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聚焦南康区大余商会举行的“返乡健康一日游”活动,通过深入分析其在促进乡情凝聚、推动健康理念传播、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这场活动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价值。研究认为,此活动不仅为在外游子提供了回归家乡、关爱自身健康的契机,还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产生了积极的连锁反应,成为连接城乡、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南康区;大余商会;返乡健康一日游;意义;价值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生活压力和健康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来自乡村地区的人员奔赴外地谋求发展,与家乡的联系逐渐淡化。南康区大余商会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现状,积极策划并组织了“返乡健康一日游”活动。这一创新性举措旨在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情感记忆,关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同时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该活动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在社会多元领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为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活动概述
(一)活动背景
南康区作为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拥有众多在外打拼的大余人。长期远离家乡的生活使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缺少对自身健康的足够重视,也难以有机会与家乡保持紧密互动。大余商会基于对会员及广大同乡群体需求的关注,决定举办此次“返乡健康一日游”活动,以搭建一个集健康检查、休闲放松、乡土体验于一体的平台。
(二)活动内容
活动当天,参与者们驱车返回家乡。上午,到广州植迁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余运营中心,分享与体验植迁亿健康产品。中午,在金莲山大酒店品尝地道的家乡美食,感受熟悉的家乡味道。
午后,重点游览中国大余牡丹亭文化公园,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承。
牡丹亭公园位于大余县东部东山之麓、章水之滨,紧邻323国道,占地面积15公顷,是以明代园林风貌为特色的文化主题公园。据了解,牡丹亭公园是曹爱珍主政大余时期建成的。园内分为入口区、纪念区、后花园等六大板块,包含牡丹亭、芍药栏、绿荫亭等十大景观,其中牡丹亭为八角双层檐结构,高6.66米,亭名由沙孟海题写。该公园以汤显祖戏剧《牡丹亭还魂记》故事发源地闻名,原牡丹亭始建于明代,为明清时期南安府衙后花园十景之最,1930年毁于火灾。1996年重建时获曹禺、关山月等200余名家支持,征集诗画作品400余件。2019年起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等地引种雪映桃花、鲁菏红等60多个牡丹品种,成为南方规模种植牡丹的景区。园内现存牡丹亭文化展览馆、舒啸阁、南安大码头等景点,保留丽娘冢、蕉龙亭等戏剧场景遗迹,绿荫亭为北宋遗存建筑,芍药栏长廊式建筑提供赏花场所,日常为居民休闲及游客游览场所。
随后,南康区大余商会一行驱车前往紧邻大余的南雄钟鼓岩道观景区游览,走进隐藏于景区的岭南百草养生堂,在这里亲身体验堂主朱桂林的祖传中医技法及草本健康养生膳食。傍晚,驱车抵达大余赣南桃花岛观光游览,共进农家生态晚宴。
在整个过程中,还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创业故事,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联系。
三、活动的意义
(一)情感纽带作用
1. 强化乡情认同感
对于在外漂泊的大余人来说,家乡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归宿。“返乡健康一日游”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重返故土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与发展,重新建立起与家乡的情感连接。漫步在熟悉的街道、田野间,那些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乡情在不经意间得到深化和升华。这种强烈的情感认同感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2. 促进家族亲情融合
许多家庭成员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平时难得相聚。此次活动将各个家庭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健康检查、游览等活动,创造了难得的家庭团聚时光。在这个过程中,家人们可以相互关心、照顾,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进一步拉近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距离,使亲情更加浓郁深厚。同时,也为下一代提供了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的契机,有利于家族血脉的延续和文化传统的弘扬。
(二)健康意识提升
1. 普及健康知识
活动中的专业健康检测和医疗咨询环节,使参与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民间中医在现场给予详细的解读和建议,包括合理的饮食搭配、适量的运动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专业的指导让参与者对健康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掌握了科学的保健方法,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维护。此外,通过参与者之间的口碑传播,健康知识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扩散,提高了整个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
2. 缓解心理压力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常常让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回到家乡宁静优美的环境中,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繁忙,参与者们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身心,释放积累已久的压力。徒步旅行、欣赏风景等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调节心理状态,使人心情愉悦、精神焕发。这种心理上的舒缓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参与者应对未来的挑战储备了充足的精力。
(三)文化交流与传承
1. 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在参观家乡的文化古迹和传统手工艺作坊过程中,参与者深入了解到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这些古老的建筑、精湛的手工艺技艺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地方文化的瑰宝。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参与者对家乡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商会可以借此机会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培养更多的传承人,确保地方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2. 促进文化多元共生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在活动中,来自各地的大余人汇聚一堂,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元素,相互交流、碰撞。这种跨地域的文化交融丰富了人们的文化视野,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共生。例如,在分享环节中,有人讲述自己所在城市的新鲜事物和文化现象,让大家开阔眼界;也有人展示家乡特有的民俗表演或传统技艺,增进了他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这种文化交流互动有助于打破地域隔阂,构建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四、活动的价值
(一)经济价值
1. 带动当地消费增长
大量人员的集中返乡必然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参与者们在品尝家乡美食、入住当地酒店、购买特色纪念品等方面的消费行为,直接为当地商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这种短期的消费高峰还会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进一步刺激当地经济的繁荣。例如,一些农家乐因接待活动的参与者而生意兴隆,农产品的销售也随之增加,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
2. 吸引投资与创业机遇
活动中展示的家乡新面貌和发展成果,让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看到了家乡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机。他们可能会被家乡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所吸引,考虑回乡投资兴业。这不仅可以为家乡带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也可能受到启发,依托家乡的资源优势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社会价值
1. 缩小城乡差距
“返乡健康一日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流。城市的先进理念和技术通过参与者传递给家乡人民,而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也被更多人所知晓。这种双向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例如,城市的医疗机构可以与农村基层卫生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或培训乡村医生;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城市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社会的整体公平性和稳定性将得到提升。
2. 增强社区凝聚力
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当地政府、社区居民以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与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有序的活动氛围。这种集体协作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活动的组织筹备阶段,还延伸到后续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工作中。居民们更加关注社区事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邻里关系更加融洽,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显著增强。一个团结互助、充满活力的社区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平台。
(三)品牌塑造价值
1. 提升商会影响力
南康区大余商会应广州植迁亿大余运营中心之邀、精心组织实施“返乡健康一日游”活动,展现了其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会员的宗旨意识。活动的顺利开展赢得了广大会员和社会的高度赞誉,树立了商会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这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商会,扩大商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商会也可以借助此次活动与其他地区的商会、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业务领域,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地位。
2. 打造地方特色名片
该活动以其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大余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它向外界展示了大余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情好客的民风民俗。随着活动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余,愿意来这里旅游观光、投资考察。这对于提升大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可以将这一类活动纳入地方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中,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南康区大余商会“返乡健康一日游”活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它在情感上维系了游子与家乡的联系,提升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文化素养;在经济上带动了当地消费增长,吸引了投资与创业机遇;在社会上促进了城乡交流融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同时还提升了商会的影响力和地方品牌形象。这一活动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设计,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同发展。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活动在不同地区蓬勃开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