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鹿产业崛起:从历史文脉到现代经济的“鹿鸣新篇”在西安高陵区鹿苑街道的280亩产业园内,梅花鹿在人工草坪上悠闲踱步,鹿群呦呦的鸣叫穿越千年时光,与《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意境遥相呼应。这座依托“鹿苑”古地名而生的产业园,不仅延续着关中平原的生态记忆,更成为陕西鹿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一、千年文脉孕育产业根基鹿苑街道的地名史可追溯至唐初,这里曾是李渊父子逐鹿狩猎的皇家猎场,唐武德元年设鹿苑县,贞观元年改设鹿苑乡,此后历经城关镇、公社、街道的行政区划变迁,始终以“鹿”为地域文化基因。2012年撤镇设街道后,这片“关中白菜心”的核心区域,西接通远街道,北邻三原县,地铁10号线、西禹高速等交通动脉在此交织,为鹿产业发展提供了地理与文化双重优势。
二、生态经济激活产业动能陕西鹿产业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加速发展,形成“产学研+文旅+康养”的全产业链模式。鹿苑产业园作为关中地区重要的梅花鹿养殖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就业。鹿产品涵盖鹿茸、鹿血酒、鹿骨粉等30余种,其中有机鹿肉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产业园内建设的鹿文化博物馆,通过复原《鹿鸣》场景、展示鹿产业发展史,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三、创新融合拓展发展空间依托西安都市圈的区位优势,陕西鹿产业正突破传统养殖边界。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鹿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发出鹿皮手袋、鹿血精华护肤品等文创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数据,2023年全省鹿存栏量达1.2万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 从《诗经》中的文化符号到现代产业的创新实践,鹿产业在陕西大地上书写着生态与经济的和谐篇章。当夕阳为鹿群镀上金边,鹿苑街道的产业园与远处的西安城区轮廓交相辉映,这幅“呦呦鹿鸣”的新时代画卷,正以生物科技为笔、以文化自信为墨,在关中平原上徐徐展开。未来,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深入建设,陕西鹿产业必将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奏响更加动人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