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祈祷与释疑
(接上一集)山姨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手机,手指因紧张而微微颤抖。她刚跟儿媳通完电话,声音里还带着一丝哽咽:“我跟儿媳说了义尚的事,她问了她的同学,虽然不认识白殿县的人,但她说今天去公司后,会跟同事打听,看看有没有那边的资源。观音菩萨保佑,一定要让义尚平安回家,别出什么事。”
意姨立刻回复,她的消息里满是虔诚:“杜义尚这孩子从小就老实,福大命大,观音菩萨肯定会保佑他的。咱们大家一起祈祷,他肯定能平安回来。”
杜二哥终于在群里说话了,他的文字里带着一丝感激,也带着一丝疲惫:“@山姨,谢谢你和儿媳费心了。@山姨丈,我大姐已经跟她老板去经侦大队报案了,我们会盯着进度,有消息第一时间在群里说。谢谢大家这么帮忙,我们一家人记在心里。”
利利是杜义尚的表弟,刚大学毕业,他在群里发的消息带着一丝急切:“二舅,我刚才问了在派出所的朋友,他说系统里还没有杜义尚的报案记录,也就是说还没立案。没立案的话,警察没法主动调查,咱们得赶紧去做笔录,把案立了才行。”
杜二哥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回复道:“大姨已经在经侦大队了,但是他们说要等上班才能办手续,现在才八点半,还得等半小时。而且笔录要回咱们镇的宁西派出所做,昨天晚上我们已经把义尚的身份证复印件、照片这些资料传到派出所了,应该能快些。”
杜大姑在一旁补充,她的声音里带着安抚:“大家别着急,办这些事都要走流程,咱们按规矩来,别出错,反而耽误时间。等上班了,我跟警察好好说说,让他们尽快立案。”
山姨丈的儿媳突然在群里插话,她的语气里满是期待:“那做笔录的时候,能不能跟警察说,发个函给白殿县的公安局,让他们帮忙查一下那边的监控和人员流动?这样两边一起查,能快很多。”
杜二哥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大家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线索,比如义尚最近有没有跟人结仇,或者提到要去什么地方。我们现在不能乱,越乱越容易漏掉重要的事。相信警察,也相信我们自己,肯定能找到他。”
杜大姑转头看向山姨丈的儿媳,感激地说:“@山姨丈,谢谢你的建议,我们会跟警察提的,能多一条路就多一条希望。”
客厅里又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在回忆杜义尚最近的样子 —— 他上周还回家吃了顿饭,说公司的项目进展顺利;前几天跟朋友去爬山,还在朋友圈发了照片;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就在这时,杜二哥的手机响了,是大姨打来的。他赶紧接起,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吵,应该是在经侦大队的大厅里:“二哥,我们已经报上案了,警察说会把案子转到刑侦队,让他们负责调查。你们赶紧去宁西派出所做笔录,把材料交齐,这样就能尽快立案了。”
杜二哥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希望:“好,我们现在就去派出所,谢谢你,大姨。”
挂了电话,他立刻在群里说:“大姨那边已经报上案了,我们现在去宁西派出所做笔录,大家再帮忙想想线索,有消息随时说。”
梁仔是杜义尚的发小,他坐在自家的沙发上,手指轻轻敲着扶手,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在群里说:“我跟你们说个事,杜义尚不止有那台白色马自达,他还偷偷买了两台二手小车,放在我家楼下的停车场,我也是偶然看到的。当时问他为什么买这么多车,他就笑了笑说喜欢,没敢让叔叔阿姨知道。”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在群里炸开了锅。杜大姑刚准备出门,看到消息后立刻停下脚步,她匆匆回到家里,在抽屉里翻找着什么,随后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和一段语音:“大家快看看,我在家里的抽屉里找到了车钥匙,还有一张纸条!不是诈骗,他是自己走的!”
杜二哥看到消息,急忙回复:“@杜大姑 你不是去经侦大队了吗?怎么还在家里?纸条上写了什么?”
杜大姑的声音里满是焦虑和疑惑:“我在等牛经理,他说要跟我一起去派出所改之前的报案记录,因为之前网上申请的有几项通不过。我想着回家等他,结果在义尚的房间抽屉里看到了这张纸条。你们看,他是不是真的自己走的?那之前警察说的诈骗,是不是就排除了?”
杜二哥的心里咯噔一下,他连忙问:“纸条上写了什么?你念念。”
“纸条上就写了几句,说‘爸、妈,我出去闯闯,别找我,等我混好了就回来’,还画了个圈,写了‘内账、外账’几个字。” 杜大姑的声音里满是不解,“他说的内账、外账是什么意思?跟公司的钱有关系吗?”
杜二哥喃喃道:“哦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公司管财务,确实提过公司有内外账,难道他是因为账的事走的?”
意姨拿着手机,反复看着那张纸条的照片,眉头紧锁:“就算要出去闯,也不用从公司拿钱啊?这事儿说不通,他平时不是这么不懂事的人。”
杜二哥附和道:“@意姨,你说得对,他要是缺钱,跟我们说,我们肯定会帮他,怎么会拿公司的钱呢?”
杜二哥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手里捏着一根没点燃的烟,眼神里满是疑惑和不安。他想起儿子小时候的样子,摔倒了都要自己爬起来,从不肯让大人操心,怎么长大了反而这么冲动?
“杜大姑,你现在赶紧去派出所,跟警察说清楚情况,别让他们按诈骗查了,方向错了更麻烦。” 杜二哥终于回过神,在群里说道。
杜大姑拿着纸条,急急忙忙地往外走:“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去,牛经理也到楼下了,我们一起去派出所改记录。”
山姨丈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纸条的照片,琢磨了半天,缓缓说道:“我猜,他说的内账,是他自己私下里记的账,外账是公司的公账。那个圈,应该是说要先处理完账的事,再走。”
小舅在群里皱着眉:“他能随便拿公司的钱?难道公司的财务制度这么松?还是他跟老板有矛盾,故意拿的?”
杜二哥摇了摇头,他了解儿子的性格,不是会故意害人的人:“他老板挺信任他的,把财务的事都交给了他,怎么会突然拿公司的钱走呢?肯定有什么误会。”
群里的消息又多了起来,有人说要去杜义尚的公司问问账的情况,有人说要找懂财务的人看看内外账是什么意思。阳光已经照进了院子,可杜家人的心里,却依旧一片迷茫 —— 儿子,你到底为什么要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请看下集)
作者简介:钟奎华,笔名:文柯、土圭垚。中学高级教师,深耕教育领域多年,桃李满天下。同时,他也是广州市增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增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文学与民间文艺领域均有深耕。自年轻时便痴迷文学创作,至今已坚持四十余年,笔耕不辍,将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的深情都融入文字之中。
他的作品多以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为题材,语言质朴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生活的温度;情感真挚动人,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字里行间都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让读者感受到岭南大地的独特魅力。其作品多次发表于《增城日报》《梅州文学网》《海珠文学》《澧水之水》《荔乡情》《丹荔》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其中《派潭墟镇老裁缝》《故乡的榕树》《派潭河的记忆》等多篇征文,在各类文学比赛中获奖,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民间文艺工作,担任《增城民间文艺》第四辑主编、《胡庭兰故事集》副主编,致力于挖掘、整理、传承岭南民间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岭南的历史与文化。他还著有长篇小说《伯公艮传》,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民间故事,为岭南文学宝库增添了珍贵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