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星穹下的血脉与誓言》
第十一章:断线孤星
“嫦娥七号”的实时画面在主屏幕上剧烈晃动,最终定格在一个令人绝望的角度——近四十度的倾斜,一条着陆腿深陷裂缝,主体结构死死卡在崩裂的岩板之间。月尘如慢动作般飞扬,而后缓缓落下,覆盖在冰冷的金属表面,仿佛为其蒙上了一层死亡的纱幔。
指控大厅内,刚刚因成功微移而升起的一丝希望被彻底碾碎,窒息般的寂静笼罩了所有人。只能听到传感器传回的、令人牙酸的金属应力呻吟声,以及地质结构持续缓慢垮塌的细微噪音。
“结构应力超过临界点百分之三十!”
“能源核心输出不稳定,部分线路短路!”
“通讯天线指向偏离最佳角度,信号强度衰减百分之六十!”
坏消息接踵而至。探测器如同一只折翼重伤的鸟儿,被困在悬崖边缘,每一次细微的震动都可能将其彻底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稳住!优先保障生命——优先保障核心系统供电和基础数据传输!”南宫骥的声音因极度紧张而有些嘶哑,但他强行压制住内心的惊涛骇浪,“地质组,立刻分析塌陷趋势,预测还有多少安全时间!”
“安全时间……恐怕不超过十个小时。下方的空腔结构非常不稳定,这次塌陷只是开始,更大的连锁反应很可能还在后面。”地质专家的声音充满了无奈。
十个小时。
要在十小时内,远程操控一个深陷险境、严重受损的探测器脱离困境,这几乎是无稽之谈。
“尝试用仅存的姿控发动机反向喷射,把它……‘拔’出来?”有人提出设想,但立刻被否决。
“不行!应力过于集中,强行发力很可能导致结构断裂,或者引发更大范围的塌陷!”
“用机械臂支撑呢?”
“机械臂系统在之前的异常指令执行中已经过载,动力传输受限,无法提供足够支撑力。”
一条条方案被提出,又一条条被否定。绝望的情绪如同冰冷的月尘,弥漫在指控大厅的每一个角落。
南宫骥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倾斜的、孤独的身影。它承载了太多的梦想、心血和期望,如今却命悬一线。他甚至能感觉到林枫的目光,正穿透无尽的虚空,冷漠地注视着这里的混乱和失败,嘴角或许还带着那抹令人憎恶的嘲弄。
“还有一个办法。”一个微弱却清晰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是葛老。他似乎一直在远程关注着这里的一切,背景音里那些古老仪器的嗡鸣声似乎更响了。
“办法?”南宫骥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弃车保帅。”葛老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主动切断陷入裂缝的那条着陆腿。”
大厅内一片哗然!自毁结构?这风险太大了!
“切断之后呢?失去一条腿,重心更加不稳,会立刻倾倒!”
“所以必须在切断的瞬间,利用其他着陆腿的缓冲和姿控发动机的精准脉冲,给它一个侧向的力,让它向相对稳定的那个方向倒下去!”葛老语速加快,“计算好角度和力度,让它倒在那片我们最初选定的岩架上!这是唯一的生路,虽然……可能会造成新的损伤,但总比彻底掉进裂缝强!”
这简直是一场豪赌!赌切断的时机,赌脉冲的力度,赌倾倒的角度,赌岩架的承载力!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是瞬间毁灭。
但没有时间犹豫了。传感器显示,下方的地质活动正在加剧。
“计算!立刻进行模拟计算!我要所有可能的倾倒轨迹和成功率!”南宫骥嘶声下令。
超级计算机全速运行,海量的数据奔流。几分钟后,结果出来了。
“最佳方案……成功率……百分之十八。”
百分之十八。比当初着陆的成功率还要低。
南宫骥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那块“月影”古玉在他口袋中散发着微弱的凉意。
“执行。”他睁开眼,目光如磐石般坚定,“准备指令。我们……别无选择。”
第十二章:壮士断腕
指令被精心编制,每一个参数都反复校验。这或许是“嫦娥七号”接收的最后一条有效指令,要么涅槃,要么永寂。
地面控制中心,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南宫骥站在最前方,一动不动,如同雕像。
“指令确认上传。”
“信号强度微弱,但接收成功!”
“‘嫦娥’反馈……准备执行自毁式脱离程序。”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仿佛被无限拉长。
月球上。
“嫦娥七号”的自主系统按照最终指令,开始进行最后的准备。陷入裂缝的那条着陆腿根部,一个极少被启用的小型爆炸螺栓被激活。同时,另外三条完好的着陆腿缓冲装置调整到最大蓄能状态,几个特定方向的姿控发动机也填充了最后宝贵的燃料,准备喷射。
没有倒计时,没有悲壮的告别。
只有冰冷的程序执行。
“引爆!”
地面指令员的声音带着决绝。
屏幕画面猛地一颤!
伴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通过结构传导被传感器捕捉到),那条深陷的着陆腿从根部应声断裂!探测器失去一个支撑点,猛地向下一沉!
千钧一发之际!
另外三条着陆腿的缓冲装置全力释放能量,试图向上顶起主体!
预设的姿控发动机同时点火,喷出短促而强烈的火焰,给予探测器一个侧向的推力!
整个探测器在一阵令人心惊肉跳的摇晃和倾斜中,凭借着这巧妙而狂暴的力量,艰难地挣脱了裂缝的吞噬,向着侧前方那片相对坚固的岩架倒去!
画面天旋地转,传感器数据疯狂跳动!
指控大厅里无人出声,所有人都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嵌进掌心。
“轰隆——”
一声更沉重的撞击声传来(依旧通过结构传导)。“嫦娥七号”重重地“摔”在了目标岩架上,巨大的冲击力让整个探测器再次剧烈震颤,甚至弹跳了一下才最终稳住。
屏幕上的画面最终定格了。一个新的、依然倾斜但角度稍缓(大约二十度)的姿态。它没有掉进深渊,而是以一种狼狈却顽强的姿势,匍匐在了新的落脚点上。
“报告姿态!”
“倾斜二十一度!结构应力……极高,但未断裂!”
“能源系统……部分受损,但主电源还在工作!”
“通讯天线……指向改变,信号……信号强度居然有所回升!”
短暂的死寂之后,雷鸣般的、夹杂着哽咽的欢呼声终于爆发出来!许多人相拥而泣,这百分之十八的奇迹,竟然被他们抓住了!
南宫骥身体晃了一下,几乎虚脱,助理赶紧扶住他。他摆了摆手,目光依旧紧锁屏幕。
“立刻全面自检!评估损伤情况!”
喜悦是短暂的,代价是巨大的。一条着陆腿永久丢失,结构存在内伤,能源系统更加岌岌可危,科学仪器大多宕机……“嫦娥七号”已经基本丧失了移动能力和主要科研功能,它现在只是一个重伤的、被困在原地的观察哨。
但无论如何,它还“活着”,还能传回数据和图像。
而它身下,那片刚刚被强行钻探过的区域,那惊鸿一瞥的蓝白色光芒消失后,只留下一个幽深的、仿佛通往地狱入口的孔洞,散发着不祥的寂静。
第十三章:深瞳
“嫦娥七号”暂时稳定了下来。尽管重伤,但其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和剩余能工作的环境监测仪器,依然如同一个倔强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它自己创造出的钻探孔洞——那个可能通往“玉魄”的通道。
传回的数据和图像经过紧急处理,逐渐清晰。
孔洞深处并非一片漆黑。一种极其微弱、仿佛呼吸般明灭的蓝白色辉光,从极深处隐隐透出。并非之前爆发时的耀眼,而是更内敛,更幽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生命感。
光谱分析结果令人震惊:其能量 signature 完全不同于任何已知的宇宙现象或物质衰变,它包含了一种从未被记录过的、独特的能量频谱,稳定却又充满了内在的、难以预测的澎湃活力。
“这就是‘玉魄’的能量逸散……”一位科学家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困惑,“它……它看起来不像单纯的能源,更像是一种……活着的能量?”
这个词让所有人感到一阵寒意。
同时,地质传感器监测到,以孔洞为中心,一种极其微弱但频率奇特的震动正持续不断地向四周扩散,如同某种巨大心脏的缓慢搏动,与那蓝白色光芒的明灭节奏隐隐吻合。这种震动正在极其缓慢地改变着周围岩石的微观结构,使其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结晶化趋势。
更令人不安的是,部署在月球轨道上的“鹊桥”中继卫星,以及其他国家的月球轨道器,都相继报告在飞越该区域上空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仪器读数异常和轻微导航偏差,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场在干扰着一切。
“它正在影响周围环境……甚至影响近月空间。”南宫骥心情沉重。林枫试图强行唤醒的,究竟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还是一个沉睡的、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存在”?
葛老的通讯再次接入,他的声音听起来更加疲惫,甚至带着一丝恐惧:“小子……古籍里提到的‘玉魄噬光,星宇震荡’……恐怕不是比喻。它很可能是某种……宇宙级尺度存在的‘胚胎’或者‘种子’,我们的钻探……可能惊扰了它最深沉的睡眠。”
这个猜测太过骇人听闻,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范畴。
“我们必须封锁消息!”国安部的同志立刻表态,“一旦这种猜测泄露出去,引发的恐慌和国际争端将无法想象!”
“但林枫知道!”南宫骥指出,“他的目标很可能就是这东西!他下一步会怎么做?”
话音未落,监测林枫网络活动的小组突然传来紧急报告:
“检测到林枫的控制节点异常活跃!他正在通过多个匿名卫星频道,向一个未知的、位于太平洋公海区域的坐标,大规模传输数据!传输内容高度加密,但数据流特征分析……极有可能包含‘玉魄’的原始能量频谱和地质震动数据!”
他在分享情报!?他在寻找合作伙伴,或者……买家?
“能拦截吗?”
“无法完全拦截,加密等级太高。只能勉强追踪接收端大致范围。”
南宫骥感到一阵冰冷。林枫自己无法亲自前往月球,他竟然选择将情报贩卖给可能拥有月球登陆能力的第三方势力!他要把这潘多拉的魔盒,亲手交给一群饿狼!
“立刻将情况通报最高层!请求启动最高等级应急预案!”南宫骥果断下令,“同时,尽一切可能,增强‘嫦娥七号’的防护和监测能力,它现在是我们唯一的眼睛!”
那只重伤的“眼睛”,依旧固执地凝视着那片幽蓝的深瞳,凝视着人类可能亲手打开的、未知的灾难之门。
第十四章:群狼环伺
太平洋公海,某处国际海域。
一艘外观看似普通大型货轮,实则经过高度改装的移动基地内,灯火通明。
一个被称为“朱庇特资本”的私人航天与尖端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尔科姆·克罗夫特,正站在巨大的屏幕前,屏幕上显示着的,正是林枫传输过来的、关于“玉魄”的初步数据和分析报告。他的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兴奋的光芒。
舱室内还有几名核心人员,同样面色激动。
“先生们,”克罗夫特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提高,“这就是未来!是无尽的能源,是超越所有国家的基础!谁能掌握它,谁就掌握了下一个纪元!”
“但是老板,中国人在那里有一个探测器,而且情况似乎很危险……”一名顾问谨慎地提醒。
“危险?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克罗夫特大手一挥,“他们的探测器已经半死不活了。而我们,‘阿尔忒弥斯之心’计划准备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阿尔忒弥斯之心”,是朱庇特资本秘密筹备的载人登月计划,其技术储备和资金来源都深不可测,甚至传闻有某些大国军方背景的影子。他们的目标一直是月球资源,尤其是水冰。但“玉魄”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戏的量级。
“立刻启动‘狩猎者’方案!”克罗夫特下令,“命令‘赫利俄斯’号空天飞机及其搭载的‘提丰’着陆舱做好紧急发射准备!我们要抢在所有人和那个东西彻底苏醒之前,抵达那里,获取样本!”
“时间非常紧迫,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不会坐视不管。”
“所以我们需要障眼法。”克罗夫特冷笑,“动用我们的资源,在别处制造点‘麻烦’,牵制住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国际空间站的‘意外’故障,或者某些地区突然紧张的局势需要他们分心外交。”
就在此时,另一名情报官报告:“老板,我们监测到中国方面正在调动大量深空监测和军事航天资源,似乎加强了对我方区域的监控力度。他们可能已经察觉。”
“预料之中。”克罗夫特并不意外,“但他们没有证据,也不敢轻易对公海船只动手。加快速度!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做出实质性反应之前出发!”
几乎是同时,俄罗斯的某个航天控制中心内,几名高级将领和科学家也在密切关注着事态发展。他们同样通过自己的渠道捕捉到了月球异常和公海的异动。
“中国人发现了好东西,但惹了麻烦。美国人(指朱庇特资本,他们心知肚明)想插手。”一位将军叼着雪茄,眯着眼睛,“我们也不能只看戏。”
“我们的‘北极星’重型着陆器还需要至少六个月才能准备就绪。”
“那就准备好我们的‘渔网’。”将军意味深长地说,“等他们两败俱伤,或者……等那东西真的闹出大动静时,我们再去‘维护太空安全’。”
欧空局、印度、日本……各个有能力或有野心的航天实体都或多或少感知到了风暴的来临,纷纷调整自己的月球计划,或观望,或暗自准备,试图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月球争夺战中分一杯羹,或者至少不被甩开太远。
月球,这个寂静了亿万年的星球,突然成为了全宇宙瞩目的焦点。而风暴的中心,正是那片冰冷的南极荒原,和那个倾斜的、孤独的探测器。
群狼已经嗅到了血腥味,正在黑暗中亮出獠牙,缓缓逼近。
第十五章:星火誓约
面对骤然升级的国际压力和暗流涌动的威胁,中国的反应迅速而坚决。
最高层次的决策会议连夜召开。听取南宫骥的全面汇报后,最高领导人做出了清晰指示:“‘玉魄’事关重大,绝不能落入极端组织或野心家之手,其潜在风险必须置于可控范围。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我国在此事上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维护太空安全与人类共同利益。”
一套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迅速出台:
1. 外交与威慑:外交部罕见地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强调中国对月球科考资产的主权权利和安全关切,警告“任何未经许可靠近中国月球探测器的行为都将被视为严重挑衅,中方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权利”。同时,通过秘密渠道向主要国家通报了部分“玉魄”潜在风险的情报(进行了必要的淡化处理),试图构建遏制克罗夫特之流的国际共识。
2. 军事与航天准备:部分先进的在轨卫星调整轨道,加强对太平洋公海可疑船只及月球区域的监控。若干新型反导拦截系统进入更高战备等级。更重要的是,一项绝密的紧急发射计划被批准——快速发射一颗具备高精度观测、潜在软杀伤能力(如定向能干扰)的“护卫”卫星,前往月球轨道,为“嫦娥七号”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和支持。这项计划被命名为“金盾”。
3. 科技攻关:加大对“广寒宫”力场技术的研发投入,力争尽快实现小型化和实用化,为可能到来的直接冲突提供防御甚至反制手段。同时,集中全国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和密码学专家(包括葛老),成立“玉魄危机应对小组”,全力研究“玉魄”特性,寻找安全利用或彻底封印的方法。
4. “嫦娥”的最后使命:尽管“嫦娥七号”重伤,但绝不能放弃。指令被调整为极限节能模式,优先保障对钻探孔的持续监测和数据传输。它像一颗钉在敌人眼皮底下的钉子,又像一个沉默的哨兵,坚守着最后的阵地。工程师们甚至尝试利用其损坏的机械臂上残存的传感器,尽可能多地收集周围环境数据。
南宫骥站在重新忙碌起来的指控中心,感受着背后整个国家机器开动带来的力量,但心情依旧沉重。他知道,每一分力量的展示,都意味着距离真正的冲突更近一步。
深夜,他回到办公室,再次拿出那块“月影”古玉。在台灯下,他仔细抚摸着那些古老的纹路。根据葛老的最新解读,这些纹路不仅指向月球,似乎还隐含着某种关于能量调和与约束的哲理。
他接通了与林枫废弃频道的单向通讯(明知不可能有回应),仿佛是在对那个迷失的灵魂诉说,又像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
“林枫,你看到了吗?你点燃的火,正在燎原。但你忘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可以指引迷途,照亮黑暗。我们绝不会让你的疯狂,吞噬这片星空。”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夜空中,月球散发着清冷的光辉。
在那里,一场围绕未知与贪婪、守护与掠夺的星际风暴,正在缓缓成型。
而“嫦娥七号”,那点微弱的星火,仍在风暴眼中顽强地闪烁,履行着它最初的、也是最后的誓言——探索与守护。
(第十一至十五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