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曾获得鄠邑区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诗歌散文大赛特别奖。
爸爸在台儿庄血战中
文/初红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大战打响了,每架轰炸机载着400公斤炸弹,对台儿庄和附近村寨狂轰滥炸。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我军许多火力点被破坏,一段北城墙被轰垮。
3月25日,数千名日军在9辆战车的掩护下,突破中国守军31师防线,窜入城内。守卫小北门的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守城官兵158团、183团、186团奋勇抵抗,多次反击,与日军展开拉锯式巷战,拼死争夺每一寸土地。连续激战三天,未能把日军赶出城外。我军伤亡十分之七,阵地失去三分之二。
31师师长池峰城急火攻心,口吐鲜血。
3月28日,孙连仲下令:"30师紧急增援台儿庄!"30师师长张金照立下军令状:"即使剩下一兵一卒,我们也要与阵地共存亡!"
我的爸爸赵志道是陕西省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毕业于兰州军事政治学校,在30师88旅176团3营任副营长。营长是陕西省泾阳县人仵德厚。团长袁有德向3营布置任务:"形势十分危急,31师快打光了。你们3营必须冲进城去,与城内31师186团3营营长禹功魁取得联系。互相配合,守住台儿庄,配合外围部队,完成对台儿庄的反包围。"
176团3营立即组织攻城敢死队,士兵们争先恐后,纷纷报名。最后,挑选了40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仵德厚任队长,爸爸任副队长。袁团长为了激励士气,给每个队员奖赏大洋30元。队员们视金钱如粪土,扔在地上,铿锵有声:"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替死难兄弟报仇,不完成任务,决不生还!"
在夜幕的掩护下,敢死队员手持步枪,肩背大刀,腰8枚手榴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西门守敌发起进攻。打死3个日本兵,夺了3支步枪,冲进西门,占领了西城墙,掩护部队进城。
仵德厚率领7连,冲破敌人火力封锁区,占领北街。
爸爸率领8连,冲破敌人火力封锁区,占领南街。
我军逐街逐巷逐院逐房,与日军展开拉锯争夺战。
建于清朝乾隆5年(公元1742年)的清真寺,位于通往东西南北四处城门的十字形街道交汇处,是一个战斗最激烈的争夺点。敌我双方在一堵墙的两边,同时掏弹孔。其中一块墙体,一平方分米的范围内,就有七八个弹孔,是当时战况的真实写照。1988年,这块墙体被国家博物馆起走陈列,列为一级文物。
那一天,爸爸刚掏好一个弹孔,狡猾的日军墙那边塞过来一枚手榴弹。爸爸眼明手快,立即抓起手榴弹,从弹孔塞了过去,炸得日军鬼哭狼嚎。
就这样,台儿庄的每条小巷、每座房屋,都要经过几番争夺。常常是,小巷、房屋,白天被日军占领了,夜晚又被我军夺回来。火力猛烈,杀声震天,地上布满尸体,风云为之变色。
战斗持续到第九天。一部分日军龟缩到城西北角一个土围子里,负隅顽抗。土围子高3米,3人搭成人梯,才能跳上去。
为了解除日军对西门交通的威胁,必须拿下土围子。3营临时组成57人的敢死队,仵德厚和爸爸冲锋在前,身后跟着手持大刀、光着膀子的敢死队员。他们像一股旋风,冲到土围子外,把集束手榴弹投进土围子。然后,3人一组,搭成人梯上去,在土围子里,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爸爸的左前胸,被日军一粒子弹射中,血流不止。他顽强地挣扎着,从血泊中爬起来,继续用大刀砍敌人。件德厚派军校同学张学信,把爸爸背下火线。
士兵们愈战愈勇,连司务长、炊事兵和清真寺的和尚也投入了战斗。
这次战斗,歼敌300多人。3营也付出了血的代价,牺牲100多人。敢死队员只有3人生还,其余壮烈殉国。
4月5日,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来到台儿庄郊外,亲自指挥战斗。我军全线反击,内外夹攻。矶谷师团伤亡惨重,逃出台儿庄。
落日照运河,马鸣声萧萧。台儿庄战役,历时半月之久,歼敌1.6万人。它是抗战初期国军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最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爸爸在战地医院养伤时,豪情激荡,赋诗抒怀:
日寇凶恶似豺狼,
壮士血战台儿庄。
铜墙铁壁打不垮,
抗战史上谱新章。
爸爸伤癒出院,重返抗日前线,参加过武汉会战、豫南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九次受伤,大难不死。
抗战胜利后,爸爸调任华北傅作义兵团军官总队上校团长。1949年1月,随傅作义将军在北平起义。1985年,爸爸去世,终年80岁。
作者简介:初红,原名赵昌济,西安市郡邑区人,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郡邑一中特级教师,陕西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郡邑区作协副主席,现任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出版《初红诗选》《初红文选》。作品收入《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中国当代歌词选》《中国儿歌大系.西北卷》。