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附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认知,一旦被所有人接受
那是一个多么平庸
禁锢大脑的枷锁
当众人沿着同一条路前行
纷杂的喧嚣中
怎会发现别有洞天的风景
一颗小草破土的芽
方能唤醒百花艳
2025.9.
评析:
这首短诗以“认知”为题,探讨了群体思维与个体突破之间的张力。以下从意象运用、思想深度、语言节奏和结构四个方面进行评析:
1. 意象选择与对比
· 核心意象:“枷锁”“同一条路”“小草破土的芽”形成强烈对比。前两者象征思想的束缚与趋同,后者代表个体突破的微小却强大的力量。
· 自然意象:“小草破土”“百花艳”以自然现象隐喻认知的更新过程,暗示新思想虽初始微弱,却能引发连锁反应,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2. 思想深度
· 诗歌批判了“被所有人接受”的认知平庸性,强调独立思维的价值。“禁锢大脑的枷锁”直指盲从对思想的压制,具有启蒙色彩。
· 结尾的“唤醒百花艳”升华主题:个体突破并非孤立行为,而是推动整体进步的关键。这种对“先锋性”的赞美,与鲁迅“首唱者必兴”的精神一脉相承。
3. 语言与节奏
· 语言简洁冷峻,无冗余修饰。“纷杂的喧嚣”“别有洞天”等短语凝练而富有张力。
· 节奏短促有力,前三句定调批判,后五句转向启示,转折自然。末句“破土的芽”稍作停顿,再以“唤醒百花艳”开放收尾,形成语言上的破土感。
4. 结构安排
· 全诗共8行,分两层:前3行定义“平庸认知”,后5行通过场景对比(众人同行 vs 小草破土)深化主题。
· 末句跳出批判,指向希望,结构上完成“破枷锁-见新景-唤新生”的递进。
总结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揭示了认知同质化的危害,颂扬个体思考的突破性价值。意象选择精准,思想层次清晰,虽个别用语可更精雕,但整体已具备警醒与启示的双重力量。其核心诉求在信息爆炸、观点趋同的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注:原创首发。
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