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数来宝作为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以其朗朗上口的韵律、贴近生活的内容,成为传递时代声音、普及知识的生动载体。
《九月二十喜事多》一文,便巧妙借用这一艺术形式,将9月20日所承载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爱牙日、世界老年痴呆日、中国统计开放日四大重要纪念日串联起来。作者强军先生以陕西宝鸡地域文化为底色,用质朴鲜活的语言、明快铿锵的节奏,把看似分散的主题拧成一股绳。
既让读者轻松了解各纪念日的核心意义,又传递出对社会文明、公民健康、特殊群体关怀与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注,为传统曲艺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气息,也让知识普及变得生动有趣、入耳入心。(268字)
【数来宝】
九月二十喜事多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打竹板,响连天,
咱们今天聊个鲜!
九月金秋风光好,
二十号儿不一般!
说特殊,道特殊,
几个日子聚一处,
关乎你,关乎我,
听我慢慢给您说!
首先说,道德日,
二零零三定的事,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文明种子土里扬!
不空谈,不摆架,
生活细节见高下:
楼道杂物主动清,
见人微笑问声好,
公交让座显礼貌,
垃圾入箱环境好!
你帮我,我帮你,
邻里和睦多欢喜,
法治德治手牵手,
社会和谐向前走!
竹板敲,接着唠,
全国爱牙要记牢!
一九八九就设立,
护牙知识广传递。
每年主题不一样,
健康理念心中装:
“维护口腔提质量”,
“幸福家庭牙健康”,
刷牙要刷三分钟,
早晚两次别放松,
少吃糖,多漱口,
牙齿坚固笑开口!
老人孩子都注意,
牙好才能吃嘛嘛香,
身体倍儿棒有力量!
说完健康说认知,
有个日子要重视!
世界老年痴呆日,
阿尔茨海默要认识!
不是老糊涂,不是笨,
疾病缠身为病因。
多陪伴,多关心,
老照片儿常翻看,
家常话儿慢慢谈,
帮他们把记忆牵,
消除偏见送温暖,
让爱围绕在身边!

还有一个开放日,
统计工作来展示!
田间地头去调查,
企业车间把数查,
报表数字虽枯燥,
国情国势它知晓!
城市发展靠数据,
政策制定有依据,
民生改善看统计,
它是发展晴雨表,
默默奉献立功劳!
竹板停,听我总结这一段,
九月二十不简单!
道德建设树新风,
护牙健康记心中,
关爱老人暖融融,
统计开放助前行!
四个日子一条心,
都是为了咱百姓,
社会文明节节高,
幸福生活乐陶陶,
乐——陶——陶!
(612字)
【作品赏析】
一、曲艺形式与内容主题的完美契合
数来宝的核心魅力在于“说”与“韵”的结合,本文精准把握了这一特质。开篇以“打竹板,响连天,咱们今天聊个鲜”定下明快基调,竹板节奏的模拟感跃然纸上,瞬间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每段均以短句为主,句式多为七字或十字,如“楼道杂物主动清,见人微笑问声好”“刷牙要刷三分钟,早晚两次别放松”,既符合数来宝“句句押韵、段段勾连”的韵律要求,又让内容简洁易懂。
更难得的是,形式始终为内容服务。四大纪念日各有侧重,作者却能依据主题调整表述节奏:讲公民道德时,用“你帮我,我帮你,邻里和睦多欢喜”的温情语句,贴合道德建设的暖色调;谈护牙知识时,以“少吃糖,多漱口,牙齿坚固笑开口”的直白表述,强化健康常识的实用性;聊老年痴呆日时,用“不是老糊涂,不是笨,疾病缠身为病因”的通俗解释,消解大众对疾病的误解;说统计开放日时,借“报表数字虽枯燥,国情国势它知晓”的对比,凸显统计工作的价值。多样的表述节奏与统一的曲艺框架相融,让不同主题既各有亮点,又浑然一体。
二、生活化语言传递深刻内涵
作品摒弃了生硬的说教与专业术语,全用百姓日常能听懂、易接受的口语化表达,却在细节中藏着对主题的深刻解读。提及公民道德宣传日,不空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宏大概念,而是聚焦“楼道清杂物”“公交让座”“微笑问好”等生活小事——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正是公民道德落地生根的最佳注脚,让“法治德治手牵手”的理念变得可感可知。 讲全国爱牙日时,作者不仅列举“维护口腔提质量”“幸福家庭牙健康”等历年主题,更细化到“刷牙三分钟”“早晚两次”的具体方法,甚至用“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这句俗语收尾,既贴近生活,又精准点出“口腔健康关联生活质量”的核心;谈世界老年痴呆日,没有堆砌医学知识,而是以“老照片儿常翻看,家常话儿慢慢谈”的场景化描述,传递“陪伴与理解是最好关怀”的理念,让“消除偏见送温暖”的呼吁更具感染力。这种“以小见大”的表达,让深刻的主题变得亲切自然,真正实现了“知识普及到基层、理念传递到人心”。
三、时代关怀与民生视角的深度融合
整篇作品虽篇幅不长,却处处体现着对时代、对民生的关注。公民道德宣传日关乎社会文明底色,全国爱牙日关联大众健康福祉,世界老年痴呆日聚焦特殊群体权益,中国统计开放日涉及社会发展根基——四大主题看似分散,实则都指向“让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的共同目标。作者以民生视角为切入点,不唱高调、不喊口号,而是从“关乎你,关乎我”的角度切入,让读者清晰感受到:这些纪念日不是“与己无关的符号”,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每个家庭的幸福紧密相连。
结尾处“四个日子一条心,都是为了咱百姓”的总结,更是直白点出作品的核心立意——无论是道德建设、健康倡导,还是关爱特殊群体、推动社会发展,最终都要落到“为百姓谋幸福”的根本上。这种将时代关怀融入民生细节的创作思路,让作品既有曲艺的娱乐性,又有思想的温度,真正做到了“用百姓语言,讲百姓故事,传时代声音”。(1231字)
共2123字 2025年9月20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