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树三秋】
图文★砚山行
晨光微曦,我沿宜昌滨江大道独自徐行,秋气渐渐凝重起来。忽而抬头,便见无数栾树,正照眼灼灼,仿佛这江畔一带所有的光焰都被它们径直收拢了去,又浓烈地迸射了出来。
栾树花期当真拖得很长,仲秋时才真正舒展开那如火如荼的盛装。早先是绿色的小果子宛如翡翠玉珠,圆溜溜地悬缀枝梢,青涩而坚实。时光渐老,悄悄为它们涂抹上一层熟艳的明黄,恰如初秋新裁的绢绡,远远望去,恍然一片金色浮云。如今终于进入至成熟阶段,秋风里密密匝匝的灯笼般的蒴果,已尽数燃烧成热烈的红,在枝头簇拥着欢跳。又衬着天空澄澈的蓝,仿佛每一株栾树都擎举着几万盏赤焰,在江边璀璨地燃烧起来——遍眼红霞弥漫,生命固然短暂,却正因这燃烧与焕发,才显现出长久的意义。
自古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对栾树情有独钟,尤其更喜爱这栾树上绿黄红相间的三色花。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写栾树花最出名的一首诗是初衣胜雪所作的《栾花》,全诗为“鹅黄轻碧转灯纱,石上山头自彩霞。莫怨中秋花事少,秋在枝头栾树花。” 这首诗以栾树花象征秋日之美,被广泛引用并视为其文化代表。

走进绿廊栾树中,我不由得靠近细看。枝叶间缀满的红色灯笼之果,在风里轻轻撞击,发出碎玉似的沙沙声音;它们亦绝不畏惮陡坡贫瘠,只要泥土之地,便深深扎下根去,接受秋日的赠予。四周的山岭,层层叠叠,处处亦同样摇曳着这火红绚烂,使得三峡的山山壑壑都沉浸于一种丰盈而温柔的光明里了。
我伫立良久,不禁联想起来:我们这座城市,正如同这随处可见的栾树一般,多载历史之重负啊!三峡工程横亘于此,移民们曾不得不告别故土河山,离开自己祖辈生活的地方。栾树亦非柔弱树种,在迁移之中,它却从显得更加顽强蓬勃,根深则叶茂,于是终成此地的标识与象征。如此说来,草木与人何其相似——纵然树挪动了地方,然而精魂不灭,只要根脉尚存,便可在异地别样绽放它的繁花硕果。
栾树复羽叶栾树的学名自有来历,在仲秋时节,其花果却同时缀满枝头,仿佛将生命的春华与秋实同时铺展开来,化作了灿烂的灯彩。它宛如三峡人民世世代代不屈的精魂,坚韧而执着地辗转于山峦之间,既经得起风雨的洗炼,也能在变迁中重新绽放光彩。

风过处,栾树间又响起碎碎的玲珑声,我不禁微微笑了:那些移民们曾经在险滩波浪中撑船前行,每一颗漂泊的灵魂,不也恰似这树枝上赤红的灯笼果实?它们虽然离开了故枝,却终究借着秋风,努力擎举起一片新的殷红火焰来——人如树,树亦如人,纵使移栽于异地,只要根魂依旧,便可在山河新貌中映照出故土的光耀。
《特别说明:2011年7月5日,宜昌市人民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初步确定橘树(柑橘树)和栾树为市树候选对象,同年9月30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命名为宜昌市市树。》

【作者简介】砚山行,本名,马庸,土家族。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一个诗意的歌者,喜欢文字,但不颓蘼,偶尔腾出一片空间,释放自由的心,淡雅从容,且听风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