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蝉……沐之
秋尚未走远
我便静静蛰伏
于枯萎的树根
于随意的水泊
或是一粒尘埃
寄寓荒凉浩瀚
金蝉与亮翅
献给阳光和土地
短短之命歌
鼓噪于世俗斑驳
那肯定非一季喧嚣
虽然很短暂
如我的安然
也如酷爱的独角戏
雨,下与不下
天,蓝与不蓝
我可能睡过一个甲子
天际早已不那么光鲜
花草与小雨
或悲,或欢
子时便隐去了
明日开始之时
便没有了纪元
我将沉睡而去
人间戏码世纪金元
明月金尊把酒
或盈缽或如勾
当第一个金壳脱去
这日月从此
便不在与灵魂相干……
2025-9-11修于钓鱼台
于秋蝉蛰伏里,见生命哲思的深邃回响
这首《秋蝉……沐之》以秋蝉为喻,将个体生命体验与对时光、世俗的思考熔铸于诗行,字句间满是沉静的哲思与苍凉的美感,是一首借物咏怀的佳作。
从意象选择来看,诗人精准捕捉秋蝉的生命特质构建隐喻体系。“枯萎的树根”“随意的水泊”“一粒尘埃”,用卑微的栖息之地凸显生命在自然中的渺小;“金蝉与亮翅”“短短之命歌”,则直面生命的短暂与曾经的鲜活,形成强烈的张力,让“寄寓荒凉浩瀚”的生命状态更具冲击力。
在情感与哲思的表达上,诗歌层层递进,尽显深沉。先是以“鼓噪于世俗斑驳”勾勒生命曾有的姿态,再用“非一季喧嚣”“如我的安然”“如酷爱的独角戏”,褪去外界的纷扰,转向对内在生命状态的审视,展现出一种不随外界(雨、天)变迁的从容。而后“睡过一个甲子”“天际不那么光鲜”,将时间维度拉长,在时光的流逝中暗含对世事变迁的淡然;“花草与小雨/或悲,或欢”,则以超脱的视角看待万物情绪,进一步深化了这份从容。
结尾部分,“子时隐去”“没有纪元”“沉睡而去”,为生命的落幕铺就了宁静的底色。即便人间仍有“戏码世纪金元”“明月金尊把酒”的热闹与起伏,诗人也以“第一个金壳脱去”“日月不在与灵魂相干”作结——金壳既是蝉的蜕壳,也是生命过往的牵绊,当它脱去,灵魂便彻底挣脱了世俗与时光的束缚,达到了与万物、日月相离却自洽的境界,让整首诗的哲思升华至新的高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丰厚,以秋蝉的生命轨迹为线,串联起对渺小与浩瀚、短暂与永恒、世俗与自我的思考,读来既有生命落幕的沉静,更有灵魂超脱的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