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六日游
王慧仙
2018年国庆长假,儿子和他的同事带我去安徽旅游。六天时间里去了好多景点,该写哪个呢?千头万绪,哪个也不想放过,那就从头写起吧。
9月30日晚上6点从上海出发。透过车窗,远近闪耀着五彩缤纷的灯光,宛如一片光的海洋,看得我眼花缭乱。刚过中秋,皓月当空,群星璀璨,美不胜收。五光十色的夜景更让人心旷神怡。一边欣赏,一边感慨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之快: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一片欣欣向荣。一到节假日,人们就外出旅游——这在十几年前,几乎还没听说过“旅游”这个词。
1987年,我把年迈的母亲从甘肃接到我工作的天津,住了将近一年,却从未想到带她出去旅游,一直责怪自己愚昧不孝。这次旅行让我醒悟了:不是我不懂事、没孝心,而是当时社会经济还比较落后。正想得出神,忽然听见孙女喊道:“爸爸,这么晚怎么还堵车啊?”她爸爸回答:“国庆节旅游的人多,大家都想夜间行车不堵,结果夜间的车也多了。”父女俩的对话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望向窗外,车已驶出上海,两旁是朦朦胧胧的高山与湖泊。车辆依旧停停走走,直到凌晨5点才到达安徽宣城宁国市的洪家酒店入住。
10月1日,去了安徽宣城宁国市的慧云寺。寺庙深藏山沟,还位于山顶,山路崎岖,过了一弯又一弯,行车非常不易。但前来拜佛的人依然摩肩接踵。寺中每尊佛像都金碧辉煌、闪闪发光、一尘不染,慈祥的面容宛若即将开口对游客说话一般。可见中国人民造佛艺术之精湛、信仰之深厚,这也对社会安定有积极意义,让一些不法分子心存约束。回酒店的路上同样堵车,早上9点出发,直到晚上9点才入住。
10月2日,去了皖南桃岭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青龙湾属于山地湖泊型景区,西南山势起伏、雄伟豪迈,东北相对平缓、岛屿众多。坐上轮渡,只见湖水波光粼粼,清澈如镜。因轮渡安全规定,不敢随意走动,一小时的航程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下船后,我们在青龙湾的浅水区玩耍,儿子和他的同事开车在水中激起浪花,拍出的照片犹如暴风卷起大浪一般。中午吃饭时,我发现青龙湾酒店的围墙很特别:每隔一米就有一个口小、肚大、底小的结构,像七八十公分高的酒坛垒起来的,中间用石头填充,十分好看。我原以为是花坛,近看没有酒,远看没有花,家家都一样。心里还想:这么长的围墙,造价是不是太高了?
下午前往九华山的路上再次堵车。由于路面窄,左侧是石壁,右边是栏杆,加上我家的路虎车体型较大,难以错车。前后左右都是等待通行的车辆,开车和坐车的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一点办法也没有。直到晚上10点,才到达九华山的花红酒店吃饭入住。
10月3日,前往九华山。虽然车多,但路面宽阔,没有堵车。自驾车很快到达九华山附近,转乘大巴到缆车售票处。下车后,儿子急忙去买票,我们排队等候。坐在缆车上俯视山下,九华山秀美的山色、奇峰峻岭尽收眼底,不愧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真正让人体验到“缆车空中走,人在画中游”的喜悦。缆车到达半山腰后,我们开始徒步攀登。我也亲身体验了电视中看到的游客在悬崖峭壁扶栏前行的情景。在儿子的鼓励下,我坚持爬到了山顶。从山顶俯瞰,栈道穿峡谷,松海云雾间,临崖过天桥,人在空中飘,奇松、怪石、云海、雾凇等美景尽收眼底。下山后,来到四大菩萨圣地和佛法修行地,乘坐观光车游览。我忙着拍摄高耸入云的大佛,品读流传千古的《醒世歌》:“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了解四大菩萨与佛法修行次第:“一、大愿大孝;二、大慈大悲;三、大智大慧;四、大行大力。”欣赏变化美妙的喷泉,最后在儿子的鼓励下,坚持爬完五段很高的台阶,在大佛脚下跪拜。这一天没有堵车,玩得非常愉快。
10月4日,去了黟县徽州的宏村古镇。这个古镇与其他古镇不同:风景优美,水是宽阔如湖而非窄渠,尤其突出的是浓郁的书香气息,书画、文房四宝随处可见。徽州糕饼赫赫有名,种类繁多、形状新颖。我们尝了的徽饼形如蟹背、色如蟹黄,饼皮层次分明、蓬松酥弹,奶馅香气浓郁、甜而不腻,果然名不虚传。各个摊位、商店货物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其他小吃和小商品则大同小异。公路虽宽,可并行四辆车,但真正的美景都熨帖着大地、隐藏于山林,因此节假日城里进山的人太多,依旧堵车,行行停停、停停行行。
10月5日,去了安徽歙县的徽州古城。在徽府衙历史文化街新安书画艺术中心展馆,看到了我最爱看的气势磅礴的大幅山水国画,以及艳丽逼真的蔬果、荷花、牡丹画,深受启发。新安古城大街小巷遍布五花八门的店铺,货物琳琅满目。可惜店主们望着一个个游客从门前走过,却无人购买,显得很失望。小吃一条街上,室内室外的面馆、烧烤、糕点香气四溢,我们在那里享用了晚餐。晚上观看了首台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宏村·阿菊》,真是现代化与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天上、地上、水中的每个节目都活灵活现、动人心弦,特别是空中表演的四个人,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中出没无常,一会儿表演特技,一会儿消失不见,让我不禁感叹现代高科技的无处不在。
10月6日,“吃一堑,长一智”,怕再游一个景点会遇上堵车,于是在徽州栢景新安酒店吃完早餐就出发回上海。回家的路上我想: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花掉自己的钱,让别人富起来,然后满身疲惫、口袋空空地回到自己活腻的地方,继续顽强活下去。”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太消极了。对年轻人来说,旅游一是为了放松心情,从而更好地工作;二是为了增长见识。对我而言,这次出游不仅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最大的收获,是我终于明白:正是因为社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大家才纷纷外出旅游。我不再日夜自责当年愚昧没带母亲出游,也不再为此煎熬自己。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爱好写作、绘画、旅游等。早年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上海“母亲陵”》曾获奖。近年,相继在《茌平文苑》发表散文、诗歌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