一打”,意思是指一屉馒头。
眼前的鸡翅,一个鸡翅相当于我们当地的四个大,并非这里的鸡长得大,是因为那根本不是鸡翅,是连着鸡大腿一起做的,你说大不大?哈哈,还真是旅程中的又一处乌龙,因为旅程中我们总是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你说这大西北的人是不是都如这大漠的性格一样大方、豪放而且大气呢?若说根本,实际是每种美食都融入了当地的特色,而我眼前的这份鸡翅,它更融入了大漠人的优良品格,把豪放和大气体现得淋漓尽致。
点餐自然是点多了,吃不了打包,继续坐摆渡车到沙漠区。
到沙漠区的路有16公里长。
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宽广无垠的沙海。那真是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头的沙漠。我一看到沙子,又犯愁了,有了前半段鞋子进沙,衣服脸上全是沙的经历,我不想到沙丘上去玩了。这时,一直担任出行策划的丈夫开口了:“你怕进沙,就脱了鞋进。”喜欢干净的我还是心里不乐意,这脱鞋可以,放哪里呢?风一刮,脱下来的鞋放在手里拎着也会进沙子,和没脱有什么区别呢?怎么办?着急中也能生出智慧来,这叫急中生智,从不拿主意的我,和丈夫说:“走,去商店买个塑料袋装着脱下来的衣服和鞋,以免再被风吹得都是沙子。”于是,我和景点的管理员问哪里有卖塑料袋的。管理员是位女士,笑着说:“不用买,你去旁边餐厅要一个就行。”“要一个?人家会给吗?还有这么好的事?”我心里怀疑着,按照管理员的指引,立刻到餐厅去和服务员要塑料袋。结果,餐厅没有大塑料袋,用于打包的塑料袋都很小。我从服务员手中接过那个递到我手中的小塑料袋,看着那大小是装不进衣服和鞋子的,于是又和丈夫说:“走,看看这周围有没有超市,超市里肯定有大塑料袋,我们去买一个。”
从餐厅出来,环顾四周,在不远处找到一个超市,便迎着风快步走进超市,问服务员有没有大塑料袋,我们买一个。服务员是位小姑娘,很热情,问我们要塑料袋的用处。当我们告诉她准备装鞋和衣服时,她从柜子里一下子拿出很多大个的塑料袋。我们太幸运了,真是像雪中遇到了送炭的人,像沙漠中遇到了绿洲,看到了水源一样高兴,我快点儿问:“多少钱一个?”服务员回答:“不要钱。”你看,西北人是不是大方呢?
“不要钱?不合适。”我随口说出了心声,立刻和丈夫说:“我们买点儿东西吧?不能这样拿走人家的塑料袋。”小姑娘一听,马上说:“不用买东西,塑料袋拿走就可以了。”她说出这话时,我心里想,这么远的地方,塑料袋肯定是从内地运过来的,也算珍贵东西。我们过意不去,于是,随手买了一瓶饮料。对西北人这种淳朴,由心底生出敬佩来。
有了大塑料袋,我把鞋子和衣服全部装进大塑料袋里,把口子使劲系紧了。心想,这回肯定进不了沙子了,于是赤着脚,踩着沙子,向沙丘上走去。
脚下的沙,细软如海绵,刚踩出的脚印,一会儿工夫,就被风吹平整,仔细看,像海水里的浪花,一层层叠在沙滩上;又像是湖里的涟漪,一层层地覆盖着沙丘;又像是手工画,在沙丘上画出一道道皱褶,一切都是那么不经意,又像是故意而为之,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踩着柔软的细沙,爬上一个沙丘顶部。当站在高高的沙丘上时,抬头望天,天很近,仿佛触手可及;远处的沙丘一个连着一个,绵延起伏,光影与色彩将沙丘染成流动的金箔,缓缓晕开,整片沙漠像被泼洒了调色盘,曲线蜿蜒如大地写下的狂草,苍茫中自有磅礴诗意。偶有一株倔强的沙蒿刺破荒凉,绿得让人爱不释手,不忍碰触。
按照丈夫的指挥和策划,站在沙脊上,拍了几张照片。我说:“在这里留个合影吧。”丈夫拿出事先备好的自拍设备,我们坐在高高的沙丘上,遥望远处的大漠,拍下了合影。丈夫说:“这个时候应该唱歌,‘你是风儿我是沙’。”
我们没有唱歌,风沙太大,不时会被吹得睁不开眼睛,只想着快点儿离开。很快,我们就走出了沙漠地带,到景区管理处门口,用事先备好的湿巾,把脚擦干净,穿上鞋。因为有超市小姑娘给的塑料袋,衣服和鞋子被保护得干干净净,穿着没有落上沙子的衣服和没有进沙子的鞋,心情立刻美起来。
摆渡车在回景区大门口的路上行驶着,路旁的沙漠从车窗外经过,像一匹匹绸缎铺向远方。望着那些沙漠中不断被风吹过的沙丘,它们沉默着,却以永恒的姿态对抗着风的侵蚀。这让我想起那些拿着扫帚一刻不停地扫沙子的景区工作人员;一个塑料袋带给我的温馨;一份炸鸡翅给我的意外惊喜。这些温暖的瞬间,如沙漠中那株沙蒿,把根深深地扎进沙海,把绿意留在了我的心里。
大漠的壮美,是一场关于坚韧的隐喻。沙丘被风重塑,又因重力归于平衡。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是静止的画卷,而是生命与荒原角力时,那无声的永不认输的呼吸。
你是风儿我是沙,风不停,沙便不止。有关大漠的故事,会漫过山川,直到天涯。
(2025年9月17日写于宁夏中卫)
作者简介:曲荣静,笔名知音识曲。知音识曲文学社创始人/社长/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获得多个文学创作比赛奖项。个人文集《在希望的田野上》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