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是 那 年 明
作者:杨学贞
我八岁那年的一个秋夜,天气微凉,到处洋溢着刚收割的鲜玉米秸味儿。生产队白天组织劳力将玉米秸砍倒,然后分到各家各户,直到月上东山头时才允许各自运回。
我和哥姐共四人,一同帮大人往家里扛玉米秸,一直忙到深夜。至今记得,当扛到最后一捆时,我走着走着竟然睡着了,差点儿摔了跟头。也许实在太累太困了。回到家,我们顾不上洗掉身上的汗渍,就想上床睡觉。
这时,娘制止了我们:“都别先睡觉,你们想想,今天是什么日子?”我们摸着脑袋,想了许久,也想不起是什么日子。见我们都懵懵懂懂的,娘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个草纸包,又让我们猜猜里面包的什么东西?我顿时困意全无,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我抢着答,是白砂糖!娘摇摇头说,不是,再猜。哥接着答,是糖果子!娘又摇摇头说,还不是,还得猜……爷见我们实在猜不出,就打开了那纸包,赫然地,三块点了红圈的月饼闪现在眼前!我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饥饿的感觉油然而生。爷笑着说,都过得不知道初一、十五了,今天是中秋节。
爷带着点儿愧疚,告诉我们,本来买了五块月饼,其它两块给你们爷爷奶奶送去了。我当即想,我们家有六口人,现在只有三块月饼,怎么办?正想着,爷大声说,吃喝看家底,穷富都得过节,只好每人吃半块月饼喽!
听到这话,我心里怦怦直跳,急切盼着属于自己的那半块月饼快快分到手。爷先把半块月饼交给我,我只三口就下了肚。我咂巴了几下嘴巴,显得意犹未尽,眼巴巴地看着哥姐们吃月饼。他们都是右手捏着月饼,左手在月饼下接着掉落的渣,一点一点地品尝着,神情专注。哥姐们见我直瞅他们,都举着月饼,让我再咬一口。我刚要咬,爷赶忙制止了我。爷把他那半块未动口的月饼交给我,然后用一双潮湿而温情的眼睛,看着我全部吃下。娘见爷没了月饼,就把自己的那半块月饼又分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交给了爷。爷看了看我们,有点儿不好意思地接过去,一口就咽了下去。爷嘿嘿地笑了几声,然后就一边去扛梯子,一边招呼我们到平房顶上去赏月。正是那天晚上,娘给我们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当听到牛郎担着筐内年幼的娃,一年只见织女一次面时,我不由得落泪了。月光之下,我分明看见娘眼里亮晶晶的……
那晚的月亮并不是很圆,但很亮很亮,所以我至今记得。
【作者简介】
杨学贞,男,1969年4月出生,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山东省邹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请点击下面中秋有奖征文大赛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