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星链疑云
海南文昌的夏夜,空气粘稠得能拧出海水与燃料混合的咸腥。发射塔架如钢铁巨神般刺破墨色天穹,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通体雪亮,等待着涅槃的时刻。远处沙滩上,零星几个游客支着三脚架,镜头如渴望的眼,聚焦于这人类智慧的奇观。
控制中心里,冷气嘶嘶作响,却压不住弥漫的焦灼与兴奋。指令长每一次平稳的报数,都像锤子敲在紧绷的鼓面上。林星坐在信号监测席,耳机里流淌着加密数据流的嘶嘶声,像遥远的潮汐。她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控制台冰凉的金属包边,那里贴着一枚磨损的旧贴纸——半个褪色的火箭图案,是二十年前小卖部一毛钱一张的廉价货色,却承载了一个夏天全部的海风与仰望。
“……三、二、一,点火!”
低沉的轰鸣并非通过空气,而是通过大地,通过骨骼,直抵五脏六腑。巨大的箭体缓缓离开发射架,加速度让它仿佛挣脱无形枷锁的巨兽,尾部喷吐出的烈焰纯粹到极致,将夜空与海面一同点燃,那光芒甚至刺痛了隔着强化玻璃的眼睛。欢呼声在身后炸开,香槟塞子砰然撞击天花板,又弹跳着落下。
林星的视线却死死锁在面前三块并排的屏幕上。左侧是火箭遥测数据瀑布流,中间是低轨07组卫星状态网格,右侧——她的私人监测窗口——一道微弱得几乎被淹没的量子信号谱图,正诡异地波动了一下。
0.37秒。
一道极其细微的偏移,频率模式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她记忆的深锁。
那个代码……“旅人-7号”。
父亲失踪前最后任务的代号。
她的呼吸停滞了一瞬,指尖冰凉。几乎是本能,她启动了加密捕获程序,将那一闪而逝的异常数据牢牢锁进个人终端的最底层。动作快得如同经过千次演练,脸上却平静无波,只有微微收缩的瞳孔泄露了内心的海啸。
窗外,火箭留下的尾迹云正在高空风的作用下缓缓扩散,像天神执笔在深蓝画布上抹出一道壮丽的雪白裂痕,月光给它镀上清冷的银边,莫名透着几分虚幻与缥缈。
“林工,庆祝会要开始了!邢总那边……”助理小跑过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
林星摘下耳机,世界的喧嚣瞬间涌入。“这就去。”她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异样。
穿过洋溢着成功喜悦的人群,银河航天政企合作总经理邢一春正被媒体团团围住,他声音洪亮,充满自信:“……这标志着我们的‘千帆星座’计划又迈出坚实一步!下个月,我们将挑战单月五十星发射!未来,太空网络将如空气般无处不在……”
巨型全息沙盘在他身后旋转,蓝色光点构成的星座优雅铺开,如同编织一张覆盖全球的、发光的神经网络,璀璨,迷人,甚至显得有些……野心勃勃。
林星的目光却越过热闹的人群,落在落地窗外的发射工位上。下一次发射的准备工作已在夜色中悄然展开,塔吊的灯光像守夜的星。
与此同时,数千公里之外。
渤海湾,夜浪翻涌。“星际归航号”回收船像一片巨大的钢铁树叶,在墨色的海面上起伏。驾驶室里,韩啸盯着雷达屏幕上那片顽固盘旋的红区——一场突如其来的电磁暴,像一朵绽放的毒花,正好堵在预定的火箭残骸落区。
他抹了把脸,胡茬扎着手心。海风咸湿的气息混杂着机油味,从微开的舷窗钻进来。
“控制中心,这里是‘归航’,落区电磁干扰强度持续上升,请求更新气象数据和规避建议。”他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出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电流杂音。
耳麦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回应,要求他们保持位置,等待指令。
韩啸掐灭了手里的烟蒂,操作台的蓝光映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和那道从眉骨划至颧骨的旧疤。二十年了,他从一个满怀星空梦想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与大海和钢铁打交道的糙汉,只有偶尔抬头望见夜空中移动的“星链”光点时,眼底会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回收作业在风暴前夕的压抑中进行。巨大的网状装置沉入冰冷的海水,等待着捕捉那从天而降的“火凤凰”。当沉重的火箭残骸最终被钢索绞缠着拉出海面,撞击在甲板上发出沉闷巨响时,韩啸的心却莫名一沉。
声音不对。
太清脆了,夹杂着某种非金属的空洞回响。
他披上雨衣,大步走入带着腥气的海风里。探照灯下,火箭第二级箭体还冒着蒸汽,水珠不断滴落。他挥手让工程师上前详细检查。很快,呼叫传来。
“船长,来看这个。”
在燃料舱外部一个极不起眼的夹层里,嵌着一个巴掌大的黑色匣子,非原厂配置,表面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点微弱的绿色脉冲光,正以一种冷静到诡异的频率,持续闪烁着。
韩啸的眉头死死拧紧。他想起三天前收到的那条来自林星的加密讯息,简短得如同呓语:“警惕第三方介入卫星载荷,小心。”
海天之间,乌云压顶,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第二章 雨夜密码
北京亦庄,“火箭大街”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夜雨敲打着科技互动展厅巨大的玻璃幕墙,将其上模拟火箭发射塔的霓虹灯光晕染成一片模糊的光海。地下三层的测运控中心却是一片隔绝风雨的静谧,只有服务器群低沉的嗡鸣与全息投影仪细微的电流声。
林星送走了最后一批参观的合作方代表,疲惫地捏了捏眉心。白日的喧嚣褪去,巨大的地下空间里只剩下她,和这片由数据与光构成的寂静星河。
她重新调出昨晚捕获的那段异常信号。0.37秒的幽灵代码,在专业级的解析软件里被一层层剥开。它的结构如此古老,采用的甚至是二十年前“旅人”系列深空探测器使用的旧式协议,却又嵌套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量子加密方式,像是古旧的羊皮纸上用隐形墨水书写着天书。
“旅人-7号……”她无声地咀嚼着这个词。那不仅是父亲失踪的代号,更像一个刻入骨髓的烙印。记忆碎片不受控制地翻涌:父亲书房里堆叠的图纸,他身上淡淡的机油味,发射成功时他把自己扛在肩头欢呼……还有那个最终没有等回他的暴雨之夜。
她甩甩头,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指尖在控制台上飞舞,尝试了十七种破译算法,屏幕上的数据流疯狂滚动,却一次次撞上无形的壁垒。
突然,主全息沙盘毫无征兆地自行激活。
蓝色的光粒喷涌而出,并非预编程的“千帆星座”模型,而是一组从未录入数据库的诡异轨道——十三颗光点,排列成一个完美到令人心悸的二十面体结构,它们运行的轨迹与地球自转严格反同步,带着一种非人的、冰冷的精确度,无声地旋转。
“警告:未授权访问!系统权限验证失败!”刺耳的电子警报骤然撕裂寂静。
林星猛地抬头,心脏骤停。
就在那不断旋转的异常星图对面,巨大的防眩光玻璃幕墙清晰地映出一个模糊的人影!那人穿着深色技术员工装,胸前挂着访问牌,但带子的颜色——是代表临时访客的明黄色,而非银河航天的深蓝。他手里拿着一个钢笔状的微型设备,正对准沙盘的核心数据接口阵列。
似乎察觉到被发觉,人影倏地转身,快步走向安全出口。
“站住!”林星喝道,同时扑向控制台想要锁定出口权限。
就在她的手指即将触碰到屏幕的瞬间,整个测运控中心的灯光猛地闪烁起来,然后啪一声彻底熄灭。备用应急灯延迟了几秒才幽幽亮起,投下惨绿的光晕。全息沙盘已经熄灭,只剩下残留的光斑在视网膜上跳跃。
安全出口的门,正缓缓闭合。
林星没有任何犹豫,抓起个人终端和一件外套就追了出去。冰冷的雨水立刻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肩膀。停车场的灯光在雨幕中晕开,她看到那个身影跳上一辆没有牌照的黑色越野车,引擎咆哮着,轮胎碾过积水,溅起一片水幕,疾驰而去。
她徒劳地记下了几个模糊的车身特征,雨水顺着发梢滴进眼睛,又冷又涩。心跳如鼓,混合着愤怒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那个人影……虽然只是一瞥,但那转身的轮廓,奔跑的姿态,竟莫名勾起一丝遥远的、尘封的熟悉感。
像谁?
childhood那个总是跟在父亲身后,沉默寡言,眼神却亮得惊人的实习生?那个后来如同人间蒸发般的……顾叔叔?
她颤抖着手拿出加密通讯器,试图联系韩啸。渤海湾上的风暴应该还没结束。信号极其微弱,拨号音断断续续。
而此刻的“星际归航号”,正颠簸在风暴的中心。
甲板上,那个黑色的诡异匣子已被小心取下,送入简陋的船舱实验室。初步扫描显示其内部结构异常复杂,集成度极高,绝非民间手艺。
“船长,里面有生物隔离舱的痕迹……还有这个。”技术员递过初步分析报告,声音有些发颤。
报告末尾附着一张放大的微观图像:在匣子内壁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刻着一行几乎被磨损殆尽的微小符号——那不是一个标准的序列号,而更像一个手写的签名。
“G.U.”
旁边,还有一个更微小的、用化学蚀刻方式留下的基因序列片段标识。
韩啸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他认得那个签名风格。
他也认得那个基因序列标识属于谁——那是林星父亲林瀚当年参与的“曙光”生物载荷项目的保密标识。
窗外的暴风雨咆哮着,仿佛要吞噬这艘孤零零的回收船。无线电里突然传来断断续续的呼叫,夹杂着强烈的电磁干扰噪音,但他依稀听到了那个刻在心底的名字。
“……林……星……危……”
他猛地握紧了操作台边缘,指节发白。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