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津香:天津市人。天津市第六女子中学毕业。内蒙武川县庙沟土城村插队知青。天津市药用玻璃厂保健站护士,后退休至今。爱好写作,笔耕不辍,作品常见诸媒体及【都市头条】,赞美生活,现居天津。
我们的金婚
文/刘津香
2025年9月21日(周日),是我们公历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日。时间真快啊!五十年前的今天,那是1975年9月21日。在天津市和平区的一个小二楼,我们相识15年,(1960年他10岁,我8岁做邻居相识)恋爱5年,(1970年他20岁,我18岁当时我们俩都是在内蒙巴盟乌拉特前旗和内蒙乌盟武川县插队的知青)后他当兵,我选调在呼和浩特市工作。我们一起请假回到家乡天津,在双方父母,弟弟妹妹,亲友及邻居们的见证和祝福下举行了婚礼。
五十年前的婚礼情景就在眼前,像是昨天的事情。然而,我们已经共同度过了五十年的岁月。那天我们的婚礼就在只有八户人家的小二楼其中的不足20平米的一个房间举行。那天天气晴朗,不足20平米的房间挤满了邻居们,连楼道和楼梯上都是一楼的邻居们前来祝贺看热闹的。那天我穿着一件桃红色的衬衣,(16元钱)海蓝色的裤子(24元钱)和一双“丁字形”的皮鞋。因为有很多长辈参加婚礼,丈夫没有穿军装,他穿了一身灰色中山装套装。为我们主持婚礼的是我们双方父亲的同事吴叔叔,我们的婚宴就是邻居们每家的餐桌,我们的后厨就是邻居们每家的煤球炉子和炒勺,我们的厨师就是邻居的婶婶娘娘们,我们婚礼虽简单但很热闹。
因丈夫在内蒙边防部队服役,我在呼和浩特市工作,我们过了12年两地分居的生活。我们唱着“十五的月亮”在艰苦,劳累,孤独,无奈和期盼中度过。我们有欢乐幸福的每一次久别重逢,更有无数次难忘恋恋不舍的离别。我一个人工作,带孩子,承担着全部的家务。冰雪严寒我背着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大雨倾盆我抱着高烧的孩子奔向医院,那下雨就漏的小平房我住了三年,是那曲“红梅赞”让我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改革开放,遍地歌厅舞厅。面对孤独艰苦的生活和多种诱惑,守住初心,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家庭负责是我的责任。十二年,我不愧军嫂的称号。
结束两地分居,我们先后回到天津工作。刚刚回到天津,我们没有住房,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遇到了很多困难,教育孩子问题,后来的单位不景气,下岗。再加上我们虽然已经结婚十二年了,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在一起生活过,更没有一起面对这么多生活的具体问题。(十二年的婚姻只是每年的探亲假才能见面,还没有从久别重逢的快乐中清醒又该洒泪告别了,所以没有什么矛盾)所以,我们因家务琐事出现过矛盾。但是,我们不忘初心,尊重自己当初的选择。相互理解,好好沟通,自我批评,继续前行。
当我父母年迈多病需要我照顾时,是丈夫承担我们自己小家的一切,支持我留在父母身边照顾我的父母。父母走了之后,是丈夫陪我两次回到我的老家,看望我唯一健在的长辈,我的舅舅舅妈。
2023年当我出现心衰,我又固执的要回到我插队的内蒙武川庙沟土城村时,是丈夫用轮椅推着我回到阔别 52年的土城村,圆了我的心梦。
2023年10月25日,我做心脏介入房间隔封堵手术,是丈夫日夜守护在我的身边。
2024年、2025年丈夫又两次陪我到我插队的内蒙武川。(丈夫在2023年、2024年、2025年连续三年陪我到我插队的内蒙武川)
更有丈夫每天的采买,下厨辛辛苦苦,没有怨言的做着这一切。还有,几十年丈夫包容我的固执和任性。
更让我感动的是,因为我酷爱荡秋千。所以无论到哪里,只要到那里的公园,丈夫都会为我打听哪个地方有秋千。当我美美的,悠扬的荡起秋千,丈夫比我还高兴,为我拍照录视频。这件事是小事,但我看到了我的快乐就是他的希望,从而让我倍感温暖和幸福。
感恩今生我们的夫妻缘分,知足上苍所有的安排。如今我们走过50年的婚姻路程更觉珍贵,我们更要相互包容,理解,支持,珍惜。古稀已过,携手耄耋,让我们相拥相伴奔钻石!(结婚60周年钻石婚)
于2025年9月21日公历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日中国天津(全文1495 字)
本期编辑简介
郝建国(天人合一),中共党员,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 中央党校内蒙古分校法学本科。矿业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矿产督察员。公务员退休。爱好文学近体诗词。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乌兰察布诗词学会会员、武川县诗词协会会员。曾任内蒙古诗词学会组联部副部长,现任内蒙古诗词学会草原散曲艺苑编委,书法部副部长。《国学雅韵社》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外诗人》签约诗人,作品发表报刊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