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星穹下的血脉与誓言》
第三十六章:孤眼凝望
月球轨道,“赫利俄斯”母船如同幽灵般徘徊。
舰桥内,克罗夫特面色铁青地看着下方那片仿佛被诅咒的土地。“提丰”舱的惨状和彻底失联,像一记重锤砸碎了他的狂热。冰冷的现实和巨大的损失让他从贪婪的迷梦中惊醒,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和滔天的怒火。
“分析结果出来了吗?”他声音沙哑地问。
“初步分析,‘提丰’舱遭遇了……未知形式的能量侵蚀。其能量特征与月球表面的异常区域高度吻合。”技术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那种能量……它能同化物质,甚至……生命体。”
同化生命体。想到那变成蓝色冰雕的地质学家,舰桥内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中国人呢?他们的探测器怎么样了?”
“他们的‘金盾’卫星在能量爆发中损毁。但他们的‘嫦娥’探测器虽然受损严重,仍在坚持工作。而且……”技术官顿了一下,面色更加难看,“我们刚监测到,他们有一艘新的‘神舟’载人飞船已经发射,正在前往月球的途中。”
“什么?!”克罗夫特猛地站起身,“他们竟然还敢派人来?!是想来接收战利品,还是来看我们的笑话?!”
愤怒和屈辱几乎冲昏他的头脑。但他残存的理智告诉他,不能再冒险了。下面的东西远超他的理解和控制,那是一个能吞噬一切的恶魔。
“老板,我们……怎么办?”副手小心翼翼地问。
克罗夫特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倾斜的“嫦娥”和远处死寂的“提丰”残骸,眼中闪烁着阴晴不定的光芒。良久,他咬牙切齿地坐下。
“保持距离,最高警戒级别。全面监控中国飞船的动向。收集所有可能的数据,尤其是那种能量的一切信息!”他做出了决定,“我们得不到,也绝不能让中国人轻易得到!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加密传回地球总部!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或许,该让更多人‘分享’这份‘惊喜’了。”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恶毒。既然自己无法得手,那就把水搅浑,让所有人都感受到这份恐惧,或许还能在混乱中寻找新的机会。
“赫利俄斯”母船如同受了伤的野兽,退缩到更远的轨道,睁大惊恐的眼睛,死死盯着下方的深渊,既畏惧,又不甘离去。
第三十七章:心网涟漪
“神舟-揽月”飞船内。
指令长杨天磊全神贯注地监控着飞行数据,刚毅的面容上看不出丝毫波动。苏沐博士则仔细查看着地面传来的最新资料,特别是关于“玉魄”能量场的最新模型和“心弦传导”的实验数据。
“南宫院士的方法……竟然真的能产生影响?”苏沐看着那显示能量场被短暂安抚的数据曲线,眼中充满了科学家的好奇与惊叹,“意识与能量的互动……这几乎颠覆了现代物理学的认知。”
“葛老和南宫院士认为,这与‘月影’古玉以及南宫家某种特殊的血脉感应有关。”地面通讯传来解释,“苏博士,你作为‘广寒宫’力场的首席科学家,或许可以尝试理解这种效应,甚至思考能否将其与我们的技术结合。”
苏沐陷入沉思。将玄妙的意识力量与严谨的科技结合?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眼前的数据又让她无法忽视。
她闭上眼睛,尝试模仿南宫骥的方法,去观想“平和”与“守护”。但她很快发现,自己无法产生那种奇特的共鸣,她的意识似乎无法触及那深处的存在。
“看来……这并非简单的思维训练。”她睁开眼,摇了摇头,“可能需要特定的天赋或媒介。”她将注意力转回“广寒宫”力场的数学模型上,尝试将“心弦传导”的数据特征融入其中,寻找优化力场、减少其攻击性、增强其“疏导”或“安抚”效果的可能性。
飞船平稳地飞行在地月转移轨道上。杨天磊偶尔会和她交流几句,语气沉稳,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他们都知道前路艰险,但职责所在,心无旁骛。
地面控制中心,南宫骥在短暂休息后,再次尝试进行“心弦传导”。这一次,他更加小心翼翼,不再试图强行约束,而是持续传递着“稳定”与“无害”的意念,希望能减缓“玉魄”的活性,为即将抵达的飞船创造一个相对安全一些的环境。
传导似乎起到了一些效果,能量场的剧烈波动有所平缓,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却愈发清晰。他仿佛能感觉到一个古老而朦胧的意识,正在好奇地“触摸”着他传来的意念,如同婴儿摸索陌生的玩具。
这张由意识编织的微弱网络,能否在风暴中保护即将到来的星槎?
第三十八章:幽影离港
地球,某个不为人知的私人航天发射场,隐藏在南太平洋的群岛深处。
夜色掩映下,一架造型流畅、明显带有隐身设计的小型空天飞机,如同幽灵般滑出机库,悄无声息地矗立在简易发射架上。它与“赫利俄斯”的张扬截然不同,通体哑光黑,线条锐利,仿佛融入了夜色。
林枫的身影出现在发射控制室内(远程连接)。他看着屏幕上的飞行器,眼中闪烁着期待已久的光芒。
“‘幽影’,状态报告。”
“所有系统正常。隐身系统已激活。导航坐标已输入。随时可以发射。”冰冷的电子音回复。
这架“幽影”空天飞机,是林枫利用其黑客手段和分散资源,秘密筹集并改造的终极工具。它体积远小于“神舟-揽月”组合体,不具备长期在轨能力,但其突防能力和静默性极高,搭载了先进的生命维持系统和一套经过他深度改造、融入了部分“玉魄”能量特性研究的特殊勘探设备。
他的目标并非与中方或朱庇特正面冲突,而是利用混乱,悄无声息地降落在月球,直接接触“玉魄”,获取第一手数据甚至样本!他相信,只有他才能真正理解并驾驭那种力量。
“中国人的飞船已经出发,朱庇特的母船退缩观望,月球轨道暂时空虚……完美的时间窗口。”林枫嘴角勾起弧度,“发射。”
没有震天的轰鸣,只有低沉的能量嗡鸣。“幽影”空天飞机尾部喷出幽蓝色的粒子流,轻盈地升空,迅速加速,融入星空,其隐身技术甚至让许多国家的早期预警系统都未能及时察觉。
它选择的是一条极其隐蔽的非标准霍曼转移轨道,预计抵达时间将稍晚于“神舟-揽月”,但正好可以利用中方吸引注意力的时机。
林枫的地下巢穴,多个屏幕分别显示着“神舟”的轨迹、“赫利俄斯”的监控画面、月球现场的影像以及“幽影”的自身状态。他像一个高超的棋手,终于将隐藏最深的棋子,投向了棋盘。
“老师,师兄师姐……你们在前面开路,我随后就到。”他低声自语,充满了扭曲的期待,“让我们看看,谁才能真正触摸到未来的钥匙。”
第三十九章:鹊桥再架
“神舟-揽月”组合体经过数日飞行,终于顺利切入环月轨道。
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恢复稳定可靠的地月通讯。“金盾”卫星已然损毁,原有的“鹊桥”中继卫星距离南极太远,信号衰减严重且易受能量场干扰。
“启动‘鹊桥二号’中继卫星部署程序。”杨天磊冷静下令。
“神舟”飞船释放出一颗小型但功能强大的高效中继卫星——“鹊桥二号”。卫星轻巧地脱离,依靠自身动力灵活地机动到月球南极上空的一个最佳轨位,迅速展开太阳能板和高增益天线。
“鹊桥二号信号锁定!数据链建立成功!带宽和稳定性远超预期!”
地面控制中心传来欢呼。新的信息桥梁架设成功,为接下来的任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命线。
杨天磊和苏沐立刻开始对月球表面进行详细勘察。
高分辨率相机和合成孔径雷达对准了下方的目标区域。
画面传来,比之前任何图像都要清晰震撼:
“嫦娥七号”倾斜的身影上,蓝色结晶覆盖面积又扩大了,如同蔓延的苔藓,令人揪心。
不远处,“提丰”舱的残骸死寂地矗立,表面覆盖着厚厚一层蓝色物质,那尊冰雕依旧保持着恐怖的姿势。
而最核心的那个钻探孔洞,内部的蓝白色光芒稳定地闪烁着,仿佛一颗沉睡巨兽的心脏。其周围大片的月壤都已彻底结晶化,形成一个不断缓慢扩大的蓝色光环,在月球灰暗的背景上显得格外刺目和不祥。
“能量场读数稳定,但强度极高。侵蚀现象持续。”苏沐记录着数据,眉头紧锁,“‘揽月’着陆器必须避开所有结晶化区域。”
“明白。”杨天磊开始规划最终的着陆轨道,“选择‘嫦娥七号’侧后方三公里处的那片相对洁净的平坦区域作为预备着陆点。避开能量流动主要路径。”
“神舟”飞船开始分离。“神舟”飞船将继续留在轨道上作为指挥和接应,而“揽月”着陆器则将载着杨天磊和苏沐,下降至那片危机四伏的土地。
最后的降落,即将开始。
第四十章:临渊一步
“揽月”着陆器与“神舟”飞船成功分离。
杨天磊操控着着陆器,点燃发动机,开始向着月球南极那片冰冷的死亡之地降落。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此。地面控制中心、轨道上的“神舟”飞船、远方的“赫利俄斯”母船、甚至悄然潜入月球阴影区的“幽影”空天飞机,都在注视着这勇敢的坠落。
下降过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惊心动魄。不仅因为地形复杂,更因为要时刻规避下方那无形的能量场强干扰区和可见的结晶化污染区。导航系统受到强烈干扰,杨天磊不得不更多地依赖手动控制和光学避障。
“高度3000米……能量干扰加剧,保持稳定……”
“高度1000米……识别预定着陆区,确认无可见蓝色结晶……”
“高度500米……启动精准避障……”
着陆器灵巧地躲过几个危险的岩锥,下方那片相对平坦的月面越来越近。发动机反向喷射,吹起阵阵月尘。
“高度100米……50米……30米……悬停!”
“揽月”着陆器稳稳地悬停在月表上方。
“关闭发动机!”
“着陆腿缓冲展开!”
“触地!”
一阵轻微的震动传来。
“揽月”着陆器成功降落在月球南极!距离“嫦娥七号”仅三公里,距离那死亡的钻探孔洞不足五公里!
“成功了!”地面控制中心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载人登陆最难的一步,完成了!
但杨天磊和苏沐没有丝毫放松。
“报告状态!”
“各系统正常!姿态稳定!”
“外部环境监测……能量场辐射水平处于安全阈值内,但波动剧烈。未检测到活性结晶靠近。”
他们安全了……暂时安全了。
两人透过舷窗,望向远处那个散发着幽蓝光芒的孔洞,以及更远处那个倾斜的、被蓝色侵蚀的“嫦娥”伙伴。
他们已然站在了深渊的边缘。下一步,就是要去触摸那深渊的本质。
“准备出舱勘察程序。”杨天磊的声音透过通讯传来,沉稳如常,“目标:优先评估‘嫦娥七号’状态,尝试连接和数据获取。”
人类的足迹,终于踏入了这片禁忌之地。探索与守护的最终章,正式揭开序幕。
(第三十六至四十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