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靴底乾坤
——记著名秦腔演员郑金莲
文/蔺莉
戏曲舞台上,一双厚底靴,便是演员脚下的山河,更藏着外人难知的门道。那靴底足有四寸,最底层是紧实的好牛皮,中间夹着富有弹性的麻纸,外层再以麻线密密缝合,单是这制靴的功夫,便要耗去三四年光阴——每一寸针脚、每一层材质的叠加,都沿袭着老祖宗的讲究。寸许宽的靴底,虽让演员跑起来更显轻盈,却也将稳定性降到了最低,这凝聚着传统老手艺的厚底靴,既是戏曲演员的“足下根”,更是他们“台上功”的试金石,而要参透这靴底间的学问,全凭日复一日的磨砺。
郑金莲硬是将这“试金石”踩成了“登云梯”,更把那靴底间的门道练得熟稔于心。谁能想象,舞台上铺着二三寸厚的全毛地毯时,靴底踩上去就如陷棉絮,连稳步都需拼尽全力,更别说演员还穿戴着厚重的行头,要在这般阻碍里,把靴底的稳与身段的活拿捏得当。《周仁·悔路》中“金鸡独立踏官帽”的经典桥段,在1981年咸阳地区中青年演员调演中,由郑金莲演绎得淋漓尽致(此次调演,她斩获一等奖第一名)。彼时金莲饰演的周仁,陷入严贼与奉承东的圈套,一面是不愿沾染的官帽,一面是要救兄嫂性命的迫不得已,复杂心境全凝于一双足,也藏进了那靴底的分寸:单足微闪似有踉跄,却在瞬间借靴底与脚掌的默契稳稳立住,随即长吟、哀号、嘶吼,情绪层层递进;继而脚尖轻挑,靴底未晃分毫,那顶象征无奈与挣扎的官帽便被稳稳勾起。台下观众鸦雀无声,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看的,是周仁的两难,更是郑金莲脚下那“藏着真章”的厚底硬功。

这次演出轰动一时。同年,郑金莲在北大街人民剧院为省委领导汇报演出,陕西电视台对演出进行了实况录播,她还受到省委书记马文瑞的亲切接见。
这功夫,哪是一朝一夕能成的?那靴底间的学问,远非肉眼可见那般简单。驾驭厚底靴的难度,恐怕不逊于轮滑与冰刀。演员在如踏云端的不稳感中,既要兼顾硬功(唱、做、念、打、舞)的娴熟运用,又要配合软功(口、眼、手、法、步)的细腻表达,每一步都似在与无形阻力较劲,而靴底与地面的每一次接触,都是对这其中分寸的精准把控。更不必说藏在衣袍下的“包腿功”,若非日复一日苦练,怎会让窄窄靴底如长在脚上,任是闪、转、挑,皆稳如泰山?偶遇木板舞台,还需借着对靴底轻重的拿捏轻抬慢放,既控制噪音,又不失身段,其间艰辛可想而知。郑金莲的厚底功,从非单纯“站得稳”,而是将角色心境藏进脚下每一个细节,融入每一寸靴底的起落之间:单足微闪是周仁的犹豫,脚尖挑帽是他万般无奈的妥协。她让厚底靴脱离冰冷道具的属性,让靴底间的精妙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让观众在屏息间,既惊叹于技艺之精,更共情于角色悲欢。
如今再忆咸阳那一场《悔路》,郑金莲立于台上的身影,仍如刻在时光里的画。四寸厚底踏过的,是戏曲演员对艺术的执着,也是对靴底学问的潜心参悟;一足惊鸿承载的,是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更是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生动诠释。厚底功,以匠心磨技艺,以技艺传真情,终在方寸舞台上,踏出戏曲艺术的万千气象,也让那藏在靴底的门道,成为传统技艺里最动人的注脚。
四寸靴承岁月深,麻丝皮纸匠人心。
单足踏帽惊咸郡,一艺封神动陕音。
毯上稳如磐石立,台边细把寸分斟。
而今犹忆当年影,厚底春秋见赤忱。

蔺莉,女,集贤人。周至县第十五届、十六届政协委员,周至县第二届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执行副会长,周至县第一届新联会副会长,周至县美协副主席。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市女画家艺委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花鸟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3年9月25日《社会保障》报有专版介绍,题目为“浴火重生金凤凰”。2018年2月,被授予为西安“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0年9月,被西安市美术家协会评为先进个人。2023年,作品《中国人的饭碗》入展由西安市政协举办的书画展。2022年9月,作品《青山沐雨》入选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艺心向党”自由职业艺术家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作品展,作品于2022年9月29日至2022年11月29日在上海市奉贤博物馆展出,并在中华数字艺术馆云展。2023年12月,《中国人的饭碗》为市政协书画院馆藏作品。2024年初作品《莲说》入选自由职业人士全国书画展。2024年9月作品《十二月忆长安》入选中共西安市统战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全市政协和统战系统书画展。2024年8月《虽微致远同光和尘》获省委统战部优秀奖2024年底受市委统战部表彰并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