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秋风微凉,天空带着几分肃穆的沉静。在这个镌刻着历史记忆、承载着民族伤痛的特殊日子里,清江浦老年大学声乐二班10余名师生,手持提前备好的白色花束,在教师王芸与班长项丽云的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心情前往刘老庄烈士陵园。他们以实地践学的独特方式,开启了一堂深刻而厚重的“信仰第一课”,渴望在这片红色地标中重温革命历史、汲取穿越时光的精神力量。
肃穆祭奠,追思英烈忠魂
踏入陵园大门,两旁的松柏如挺拔的卫士,苍翠欲滴,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岁月。庄重肃穆的氛围瞬间笼罩全场,原本轻声交谈的师生们纷纷放缓脚步,神情也变得愈发凝重。这片曾浸润着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烈士鲜血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精神圣地。师生们自发整理着衣襟,调整好姿态,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向矗立在陵园中央的烈士纪念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纪念碑上,“红五星” 和“八十二烈士纪念碑”金色大字熠熠生辉,格外醒目。在纪念碑前,师生们有序排开,依次将手中洁白的花束敬献在碑前的花篮旁。朵朵白花洁白素雅,象征着先烈们纯洁高尚的品质与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也承载着师生们对英烈的深切追思。敬献花束后,全体师生面向纪念碑肃立,低头默哀三分钟。整个陵园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唯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在这静谧的时光里,每个人的心中都涌动着对英烈的无限追思与崇高敬意,思绪仿佛穿越到了1943年那个战火纷飞的春天,与革命先辈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默哀结束后,党员代表手持党旗,带领师生们环绕纪念碑缓缓行走。大家凝视着碑身上镌刻的英雄事迹,不时停下脚步,相互交流着内心的感悟,眼中满是动容,深切缅怀烈士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挺身而出、英勇就义的壮举。
重温历史,感悟精神力量
绕行纪念碑的过程中,师生们的目光始终停留在碑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上,透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悲壮历史: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的82名战士,在刘老庄地区遭遇数倍于己的日伪军。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他们没有退缩,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地方群众安全转移,毅然决然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拼;刺刀断了,就用石头砸;石头没了,就与敌人近身肉搏…… 最终,8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不畏牺牲、坚守信念”的革命精神,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陵园内的每一块石碑、每一片草木,都承载着人民对烈士的深切缅怀与无尽思念。多年来,社会各界从未停下传承红色精神的脚步:志愿者们定期来到陵园,擦拭纪念碑、清扫园区;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聆听烈士事迹;社会团体自发开展纪念活动,传颂英雄故事…… 正是这样代代相传的守护与传承,让刘老庄连这一 “永远的番号”永不褪色,让革命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璀璨。师生们站在曾经的战斗遗址旁,仿佛能看到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能听到他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在这样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革命先烈的精神并非遥远的传说,而是融入民族血脉、激励后人前行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
汲取力量,续写红色篇章
此次刘老庄烈士陵园的缅怀之行,对声乐二班的师生们而言,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是一场深刻的红色洗礼。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历史记忆,让大家重温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更像一股暖流,将红色基因注入每个人的血脉,让信仰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返程的车上,原本安静的氛围渐渐变得热烈起来,学员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分享着此次之行的感悟与收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天站在纪念碑前,我才真正理解了‘英雄’两个字的重量。82名烈士用生命守护了群众,他们的事迹会永远刻在我的心里,‘正义必胜、精神不朽’的信念也会必将伴随我一生。”学员徐文淮说。“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把这份感动融入生活里、融入歌声中。以后排练红色歌曲时,我一定会更加用心,让红色旋律传递更多正能量,让更多人记住这些英雄。”学员诸葛秀凤话语中满是坚定。还有学员感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要落实到行动中。无数革命先烈和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幸福,我们要倍加珍惜,更要把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下去。”
教师王芸在返程途中,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深情地说:“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8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年份里,我们师生一同来到烈士陵园上‘信仰第一课’,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更是为了持续凝心铸魂,让大家在回望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活力。”
王芸老师进一步强调:“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者和学员,我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信念不能丢。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生活中,要以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人;在声乐学习中,要用心唱响红色经典,让红色歌声回荡在校园、回荡在社区,传递出新时代老年人的正能量。我们要汇聚民族复兴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挺膺担当、银发生辉,用新时代老年人的担当与情怀,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红色篇章,为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返程的路上,也洒在师生们充满力量的脸上。此次“信仰第一课”虽已结束,但它在师生们心中播下的红色种子,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指引着大家在传承红色精神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文/朱玉石 毛国忠 图/ 江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