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通韵)
作者/梁言(刘尚俊)
日划三秋对半分,阴阳昼夜两平均。
一爿轻暖一爿爽,一半夹衣一半裙。
一半初黄另爿绿,一穿黑土另穿云。
一时明月一时雨,一半肃萧一半春。
2025.9.20
巧绘秋分百态,尽藏天地灵韵——评梁言《秋分(通韵)》
这首《秋分(通韵)》以“分”为魂,借精巧的对仗与鲜活的物象,将秋分时节的自然之变、生活之态与天地之趣熔于一炉,是一首兼具节气之实与诗意之美的佳作。
一、以“分”立骨,巧扣节气核心
诗人紧扣秋分“昼夜均分、寒暑交替”的节气特质,通篇以“半”“爿”“一”等表分割的字词串联,从首联“日划三秋对半分,阴阳昼夜两平均”的宏观界定,到颔联“一爿轻暖一爿爽,一半夹衣一半裙”的体感与衣着,再到颈联“一半初黄另爿绿,一穿黑土另穿云”的物色与景致,最后以尾联“一时明月一时雨,一半肃萧一半春”的天气与气韵收束,层层递进地诠释“分”的内涵。这种以“分”立骨的写法,既精准贴合节气特征,又让全诗脉络清晰、意脉连贯,读来如观秋分全景图。
二、物象鲜活,融景融情融生活
诗歌善用生活化、具象化的物象,让秋分不再是抽象的节气符号。“夹衣”“裙”是寻常人换季的衣着,见出时节冷暖交替的微妙;“初黄”“绿”是草木在秋光里的渐变,绘出大地的色彩层次;“黑土”“云”是天地间的对照,显露出秋空的高远与大地的厚重;“明月”“雨”则是秋日天气的常态,带出时节的阴晴不定。这些物象既有自然之景,又有生活之态,将秋分的“肃萧”与残留的“春”意(如春般的生机余韵)相融,让读者既能感知节气的物候变化,又能触摸到日常里的秋之温度。
三、通韵流转,浅语深趣见匠心
全诗采用通韵,语言质朴浅白,无晦涩之词,却在浅语中藏深趣。如“一半夹衣一半裙”,看似直白,却精准捕捉到秋分时节“白天暖、夜晚凉”“有人穿暖、有人穿薄”的生活细节;“一半肃萧一半春”,以“肃萧”写秋之清寂,以“春”写秋之生机(如秋实的饱满、秋阳的温和),一反秋日萧瑟的单一印象,赋予节气丰富的气韵。这种“浅语深趣”的写法,既符合通韵诗的通俗特质,又显露出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致与炼字的匠心,让全诗在流转的韵律中,传递出对秋分时节的喜爱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