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星穹下的血脉与誓言》
第三十一章:噬能之触
“提丰”舱的惨剧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所有潜在的侥幸心理。那尊凝固的蓝色冰雕,在“嫦娥”和“金盾”的镜头下,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死寂光芒。它不是结束,而是更恐怖篇章的开始。
从破裂的“提丰”舱内部弥漫出的蓝白色能量雾,并未因吞噬了生命而满足。它们如同拥有集体意识的黏菌,缓慢而执着地在地表蔓延,首先彻底包裹了那尊冰雕,使其与月壤几乎融为一体,随后,开始向近在咫尺的“提丰”舱主体残骸回流、渗透。
金属舱壁在与能量雾接触的瞬间,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失去光泽,覆盖上那层熟悉的、不祥的蓝色结晶。结晶并非简单的附着,而是在进行一种深刻的“转化”——金属的微观结构被强行改变,其物理性质正在发生未知的嬗变。
更令人不安的是,“玉魄”能量场本身的活跃度,在“提丰”舱被侵蚀后,出现了显著的、跳跃式的提升!监测数据显示,能量场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扩大了将近百分之十五,并且变得更加“饥饿”,更具“侵略性”。
“它在……吸收。”一位能源科学家看着数据流,声音干涩,“它不仅在同化,更像是在从被同化的物质和……生命体中,汲取某种养分,壮大自身!”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毛骨悚然。“嫦娥七号”距离“提丰”舱残骸不足两公里,且自身早已有被缓慢侵蚀的迹象。照这个速度,“嫦娥”被完全吞噬,只是时间问题。而一旦“玉魄”吸收了“嫦娥”携带的更多能量和复杂材料,其壮大速度恐怕会呈指数级增长!
“必须立刻切断‘提丰’舱与‘玉魄’本体之间的能量联系!”南宫骥斩钉截铁,“绝不能再让它‘进食’!”
第三十二章:断链之刃
切断能量联系,谈何容易?那无形的能量场并非实体管道,如何斩断?
“常规手段无效,或许……还是需要从能量场本身入手。”“玉魄危机应对小组”的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广寒宫’力场之前虽然会激起反抗,但那是因为试图全面压制。如果……我们不是压制,而是进行极其精密的‘场切割’呢?”
“场切割?”
“就像用最锋利的激光切割金属。我们集中‘金盾’卫星上‘广寒宫’力场发生器的全部能量,将其压缩成一道极细、极锐利的‘力场刃’,在‘提丰’舱与钻探孔之间的能量传导路径上进行瞬间切割!目标是短暂中断其能量回流,而非长期压制,或许能避免强烈反噬。”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且高风险的操作。需要对能量场形态有精准把握,对发射时机和角度有毫秒不差的控制。
“计算切割路径!模拟成功率!”南宫骥没有丝毫犹豫。
超级计算机再次全速运行,结合“金盾”和“嫦娥”的实时监测数据,构建出能量场流动的模型,并确定了数条可能的“切割线”。
“最佳路径计算完成。但能量场处于动态变化中,机会窗口极短,成功率预估……百分之四十。”
“执行!”南宫骥目光坚定,“‘金盾’准备!听我指令!”
“金盾”卫星调整姿态,底部的力场发生器开始超负荷蓄能,瞄准了下方的无形能量涡流。
时机稍纵即逝!
“就是现在!发射!”
一道凝聚到极致、肉眼不可见的力场能量束,从“金盾”卫星射出,精准地“切”过计算好的路径!
效果立竿见影!
监测屏幕上,连接“提丰”舱和孔洞的能量流数据猛地出现一个断崖式的下跌!弥漫在“提丰”舱周围的蓝白色能量雾像是失去了源头动力,瞬间变得稀薄、停滞,其向舱内渗透和同化的过程明显减缓!
“成功了!”控制中心爆发出短暂的欢呼。
然而,这成功的代价紧随而至!
被强行“割伤”的“玉魄”能量场,仿佛被彻底激怒!钻探孔深处的蓝白色光芒猛然暴涨,一股比之前“提丰”舱抵达时更强烈、更狂暴的能量脉冲,如同海啸般向着四面八方猛烈爆发!
首当其冲的,便是悬于上方的“金盾”卫星!
第三十三章:金盾折光
“警告!遭遇超高强度能量冲击!”
“护盾系统过载!力场发生器损毁!”
“主光学传感器失灵!姿态控制系统失控!”
“金盾”卫星的控制频道瞬间被灾难性的警报淹没!那狂暴的能量脉冲不仅物理上冲击了卫星,更携带着强大的信息扰动力,直接烧毁了其精密的电子系统!
卫星在轨道上剧烈地翻滚起来,如同被无形巨掌拍飞的玩具,部分太阳能板扭曲断裂,碎片四散。
虽然最终没有立刻解体,但已彻底失能,变成了漂浮在月球轨道上的一堆废铁。它短暂地履行了护卫的职责,却也付出了被摧毁的代价。
地面控制中心与“金盾”卫星的联系彻底中断。
屏幕上的卫星图标变成了刺眼的红色,标注着“失联、推定损毁”。
刚刚升起的喜悦被瞬间碾碎。代价太过沉重。
“立刻评估‘玉魄’能量场后续变化!”南宫骥强忍着痛心,下令道。
数据显示,那剧烈的能量爆发在重创“金盾”后,逐渐平息下来。而被切断能量回路的“提丰”舱残骸,其同化速度确实大大降低,几乎陷入停滞,仿佛变成了一处孤立的“坏死”组织。
“切割战术……有效。”一位专家声音低沉地汇报,“但我们失去了‘金盾’。而且,‘玉魄’本身的活跃度……比切割前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它变得更加……不稳定了。”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他们断掉了“玉魄”延伸出的“触手”,却也彻底激怒了这头沉睡的巨兽,让它变得更加危险。
“嫦娥七号”的监测数据显示,它自身被结晶侵蚀的速度,也因这次能量爆发而加快了。
危机,远未解除,反而进入了更危险的阶段。
第三十四章:蛰伏的幽灵
地下巢穴,林枫通过劫持的各国卫星数据,完整地目睹了这一切。
“金盾”的毁灭,“玉魄”的暴怒,“提丰”舱的孤立……这一切,比他预想的还要完美。
“漂亮……太漂亮了……”他独自在黑暗中发出赞叹般的低笑,“老师,你们总是这样,试图用秩序的手段去对抗混沌,结果却只是让混沌变得更加澎湃!”
他并不在意“提丰”舱船员的死亡,那些人对他而言只是耗材,甚至他们的死亡和能量被吸收,为他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观测数据。他现在对“玉魄”的能量特性、尤其是其对生命体的“同化”效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广寒宫”力场的切割战术,虽然出乎他的意料,但也让他看到了这种力场的另一种应用可能——不是压制,而是引导和塑形。这对他未来的计划极具参考价值。
“现在,‘哨兵’(金盾)没了,‘闯入者’(提丰)变成了废铁,‘玉魄’被彻底激怒并且更强大了……”林枫的手指在键盘上轻快地跳跃,“而我的老师,你们还剩下什么呢?一个快要被吞噬的‘嫦娥’,和一个还在赶路的‘鹊桥’二号中继星?(他侦测到了中国紧急发射备用中继星的计划)”
他认为时机正在接近成熟。中国方面损失了重要的轨道资产,“玉魄”处于活跃但消耗后的短暂“回气”阶段,国际注意力都被月球惨剧和中国的强硬反应所吸引……
是时候开始下一步了。
他不再需要完全依赖别人替他开路。他需要亲自去接收“果实”了。
他开始秘密激活早已准备好的另一套方案:调动分散在全球的剩余资源,开始为一项极其隐秘的发射任务做准备。这不是朱庇特资本那种大张旗鼓的行动,而是一次真正的“幽灵”发射,目标直指月球。
他像一条在深海中蛰伏已久的巨鲨,终于开始缓缓上浮,露出冰冷的獠牙。
第三十五章:星槎再启
“‘金盾’失联,‘玉魄’活性增强,‘嫦娥’被侵蚀加速……我们时间不多了。”最高层次的紧急会议上,气氛空前凝重。
“朱庇特资本的母船仍在轨道上游弋,虽然暂时安静,但威胁仍在。林枫也绝不会善罢甘休。”牧羊人汇报。
“我们绝不能失去对月球的监控,更不能失去与‘嫦娥’的联系!”南宫骥强调,“必须立刻发射备用中继卫星,同时……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派遣载人飞船前往月球,执行最终任务。”
派遣载人飞船!这是最终极的方案,也是风险最高的方案。意味着宇航员将亲自前往那片死亡之地,直面“玉魄”的威胁,执行可能的样本采集、深度勘探甚至……最终封印任务。
“宇航员人选呢?”
“早已确定。‘神舟’飞船及改进型‘揽月’着陆器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射。”载人航天部门的负责人回答,“飞行员兼指令长杨天磊,代号‘后羿’,拥有极其丰富的飞行经验和冷静的头脑。首席科学家兼任务专家苏沐博士,代号‘嫦娥’,是‘玉魄’理论研究和‘广寒宫’力场应用的首席科学家,也是唯一能快速理解并应对现场复杂科学状况的人选。”
杨天磊,冷静果敢;苏沐,智慧渊博。他们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任务目标:一、接管并尽可能修复‘嫦娥七号’,恢复数据流。二、实地勘探‘玉魄’能量场,评估其威胁等级。三、尝试采集‘玉魄’样本或能量数据。四、在必要时……执行‘净月’预案。”南宫骥宣布了最终命令。
“净月”预案——一个谁都不愿动用的最终手段,其内容高度机密,涉及对“玉魄”的彻底封印或摧毁,代价未知。
“批准执行。愿祖先的智慧和勇士的勇气与你们同在。”最高领导人做出了决定。
发射场再次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长征十号”遥二运载火箭昂首屹立,顶端是“神舟-揽月”组合体。指令长杨天磊和科学家苏沐身着“飞天”舱外服,从容步入舱内。他们的眼神冷静而坚定,深知此行九死一生,却义无反顾。
“倒计时开始!”
“十、九、八……点火!起飞!”
巨大的火箭轰鸣着拔地而起,托举着人类的希望和勇气,再次刺破苍穹,向着那片危机四伏的月球,向着那幽蓝的深渊,毅然进发。
新的星槎已经启航,承载着文明最后的期待,驶向命运终焉的战场。
(第三十一至三十五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