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杜芳川长篇小说《战乾州》
填词/李含辛
题记
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文学评论家 、咸阳师范学院南生桥教授脱口而出 :《战乾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读起来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
铁马冰河入梦遥,
乾州烽火照征袍。
刀光裂月惊寒夜,
箭雨穿云破九霄。
书剑意,笔如刀,
千军万马卷狂涛。
南生桥畔评锋处,
敢向文坛试比高?
附录
鹧鸪天·杜芳川长篇小说《战乾州》
——铁血文心的史诗交响
一、作品背景与内容梗概
杜芳川的长篇小说《战乾州》是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历史题材力作,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小说以陕西乾州城内的几条名巷为典型环境,通过乾、周、尹、宋家族中几代人的情感冲突和命运起伏,展现了陕西人从封闭到启蒙,从屈从于宿命到掌握命运,最终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
小说核心情节围绕1900年乾州谯楼被焚展开,通过安澜被诬陷事件折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乾州光复起义作为高潮情节,描写了革命者在西安起义影响下夺取乾州政权的斗争过程。作品艺术想象丰富,文笔流畅,可读性强,独具艺术特色。
二、词作艺术特色分析
李含辛的《鹧鸪天》词作是对《战乾州》的文学再创作,具有以下艺术特点:
1、意象运用:词中"铁马冰河入梦遥,乾州烽火照征袍"等句,通过"铁马"、"冰河"、"烽火"、"征袍"等意象,生动再现了乾州烽火连天的战争场景。
2、时空转换:词作采用倒装手法,将时间推移和场景转换巧妙结合,如"刀光裂月惊寒夜,箭雨穿云破九霄"的时空跳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情感表达:下阕"书剑意,笔如刀,千军万马卷狂涛"将文学创作比作战场,展现了作者以笔为刀的豪情壮志。
4、词牌特点:《鹧鸪天》作为传统词牌,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李含辛严格遵循词牌格律,同时融入现代文学元素。
三、文学评论与学术价值
咸阳师范学院南生桥教授在文学研讨会上高度评价《战乾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读起来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南教授作为中华诗词学会特约评论员,从专业角度指出:
历史价值:作品真实再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与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为改变命运而进行的种种斗争。
艺术成就:小说采取折叠推进的结构形式和关中独有的话语体系,全景式记述了乾州乃至整个关中半个多世纪的时代风云和历史变迁。
人物塑造:成功塑造了乾安澜、周少峰、乾怀义、周书艺、乾天赐等人物形象,将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审美追求推向新的高度。
四、地理文化背景
词中提到的"乾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沿革:乾州在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民国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历史上是陕西西北门户,经历过多次重要战争。
地理特征:乾州地处关中平原,是连接陕西与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革命斗争的战略要地。
文化象征:词中"南生桥畔评锋处"的"南生桥",既是咸阳师范学院的地理标志,也象征着文学评论的学术高地。
五、综合评析
这首《鹧鸪天》词作与《战乾州》小说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主题呼应:词作"敢向文坛试比高"的豪情与小说"讴歌陕西人奋斗历程"的主题高度契合。
艺术互补:小说以宏大叙事展现历史变迁,词作则以凝练语言捕捉瞬间情感,二者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互补。
时代价值:作品共同反映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
地域特色:浓郁的关中地域文化特色,使作品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
这首《鹧鸪天》不仅是对《战乾州》的文学礼赞,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展现了文学与历史的完美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