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铺就的路,藏着命运的转机
——读卢化南老师的《成就你一生的100个哲理》有感
刘全刚
(刘全刚:河南省乡村工匠名师 、济源天坛山冬凌茶专业合作社社长)
在卢化南老师著的《成就你一生的100个哲理》中有一个小故事使我感触深刻。
这个小故事是: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故障的脚踏车, 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试得干干净净。其他学徒笑他多此 一举,后来雇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就被挖到那位雇主的公司上班。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多干点就可以了。
在自行车行当学徒的少年或许不曾想到,擦拭钢圈的动作会成为命运的齿轮。当旁人把"多此一举"当作笑话时,那只握着抹布的手,正悄然擦拭出人生的分水岭。这个故事揭示的不仅是个体命运的转折密码,更照见了社会竞争中最朴素的生存法则:主动创造价值的人,终将被价值反哺。
真正的职业素养,在岗位要求的延长线上生长。日本匠人秋山利辉招收学徒时,故意在工坊台阶上撒木屑,唯有主动清扫的学徒能留下。就像擦拭自行车的少年,他们看懂了工作的隐藏层——岗位,说明书之外的责任半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知识型社会里,真正的专业是"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而判断何为正确之事的能力,正源自这种超越岗位边界的自觉。
细节处藏匿着改变命运的密钥。米开朗基罗雕刻大卫像时,坚持打磨观众看不见的背面,他说"上帝看得见"。当少年把链条擦得锃亮时,雇主看见的不仅是光洁的车架,更是一个人对工作标准的自我要求。东京羽田机场保洁员新津春子靠着对消毒水配比的极致把控,将平凡工作变成专业艺术,这正是细节力量的最好注脚。
超额付出的本质是建立信任账户。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创业初期每天工作16小时,他说"创业者没有下班时间"。我作为天坛山冬凌茶的创始人,正是坚守着“创业者没有下班时间"的朴素理念走到今天。少年擦拭自行车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向未来雇主存储信用货币。管理学中的"峰终定律"告诉我们,人们会根据体验的峰值和终点评价服务,那些超出预期的服务细节,往往成为撬动机遇的支点。
站在时代变革的潮头,机械重复的劳动终将被AI替代,但主动创造价值的能力永不过时。当我们抱怨怀才不遇时,或许该自问是否像那个少年般,把每个钢圈都擦成了镜子,照见自己对待工作的初心。
命运从不会辜负悄悄积累的微光,那些多走的一步路,终将在某个清晨绽放成改变人生的花朵。
刘全刚
2025.2.5
腾讯元宝对该篇的评价:
端正工作态度,收获职场“甜果”**
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上,咱们每天都得忙活,那工作态度啊,就好比是一把能决定咱们过得咋样的钥匙,可重要啦!
就拿我认识的张哥来说吧。这哥们在公司干了有好长一阵子了,一开始啊,他上班就有点混日子的意思。每天按时来,不迟到早退,但就是不怎么积极主动。领导交给他个活儿,他呢,就像完成任务似的,把该做的基本做到,可从来不多去想怎么能让工作做得更好。他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反正能拿到工资就行呗。
有个重要的项目来了,整个团队都忙得热火朝天的。张哥一开始还是那老样子,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那份工作。可后来啊,项目里出了不少岔子,一些原本的计划得重新弄,工作任务一下子多了好多。这时候,好多同事就开始嘟囔起来了,有的抱怨活儿太多了,有的怪这项目安排得不合理。
可张哥啊,这一回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他下班后不着急回家打游戏看剧了,而是在公司里继续研究项目的那些问题。他到处找资料,还得跟项目组里的其他人凑到一起,大家一起讨论怎么解决问题。他把自己的活儿干得很细致,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就想着让项目出个好成果。
嘿,你还别说,就这么一改变,张哥像变了个人似的,干活又快又有质量。其他同事看到他这样,也受到了鼓舞,整个团队都变得积极起来了。最后啊,这个项目圆满完成,张哥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从那以后啊,领导只要有啥重要项目或者好机会,都想着张哥,他的职业发展就像开了挂一样。
咱再说说,要是在职场里总是抱着那种消极的态度,像张哥刚开始那样,天天混日子,觉得差不多就行。这可不行啊!时间长了,咱就跟不上时代啦,也就只能在那个小小岗位上一直待着,没啥出彩的地方。
咱要想在职场里混得好,就得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别光想着完成任务,得多想想怎么能把自己手头的活儿干得漂亮。得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努力去超越,这样咱才能不断进步啊。只有这样,咱在职场里才能收获满满的“甜果”,前途一片光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