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傍晚园林诗意感吟(下平十三元)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守望安康得自尊,诗心与共总痴魂。
沉浮岁暮累风骨,静退林梢照月痕。
几度云霞尘迹在,千般影像笔端存。
清秋往事凝晶露,鹊伴亭前歇脚跟。
2025.9.20.
《七律·傍晚园林诗意感吟》诗评
这首七律以“傍晚园林”为取景框,融人生感悟于自然景致,格律规整且意韵醇厚,既显老辣笔力,又藏温润心境,是一首兼具“风骨”与“温情”的佳作。
一、格律与韵脚:严循规范,音韵和谐
全诗严格遵循七律平仄、对仗要求,且押“下平十三元”韵,“尊”“魂”“痕”“存”“跟”五字韵脚统一,读来朗朗上口,毫无滞涩之感。颈联“几度云霞尘迹在,千般影像笔端存”中,“几度”对“千般”、“云霞”对“影像”、“尘迹”对“笔端”,词性对仗工整,尽显古典诗词的形式美,可见诗人对格律的娴熟掌控。
二、意象:融景入情,藏意于景
诗人选取的意象既贴合“傍晚园林”的场景,又暗合人生心境:“林梢月痕”勾勒傍晚静谧之景,暗藏岁月沉淀后的平和;“云霞尘迹”既写园林暮色,又喻过往人生的浮沉;“清秋晶露”以秋日清露的澄澈,喻往事的珍贵与心境的通透;末句“鹊伴亭前”则为静景添生机,暗含对当下安稳时光的珍视,让“守望安康”的主题落地于具体画面,情景交融,余味绵长。
三、情感:由心及景,层层递进
诗歌情感脉络清晰,从开篇“守望安康得自尊,诗心与共总痴魂”直抒胸臆,点明对“安康”的珍视与对“诗心”的坚守;再到“沉浮岁暮累风骨”回望人生起落,提炼岁月赋予的精神力量;继而以“云霞”“影像”“晶露”等意象收纳往事与诗意;最终以“鹊伴亭前歇脚跟”收束,落脚于园林中的安稳片刻,将人生感悟归于当下的平和,情感由浓转淡,却更显深沉厚重。
整首诗以“诗意感吟”为题,实则是借园林之景抒人生之悟,既有古典诗词的雅韵,又有当代人对“安康”“风骨”的思考,读来既见文字功底,更能感受到诗人历经岁月后的从容与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